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戈依琳

   摘 要:幼儿告状是幼儿园经常发生的事情。文章主要分析幼儿告状行为的起因、动机、性别因素,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来指导教师应对告状行为。要关爱幼儿,尊重幼儿;要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要机智灵活地应对幼儿的告状行为;要适当放手,提高幼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重家园共育,统一观念。
   关键词:幼儿;告状;思想品德教育;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7-0038-02
  幼儿的告状行为发生在幼儿园的每个时刻,遍布幼儿园的每个角落,它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谓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在幼儿园与同伴发生冲突,或者发现他人的某项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范、教师的要求相违背,或由于其他原因,向教师发起的一种行为,目的是阻止他人的行为。那么,幼儿告状的起因是什么?告状的动机又是什么?告状与幼儿的性别有关吗?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呢?本文对此进行相关研究。
   一、研究对象、方式与内容
   1.研究对象
   以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某幼儿园中班39名幼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幼儿20名,女性幼儿19名。
   2.研究方式
   除了查阅之前的文献资料之外,笔者还深入到幼儿群体中进行观察。观察时间为9天,一共记录幼儿告状事件47件。笔者对所观察到的幼儿告状行为及教师的一些做法进行定性研究,并对资料进行定量分析。
   自然情境下的观察法在本研究中运用最多,也是最主要的研究方法。观察者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一日生活,以获得丰富和真实的第一手原始资料。在观察过程中,笔者采用事件取样的方法,用白描的方式把观察到的案例快速记下来。每天观察结束之后,笔者对当天观察到的案例进行及时整理,以确保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笔者运用事件取样的方法,不仅记录到了连续的、完整的幼儿告状行为事件,还获得了关于幼儿告状行为事件的背景资料。
   3.研究内容
   笔者对中班39个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了描述性记录,记录的内容主要为幼儿告状行为的起因、幼儿告状行为的动机、幼儿告状行为与幼儿性别相关性。幼儿告状的起因可分为欺负原告、侵犯他人、违背规则、与原告发生争议、资源占有不均等几类。幼儿告状行为的动机可分为寻求帮助、试探教师、表现自己、陈述情况、报复他人、检举对方、嫉妒他人等几类。
   二、幼儿告状行为的起因、动机与性别因素
   1.幼儿告状行为起因
   在记录的47次幼儿告状行为起因中,违背规则24次,占51.1%,资源占有不均8次,占17.0%,与原告发生争议7次,占14.9%,欺负原告5次,占10.6%,侵犯他人3次,占6.4%。
   2.幼儿告状行为动机
   经观察,寻求帮助是幼儿告状行为动机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出现19次,居第二位的是表现自己,出现14次,陈述情况6次,检举对方4次,试探教师3次,报复他人1次。其中,因嫉妒他人而告状的次数为0次。
   3.幼儿告状行为中的性别因素
   调查发现,幼儿告状行为与幼儿性别相关性不大。本研究中,样本选取总数为39人,其中女性幼儿为19人,男性幼儿为20人。在收集到的幼儿告状行为事件中,男性幼儿的告状行为事件有25个,女性幼儿的告状行为事件22个。
   三、幼儿告状行为的相关对策
   1.关爱幼儿,尊重幼儿
   教育的本质是爱的教育,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和关爱每一个幼儿。作为教师,要学会理解告状的幼儿和被告状的幼儿,做到认真倾听,不偏不倚。要相信幼儿能自己解决问题,同时也要学会原谅他们所犯的错误,让幼儿感受到老师是关爱自己的,尊重自己的,切不可粗暴武断地解决问题。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也有利于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教育效果。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因缺乏对幼儿告状心理特点和行为的了解,少数教师往往会对数不胜数的告状行为产生厌烦情绪,粗暴地运用自己的权威大声训斥幼儿。这样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加强学习,通过园本培训、外出参观学习等各种有效的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与能力,了解幼儿告状心理特点和行为,并学会不断反思。遇到幼儿告状时,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根据不同幼儿的性格特点和告状动机,对症下药,及时解决问题。
   3.机智灵活地应对幼儿的告状行为
   幼儿的告状行为不可一概而论,教师应该机智灵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幼儿都是特别的,看似相似的告状行为,往往有不同的动机。针对不同的情况,教师要学会巧妙地运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对于因寻求帮助而告状的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对这些幼儿多加鼓励,引导他们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对于想表现自己而告状的幼儿,如果他做得很好,教师应适当鼓励,如果他做得不好,教师应引导他正确认识自己,让其知道自己的不足,懂得不能为了得到教师的夸奖而夸大自己;对于因陈述情况而告状的幼儿,教师要耐心倾听幼儿的发言,然后和幼儿好好沟通;对于因试探教师态度而告状的幼儿,教师要及时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不要模棱两可,否则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对于因嫉妒而告状的幼儿,教师应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他人优秀的一面,学会欣赏他人的闪光点,同时发现自己的优点。
   4.适当放手,提高幼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在道德认知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开始有了规则意识。出现幼儿告状问题,往往反映幼儿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没有办法独自解决问题。教师的介入的确可以快速且方便地解决问题,但教师适当放手,把问题抛给幼儿,则不但能锻炼幼儿独立思考能力,也能提高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幼儿下次再告状时,教师不妨问一问“你有什么解决方法吗”“那你们两个人先商量商量好吗”“你想怎么解决呢”。学着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幼儿的各种问题,有效地进行引导,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提高幼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5.注重家园共育,统一观念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统一、和谐的家园共育能够培养幼儿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座谈会等方式,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让家长主动配合幼儿园的工作。教师如果发现家长的教育观念出现问题,要及时、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要避免少数家长给幼儿灌输“同学欺负你了就找老师”“不会穿衣服找老师”等理念,因为这种事事找老师的观念,会让无意义的告状行为越来越多。幼儿事事依赖家长和老师,无法独立面对问题,不利于独立思考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总之,不管幼儿因什么样的原因来告状,教师都要以尊重、理解幼儿的态度认真倾听,不能以粗暴的方式来应付。要在了解具体情况之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合适的方式加以解决。要积极捕捉幼儿告状行为背后所潜在的教育意义,及时准确地将这些信息进行解读,以便做出正确的决定。
  参考文献:
  [1]郭云.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徐文,吴艳鸿.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类型、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02).
  [3]尹亚欣.3-6岁幼儿告状行为的调查与分析——以金贝贝幼儿园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03).
  [4]刘莹琦.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与指导策略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1).
  [5]李静.正确认识和对待学前儿童告状行为[J].淄博师专学报,2010(03).
  [6]赵亚.学前儿童告状行为的特点及原因探析[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955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