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注学生健康成长:阅读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小燕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潜能的挖掘。要善于优化阅读教学形式,提升阅读教学价值,拓展阅读教学内涵,强化课外阅读指导,引领学生积极阅读,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教师还要基于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重新思考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健康成长;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7-0141-02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探索儿童内心世界,真正做到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而教。从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只是注重学生字词的掌握,重视课文内容的分析,而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很少关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优化阅读教学形式,提升阅读教学价值,拓展阅读教学内涵,强化课外阅读指导,引领学生积极阅读,帮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一、发挥阅读教学价值,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阅读的过程同时也是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过程。在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能力做到分层安排,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策,学生才会在阅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锤炼自我,进而提升自己。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都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自我,通过各种方式来展现自我。基于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全面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阅读氛围。例如,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时,教师应以妈妈和萨拉说的话为线索,紧扣文章主题“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引导学生进行自读,了解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以角色扮演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帮助学生进入角色,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教师还应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不要单一地品读某个角色,这样容易对课文产生理解偏差。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进行人物再创作,进行人物联想,从而丰富情感,收获阅读体验。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通过枯燥的分析来让学生理解课文,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学生身上,而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多读、多思、多想、多做,认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从而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品读儿童文学作品,陶冶学生性情品格
   在語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守株待兔》《十二生肖的故事》《狐假虎威》等一些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作为素材。学生通过品读这些文章,能激发阅读兴趣,还能培养核心素养。例如,《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故事,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可将培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健康生活等核心素养贯穿教学始终。一是教师设疑,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故事主人公是谁,通过阅读能明白什么道理等。二是在引导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复述,并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交流。三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心理活动,逐渐加深对作品中人物的认识。四是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扩写、续写或者补写的任务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激发想象力,培养写作能力、思维能力、语言建构能力和运用能力。这样,学生就能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教育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不少儿童文学作品是十分有趣且内涵丰富的,极具教育意义,对于儿童的成长来说,可以起到塑造其性格、培养其良好品行的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选用儿童文学作品,在阅读儿童故事的过程中提升理解能力,在理解、感悟儿童故事内涵的过程中将其中的含义、价值内化于心,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陶冶性情品格。
   二、拓展阅读教学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阅读可以把世界与学生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世界,提升自身思维、审美和语言等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阅读教学的融入可以让学生认识生活,了解世界,有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塑造,可以使学生更加健康茁壮成长。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教学理论,采取正确的阅读教学方式,积极拓展阅读教学内涵,努力使阅读教学变得富有生趣,充满新意,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洗涤自身,陶冶情操。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不断发掘阅读教学的内涵,要看到成绩以外的丰富内容,看到课本以外的学习情趣。要拓展阅读的范围,要重视对文学经典作品的赏析,让学生获取更多知识,从而扩大阅读面,拓展学生视野,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很多小学生对经典文学都缺乏兴趣,因为经典文学往往有着复杂的人物角色、晦涩难懂的语言、冗长庞杂的内容,这对阅读能力不强的小学生造成了较大的挑战,难度过大也往往使得小学生产生畏难、抗拒心理,逐渐影响了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耐心。对此,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故事梗概和背景、放映影视作品等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这一做法主要是改变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刻板印象,使他们对经典作品逐渐产生兴趣。此外,教师还需要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筛选不同的书目,有针对性地进行荐读。如,让三年级的学生阅读理解《呼啸山庄》《红与黑》就有些难度,不尽合理。但是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就比较容易啃下这块“骨头”。
   教师要接受学生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包容学生幼稚、不成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例如《桂花雨》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回忆了儿童时期“摇桂花”的欢乐,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的内在含义进行思考。对于这一问题,有的学生认为是因为母亲格外偏爱家乡金桂的缘故,还有的学生认为是作者在借金桂表达对童年的眷恋。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的回答,教师应表示尊重,肯定学生个性化想法。只有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才能使学生保持对阅读的兴趣只增不减,充满活力。
  三、强化课外阅读指导,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阅读教学过程中,教材是主要依据。被编入教材中的文章其文学价值、教育意义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这些文章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会有极大促进作用。但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毕竟有限,对于学生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鉴于此,教师要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促进学生文化素养提升。首先,教师要紧密结合教材给学生安排相关的阅读篇目,如学完了《三顾茅庐》《景阳岗》可介绍学生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介绍和鼓励学生阅读科幻、历史、地理等方面的读物,扩展阅读范围,培养阅读兴趣。再次,教师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浏览法、筛选法、精读法、读思结合法、读写结合法等阅读方法,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最后,可以通过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表演、猜谜语和作文竞赛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能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进而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四、结语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要把握好学生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设计阅读教学内容。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阅读中成长,让读书点亮孩子们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张佩环.追随儿童脚步 追寻儿童视角——基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管理实践探索[J].天津教育,2018(06).
  [2]徐燕娟.全息阅读:为儿童打开一个新世界——着眼于儿童的精神成长——儿童全息阅读的校本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2018(41).
  [3]吴丹.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2020(36).
  [4]周嘉慧.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甘肃教育,2020(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955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