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群文阅读: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晶

  【摘 要】阅读,是人类进步的一种最基本的途径,可以开阔视野,丰富想象力,提高创造能力。群文阅读的出现,则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教师,要特别注重群文阅读的应用策略,如议题设置要科学、文章筛选要合理、问题设计要实效。群文阅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突破,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新途径,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新方法,让初中语文课堂“活”而不乱,灵动有序。
   【关键词】群文阅读;拓展提高;科学设置;实效问题;灵动有序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一种最基本的途径,可以开阔视野,丰富想象力,提高创造能力;阅读,还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加情趣,让我们的心境更加平和,让生活更加充实而有意义。往长远看,对中考对高考,对人生之路上的沟沟壑壑的跨越,等等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只是单篇课文的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局限性,群文阅读的出现,则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一个“群”字,既保证了大量阅读,也保证了阅读的有序性、递进性和灵动性,不知不觉丰富了孩子们的阅读底气和生命体验。做细做实这个“群”字意义重大,学生受惠了,课堂增值了,家长欣喜了。
   一、群文阅读的重要作用
   (一)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
   群文阅读,其目的不是为了“繁华”阅读教学的模式,而是为了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把多篇阅读材料放在一起,引导学生去分析不同作者的风格,不同人物的品质,并找出串联它们的主线;分析彼此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揣摩情感世界的更深处的“藕断丝连”,发现文本的意义、思想的高峰和情感的山山水水,这样一来,“课堂的容量变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阅读面也就拓宽了,相应地阅读能力也就提高了。这样就弥补了传统阅读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解决了光读课内书不读课外书的弊病。这么与众不同的阅读模式,学生的语文素养能不提升吗?
   (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
   当群文阅读介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后,课堂模式就由原来的“一课一文”变成了三至五篇文章,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要能跟上阅读材料的增加。平时阅读一篇文章都需要老师周密计划,耐心引导,现在一节课中要一起阅读学习三至五篇文章,这就更需要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不仅驾驭课堂要游刃有余,在问题的设计上还要能纵观全局,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去阅读。不能所有的片段都精读细赏,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教师就像一个裁剪师,该加的加,该减的减,该“胖”的胖,该“瘦”的瘦,其最终目的是在看似繁多的阅读中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阅读的正效应。
   (三)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从上课伊始到结束,始终围绕一篇课文进行学习,或朗读,或分析,时间长了,学生就会索然无味。当群文阅读介入初中语文课堂,的确让我们眼前一亮:阅读内容丰富了,学习方式改变了,更让学生感兴趣的是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学习,可以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交流观点、质疑感悟、产生思想上的争鸣与碰撞,老师则在学生意见有分歧或模棱两可时给予恰当的点拨。这样的课堂,生动活泼,这样的阅读,亮点不断,真正实现群文阅读“一课延伸多篇”、“一篇带动整本”、“课内拓展课外”的意义。
   二、群文阅读的应用策略
   (一)议题设置要科学
   群文阅读,一节课要容纳好几篇文章的学习,除了考验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之外,“群文”的议题设置就一定要科学合理。既要有所依据,还要联系实际,这样才能使内容的设置和学生的能力不至于脱节。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就可以以“域外风情”为主题选择《牧场之国》、《金字塔》两篇课文为组合材料,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不同的异域风情。只有设置好了主题,教师在引导的时候,才会围绕主题游刃有余的“指挥”,不至于牵强附会,学生在交流的时候也会“触类旁通”,并精彩不斷。这样做,提高的是阅读的效率,培养的是阅读的能力。
   (二)文章筛选要合理
   议题设置比较关键,材料的选择也不容忽视,正所谓“‘建构’的过程更长,坡度更为平缓。”阅读材料的选择,既要考虑和议题配套,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如果材料内容的选择超过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那么“群文”起来效果就不会太乐观。如,以“民间故事”为主题的阅读材料,可以选择《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以“爱国明志”为主题的可以选择《少年中国说》和《火烧圆明园》等材料。以赞美莲花的可以选择周敦颐的《爱莲说》和李渔的《芙蕖》,其中既有立意上的异同点,也有写法上的异同点,这样的以对照、互鉴和印证为手段的群文选择,对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大有好处。因为明确了群文主题,所以老师在引导的时候就会胸有成竹,轻松顺利,学生在交流学习的时候也有一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感觉,自然,学生阅读上的多重收获也就在情理之中。
   (三)问题设计要实效
   群文阅读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除了主题的设置和材料的筛选之外,还在于问题设计的实效性。设计科学有效的问题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还能帮助学生开放性地理解群文内容。将多篇文章融合在一起,作为一个阅读整体来设计问题,既要涉及到三篇材料的共性,又要突出它们的个性,还要将问题作为“纽带”将多篇材料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主动交流,质疑感悟,这样坚持练习,学生的阅读能力能不提高?当然,这样的课堂,不仅需要高超的教学智慧,还需要灵活的引导艺术。如在选择《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三篇课文作为阅读材料时,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三篇课文中哪一篇最使你感动?从这篇课文中你体会到人物怎样的品质?三篇课文中的人物都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既能使学生快速地把握文本的重点,又能丰富学生对“乡情”的理解。从而明白,从古至今,“乡情”都是一个让人梦魂牵绕、挥之不去的情结,存在于各个年龄段和各个行业。再以上文中提到的《爱莲说》和李渔的《芙蕖》而言,应该设计这样的问题:“同样是写荷花,但其强调点是不一样的,那么,究竟哪里不一样?写法的重点也是不太一样的,一个重在抒情,一个重在说理,你能厘清其中的细微区别吗?”这样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引领孩子们发现更多精彩。
   所以,做精做细做实群文阅读,无疑会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突破,会出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新途径,会涌现出提升语文素养的新方法,让初中语文课堂“活”而不乱,灵动有序。语文教师,应该是群文阅读方法的指导者——指导学生会读、善读、深读;应该是科学组文的筛选者——筛选那些最有意义、分量适中的阅读材料;应该是高效问题的设计者——设计那些意蕴十足的问题,促使群文阅读达到最优化。但愿,初中生能够在教师的高效引领下,步入到群文阅读的深处“郁郁乎文哉”。
   【参考文献】
   [1]陈俊一,窦桂梅.站在课堂上的校长[J].教师月刊,2015,(2):024
   [2]李海华,张祖庆.习作哪得清如许,群文读写活水来[J].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5,(7-8):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861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