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混合所有制办学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邹广安

  [摘 要]混合所有制办学是由几种所有制成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所有制办学形式,是现代教育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尝试,能够有效吸引大量闲置社会资本进入职教领域,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推动产教融合发展,为校企合作提供重要保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是缓和所有制办学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具体体现形式,是一种有效手段,其创新与实践极大地推进产教融合的发展。该文从产业园建设思路、运行实践和实施成效三个方面实证分析了校企共建是深化和创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办学;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4-00-02 [收稿日期] 2020-04-23
  随着社会人才的需求发展,高职院校对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逐渐提高,需要通过学校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践技能相互结合,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推动我国高职人才的全面发展。混合所有制办学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能够培养更符合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只有将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深入高职教学中,将实训基地和学校联系相互结合创造新的人才管理模式,才能提升当前人才市场中的人才质量,全方位拔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一、混合所有制办学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与实践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政策保障,企业开展积极性低
  在目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与实践的问题上,国家暂时还没能做到完全落实到位,主要的原因是政策实施不到位、还没有形成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产教融合第三方评价机制等问题和困境,需要政府、高职院校、企业、行业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协作解决,以推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顺利运行。在产教融合中,需要配合的不仅仅是学校与学生、企业之间,还需要内外部门一起协调,沟通,达成目标。它不仅仅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联,还涉及社会与企业,学校与社会,没有其中一方的支持,政策难以落实实践。而在混合所有制办学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想要实现产教融合尤其需要相关职能部门高度紧密合作,更加需要高度明确、统一规划协调的具体措施来推进和发展,但目前这些项目推进缓慢,在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过程中难以调动企业、行业的积极性。对于企业,行业的权利界限目前也没有明确,这样对企业,行业的相关利益没有进行保护,实在难以调动企业积极性。
  (二)融合机制出现滞后性,产教创新实践缺乏保障
  混合所有制办学背景下,在产教融合机制中,政策机制,动力机制,评价机制等各方面的不完善,使得产教融合效果欠佳。企业,学校在合作中的随意退出虽然不会对其中一方带来过多的成本分担,但是给合作方带来了损失和危害。我国不少高职学院还缺乏资源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也难以满足市场与时俱进的需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第三方评价机制的尚未建立,不能有针对性的改善不足,指导性不够,难以对产教融合的效率提升。不同行业产教融合有着不同的办学模式,如何发挥产教融合的作用,达成目标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完善的激励政策、明确的互利目标和办学方向、共同开发的课程体系、有效的教学效果、动态的质量过程监督与管理、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尤其是科学客观的第三方教育评价体系。但目前来看,我国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第三方评价较少,只有少数具有先进思想和改革精神的机构在尝试,这样的机制缺乏使得高职院校产教难以实现创新与实践,也阻碍了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开展工作。
  二、混合所有制办学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与实践的方法
  (一)提倡产教成果共享观念,建立校、政、企合作新发展思路
  学校和企业要转变传统产教融合实践思路,加强重视程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推动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工作,在现实实践过程中开展知识教学活动,将企业实践纳入高职院校的学分体系和期末评价中,以此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学范畴。另一方面,企业要转变心态,由原来的公益性提供实践岗位的观念向发展性吸纳社会人才的转变,直接对学生进行人才培养,将学生打造成符合企业发展所需,满足企业发展所求的人才队伍,并直接转化成为企业内部人才。在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中,传统观念上学校重视实训效果,而企业重视生产效能,进入新时期,学校和企业需要进行观念上的创新,共同承担实训的任务和利益,分享生产的效果。例如组织高职院校学生与企业员工进行混合实训培养,共同提升发展,对基地的产出按比例进行共享,能够有效调动高职院校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开展实践工作,提高生产效益。同时,生产利益共享可以缓解学校的教学资源压力,深化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在产教融合过程中,既有教育的公益性行为,也有经济发展的社会性工作,因此政府在产教融合过程中需要加强协调引导工作,例如为帮助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对接,对试行产教融合发展的企业提供借贷担保服务,以此提高企业对产教融合的信心和依赖程度。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需要庞大的土地和器材成本支出,这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方可保障生产性实训基地由计划快速落地实施。
  (二)教师参与产教指导工作,促进产教融合发展
  高职院校拥有大量的理论依据,能够对企业的实践发展起指导作用,也是产教融合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高职院校应该建立系统的教师产教指导队伍,安排教师担任以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指导顾问,为产教融合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保障。教师的参与在情感上可以增加学生的安全感和信任度,遇到问题可以积极寻求教师的帮助,有效适应社会工作环境,缓解学生初次步入社会和缺乏社会经验的不安情绪,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在学习中提高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加入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对制度的完善有监管权力,极大地保障高职院校和学生的实际利益。企业在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借助教师的专业力量,帮助企业对内部员工进行培训,有助于企业的人才队伍升级,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进行成效的总结反思,校企进行明确义务划分
  以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例,定期对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成效进行总结反思,包括支出成本的核算,实训目标的完成率和生产收益率等,深入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从而制定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优化实训基地的培训和生产效率。对取得经验成效进行总结,能够为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深入开展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在产教合作的过程中,校企双方要明确义务,承担双方相应的责任。完善第三方评价机制,例如组建独立于高职院校和企业的专家小组,定期对产教合作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指导性工作,确保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转畅顺。例如政府工商部门要对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生产产品进行质量监管,确保实训经济的开展符合社会经济效益。教育部门要监管实训基地的教育工作,要求提供学生一定的教学保障。制度通常是促成学校与企业开展有效合作的重要保障,在校企合作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前,双方要本着公平公开的原则制定共同认可的制度方案,保障双方的利益和约束各自的行为。
  混合所有制办学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與实践,关键在于校企双方要转变传统观念,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探讨创新方向,提高重视程度,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体系。
  参考文献
  [1]梁忠厚,肖贵.混合所有制办学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与实践—以校企共建产业园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8 (27):70-71.
  [2]邢丹,宋祖楼,王菲,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理性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18,393(10):11-13.
  [3]刘家枢.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的路径与模式思考[J].职教论坛,2015(04):4-10.
  [4]蒋洪平,胡永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创新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9(09):2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454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