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突出概念教学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稳

   摘 要:高中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往往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为了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要突出概念教学,让学生掌握高中数学的诸多基本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文章从课堂引入游戏、分析数据、设置问题三方面来阐述强化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教学效率;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34-0087-02
  高中阶段,数学是极其重要的一门课程,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成长发展有重要意义。传统的高中课堂教学往往注重灌输知识,致使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不高。因而,教师需要对自身教学模式进行思考,突出概念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本文针对概念教学探讨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途径。
   一、概念教学,引入游戏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大多数比较抽象,使教师的教学难度高、学生的学习难度大,因而需要重视概念教学。数学源于生活,很多数学例子、概念、公式均与生活有联系,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适当引入生活中的游戏元素,让枯燥的教学内容与有趣的游戏相结合,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在游戏中直观感受数学概念,从而进一步掌握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集合”时,教师可将游戏元素融入课堂。教师先让学生了解“萝卜蹲”的游戏,然后将学生分组,1组代表数字1,2组代表数字2……9组代表数字9。接着让所有小组的学生站起来,教师发出口令:“合数蹲。”于是代表合数的小组便蹲下。在学生蹲下的时候,教师讲解教学内容:“每个小组均是一个对象,所有小组站着,那对象便是‘所有小组’,让合数小组蹲下,那对象便是‘合数小组’。”教师可告诉学生:数学概念具有高度抽象的特点,比如“集合”的概念。集合是把能确定的不同对象当成一个整体,即整体是由确定的所有不同对象组成的一个集合。“在刚才‘萝卜蹲’的游戏中,合数的集合不包含质数,这表示集合有什么特性?”教师此时可为学生讲解集合元素的特性,即无序性、互异性和确定性。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各小组学生发出游戏指令,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集合的无序性、互异性和确定性。如此教学,学生能从游戏中认知集合,了解集合概念的形成,从而掌握集合的性质。
   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
   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离不开数据的相关分析。学生从初中过渡至高中,其数学学习难度随之提升,而数据的收集、统计难度也在加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进行相关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不断探索、分析,从而掌握数学概念。这不仅能提升学生数据分析能力,还能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让其日后面对类似的题目时也能顺利解决。在常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直接教给学生数据统计的方法。而学生为了应试,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导致对教学内容一知半解,在解决此类统计问题时直接生套公式。因而教师需要采用实验方式,让学生在实验中领悟统计方法的概念,这样才能让学生应用自如。
   例如,在教学“随机事件与概率”时,教师先让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随机事件的概念”,然后再让学生以两人为小组,进行掷骰子实验:一人负责记录,一人负责掷骰子。对一枚骰子进行抛掷时,因为骰子点数有1、2、3、4、5、6共6个基本结果,所以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骰子落地时的点数。让学生从一定高度抛掷骰子,骰子落下时不做任何干预。每个小组抛掷30次,对骰子面朝上的点数出现次数进行记录,这能让学生参与到随机事件的实验中,了解随机事件的随机性和频率的稳定性。学生投掷完毕后,可以先分析和整理研究数据,然后教师可以分析和整理各组的研究数据。汇总学生研究数据时,教师发现有的学生采用画“正”字法记录,有学生采用“树状图”法记录,对此可给予表扬。接着,教师让学生结合研究数据来讲解本次实验,结果发现骰子点数的出现次数基本在常数0.17左右,个别的与常数相差较大。教师让学生分析出现差异较大的原因,将实验次数从30次增加到60次,让学生记录和分析增加实验次数的数据,并与第一次的数据进行比较,初步体验频率变化的特性。最后,教师再采用计算机对概率事件进行模拟实验,促使学生了解概率概念的形成。
   三、课堂提问,引导学生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发现规律,从而充分掌握数学概念。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导向性,一环紧扣一环,让学生面对问题时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学生在思考中分析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培养逻辑思维,提高学习效率。设置初始问题时,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如果学生难以理解,可适当降低问题难度。
   例如,在教学“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时,教师先在白板上画出空间四边形ABCD(△BCD与△ABD不在同一平面内),作出AB和AD的中點E、F,然后提出问题:空间四边形ABCD相邻两边中点的连线EF是否平行经过另外两边的平面?学生根据之前学过的“平面内的直线与平面外的直线平行”,能得出平面外的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得出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条件。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反过来思考:一条直线如果与一个平面平行,会得出什么结论?于是,教师紧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假如直线a与平面A平行,a与A无公共点,即a与A内的任何直线都无公共点,直线a与平面A异面平行,那么,在什么条件下,直线a与平面A内的直线平行?”学生有了第一问题的经验,作出以直线a为边长的平行四边形a,并与平面A相交于直线b,即直线b[∪]平行四边形a,b[∪]平面A,然后通过求证直线a平行直线b便可得出答案。教师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由浅至深,循序渐进,最终让学生在问题中得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即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如果过该直线的平面与此平面相交,那么该直线与交线平行。教师提出第一问,能让学生了解直线与平面的关系,第二问能引导学生反向证明空间直线与平面平行。
   四、结语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就要认清数学概念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位置,并创新概念教学的方法,通过引入游戏、分析数据、设置问题等教学手段构建真正意义的高效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何贵君.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概念教学策略及其建议[J].教育研究,2019(06).
  [2]徐道奎.由条件概率看概念教学在学生素养培养中的重要作用[J].数学通报,2018(06).
  [3]胡云飞.核心素养视角下基于探究的概念教学设计与反思——以《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为例[J].数学通报,2017(11).
  [4]刘伟.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前置作业设计及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6(25).
  作者简介:刘稳(1980-),男,江苏沛县人,中教一级教师,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757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