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制约自主学习的因素剖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梁恕俭

  长期来,我们低估了学生的能力,认为他们很难有什么创新的举动,于是在课堂中很少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机会,常常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学生独有的想法常常遭到教师的否定,慢慢地就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了,他们以教材为本,以教师为圣,很少有过合乎理性的质疑。即使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此种状况也未能得到扭转,不少教师仍然习惯于“我教你学”“我说你听”这种命令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学生依旧对自己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处于一种被动地接受教育的状态。在很多地方,我们所津津乐道的“自主学习”仅仅停留于喊口号阶段,理念与现实之间呈现出这种难以弥合的撕裂。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谈谈制约自主学习的因素。
  家庭:普遍缺乏自主学习的土壤
  “95后”“00后”的独生子女,正赶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享受普遍得到极大满足的新世纪,很多人没参加过农业生产劳动,不懂得稼穑之苦;没经受过缺吃少喝的困境,不懂得生存之艰;再加上部分家长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导致个别孩子都失去了基本生活能力。我在济南教过的一个学生,上高二了,每周末回家,其父都坐公交车来校接他。我曾问这男生:自己找不到路吗?学生说,他爸爸不放心,怕他出事。我又问:你自己洗衣服吗?学生说,洗过一次,他妈妈嫌笨手笨脚洗不干净就不让干了……在我正惊愕间,该生还向我炫耀,他在家连地都不扫。
  溺爱孩子,可谓是许多现代家长的通病,今天的一些孩子之所以像温室里的花朵那样经不起风吹雨打,就因为家长的大包大揽、纵容护短、无限娇惯。由于家庭生活条件好了,那些成为家庭核心的独生子女普遍比较娇气,一干活就喊累,碰到挫折就掉泪,吃不得半点苦。俗话说得好:庭院中驯不出千里马,温室里育不出万年松。这些没苦过心志、不屑劳筋骨的“抱大的一代”,想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力更生,难呀。
  家庭教育的另一个问题,是家长普遍存在功利心态。“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体现了无数家长的狭隘和短视,当然,还有无奈。在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应试教育“紧逼”的条件下,家长不得不想方设法让孩子全力以赴考名校。教育本是一项传承人类文明、铸造民族精神的经天纬地的公益事业,许多地方教育却做成了产业,把学生、教辅、家教、课外班当成了摇钱树,有的家长不惜血本让孩子上实验班、转名校,他们不懂教育,只看分数。于是学生就沦为教育功利化的工具乃至牺牲品。严重的功利心使得孩子们的天性与兴趣被无情地扼杀,我们的教育正在失去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梦想、激情、真诚。但家长及学生对此却只能报以苦笑。
  社会民众面对教育功利化现象,普遍存在无可奈何的情绪。谁家没有上学的孩子?谁不对此有切肤之痛?谁都能指陈教育功利化之害,可惜知易行难。功利压榨之下,学生哪有自主的空间?
  学校:功利和浮躁排斥自主学习
  当前,功利和浮躁同样充斥于学校教育。一所学校只要出了高考状元,立马就成为名校,其教师就是名师,校长便成了家长纷纷登门相求的热点人物。只要升学率排名在前,学校便成了“香饽饽”,家长便踏破铁鞋,蜂拥而至。实际上,与升学率相对应,还有一个数字却一直被很多教育者有意无意地捂着、藏着,那就是学生的“失败率”,有谁会为这些失败的学生负责?
  应试教育主导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冷落、忽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从而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死记书本知识和刷题训练的过程。这种学习很容易窒息人的思维,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它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导致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销蚀,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成为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
  学习内容:自主选课流于形式
  衡量学习的自主性,可从学习动机、内容、方法、时间、过程、环境、结果等7个维度来界定。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达到自动化的,学习的时间是定时而有效的;学习时能够对学习过程做出自我监控,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最终能够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总结和评价,那么他的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然而,针对其中第二条“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就很少有学校能够满足。
  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自主选课,这一基本理念是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习的個体差异、关爱和尊重学生、确保学生能根据自身实际、顺利完成学业这一良好愿望出发的,既合乎情理,又符合教育规律。但是,在不少学校,学生自主选课、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常常流于形式,无论班额大小,仍然是“同听共讲”“齐头并进”,考核评价也是一个尺码“一刀切”。没有选择,谈不上自主。
  教师:抱久了不敢松手
  由于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偏爱把知识嚼碎了喂到学生嘴里,担心自主学习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许多教师以教材挖掘得深透为能事,热衷于带领学生“钻地洞”。其实,课堂上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学生就学得越苦、越累、越烦。长时间的灌输,还会导致学生产生思维惰性,任你教师的“钻头”振山响,学生只当“耳旁风”。
  教师不愿放手源于自我角色定位不准。有的教师不明白在自主性教学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造成课堂放任自流的局面。有的则是人性的控制欲作怪,舍不得还权,喜欢发号施令,喜欢高高在上的“一言堂”,喜欢将学生当成泥丸,一厢情愿捏造型。自主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依靠自己的独立思考,在自主探究中丰富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辅助者,如果教师把自己看成是万能的上帝,非要决断课堂,塑造灵魂,显然就成了学生自主的障碍。
  评价:唯“分”是图的校园容不下自主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侧重对学生纸笔测验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以评语、考试成绩为主,偏重量化的结果,而忽视实践及能力的考察。评价过程基本上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创造性更是无法施展出来。在单一的、片面的、静态的评价方式下,学生的应用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没有得到锻炼,不利于全面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技能,还要加强过程监督和管理,实施多元评价。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合作性,而不能把是否得出结论或结论是否正确作为唯一或最主要的评价目标,既要看学生的认知,也要重视学生的态度、情感、分析与解决问题等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评价应全面反映教育现象和课堂教学现象的真实情况,为改进教育和课堂教学实践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在我们面临的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特别强调淡化传统评价方式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需要,促进其自主学习,实现自身价值。
  习惯:实现自主有一个艰苦的过程
  自主学习本身就是要求学生自己能主动地学习,而有的同学在自主学习时,无论是个人独立思考、同桌讨论,还是小组合作交流,都没有主人翁意识,缺乏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有的学生懒洋洋地坐在旁边听别人说、看别人做,不愿抛头露面,妄想坐享其成;有的学生自恃才高,独霸话语权,听不进不同见解,合作学习效果较差;有的学生不会发现问题,经常处于无问题状态,只有被动地接受;有的学生不会制定学习目标,也不会选择学习方法,造成学习的低效甚至无效。
  自主學习就像机械自动化一样,从人工干预到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需要一个过程,实现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方法:自主学习更需要技巧
  自主学习并非自作主张、为所欲为,自主学习需要自律、自控,更需要方法技巧。如学习目标的制定、时间进度的管理、内容材料的筛选、评价标准的甄别、效果反馈的调控等,都需要学生有规划、有主见、有策略、有机巧、有耐性。自主学习分“独学”“对学”和“群学”,每一种方式都有规矩与禁忌,它要求每个学生既要努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又要与同学通力合作;既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还要善于妥协和退让。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年龄和阅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积累、社会生活视野的开阔、思维方式的形成、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每一项都会影响自主学习方式的实施。
  当然,制约自主学习的因素不只本文所罗列,还有不少亟待我们批判性的反思。不过,以上所论,至少表明了自主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实施的成效如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将自主学习的理念真正付诸实践,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北京华师教育研究院)
  责任编辑   黄佳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646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