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背景下的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玉芬

   摘 要:写作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形成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价值。语文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通过融写作于阅读、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让写作回归生活、开展微习作等方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语文课程;写作教学;写作能力;提升;以读促写;多媒体;微写作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5-0058-02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语文课程越来越重视语文实际应用方面的教学。一般而言,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写作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形成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都较弱,语言功底也不深厚,容易出现作文千篇一律、似流水账、缺乏真情实感等问题。为此,语文教师应针对这些问题开展写作教学,以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一、融写作于阅读,以积累促写作
   知识水平与阅读积累尚且不足的小学生,通常词汇量较少,语言贫乏。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日积月累的大量的阅读对于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只要大量阅读,不断积累名言名句,丰富自己的知识底蕴,就能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教师应在阅读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高效阅读,以阅读促进写作。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日常阅读中养成随手摘抄好词好句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动手摘抄,才能加深对好词好句的印象,逐渐使用词与文风向高级化、深度化、具有吸引力的方向发展。以四年级语文课文《海上日出》为例,课文的首句“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看似平淡的话语,不仅营造出一种宁静朦胧的环境之美,显示出作者超强的思维能力与语言功底,还体现出景物描写手法的细腻多变。“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这段话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生动描绘了日出的可爱与美丽。学生如果能够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就能提升写作水平。学生通过大量、持续、细致、高效的阅读积累,并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必能提升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提高写作兴趣,保持写作热情
   小学生拥有极强的好奇心、想象力与创造力,这对于写作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利。但是,小学生的兴趣来得快,走得也快,正所谓“三分钟热度”,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创新写作教学模式,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首先,教师应采取创新性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参与写作课堂的积极性。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先讲解写作技巧,然后给出题目让学生自行写作,这样的课堂气氛压抑,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搜集丰富有趣的教学资源。比如开展描写景物的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搜集相关景物的图片或视频,并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在亲临现场般的体验中获得审美感受与写作欲望,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其次,教师应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写关于父亲的文章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说起自己的父亲,同学们想用什么词汇来形容他,或者想到了爸爸为你做过的哪些难忘的事情”,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讨论,在思维碰撞中习得词汇、开拓思维、积累素材,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与保持,对保证写作教学顺利开展、提升写作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使学生从心理上敢于写作、乐于写作。
   三、拓展延伸写作,回归实际生活
   语文写作源于生活,最终也应归于生活。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阅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共同作用,讓学生以真听、真看、真感受来提高语句描述与情感表达的质量和力度。
   拓展延伸写作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续写”,续写主要应用于记叙文写作。续写必须与文章内容相符合,这就需要学生先仔细阅读文章,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自己与作者合二为一,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故事接下来可能的发展脉络。续写非常考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学生笔下也有一千种续写结果。如果想让自己的续写不落窠臼、与众不同,学生既要进行大量的阅读积累,又要仔细阅读文章,通过细节推理情节发展脉络。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就会得到明显提升。教师应对学生的续写持肯定态度,以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另外,对于任何形式的写作而言,生活都是起点与终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回归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通过不断经历和体验创作出极具个人生活特色的文章。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亲近自然,如秋天瓜果飘香的时候出去采风,鼓励学生在大自然的熏陶下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文字记录下来,不辜负生活的慷慨馈赠,从生活出发提升写作能力。拓展延伸写作,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学生回归生活,并在生活的体验中获得美的感受与写作的欲望,对保持学生的写作热情、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四、推动“微习作”,减轻写作负担
   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而篇幅短小、内容精悍、耗时少的“微习作”能够减轻学生的写作负担,引发学生的关注。所以,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融入写作教学,让学生练习“微习作”。    “微习作”内容广泛,发条说说、写篇日记都可以成为“微习作”的方式。为了帮助学生从“微习作”入手提高写作能力,教师需要为学生确立写作流程。仍以课文《海上日出》为例,考虑到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写景散文,文章运用了比拟、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借鉴这篇课文的写作手法写一篇100字~200字的小作文。學生需要先透彻理解这篇课文,掌握其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再由“点”出发,选取具有鲜明特征的景物,构思这篇“微习作”的文章框架,最后完成写作。按照此流程写成的“微习作”,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内容翔实、目标明确,学生只要多进行微习作训练,就会逐渐提高对语言的掌控力,进而提升写作能力。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微习作训练,让学生掌握写作流程与写作技巧,既会减轻学生的写作负担,又会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思路和方向,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有重要作用。
   五、结语
   总之,语言功底的夯实和文采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写作能力的培养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借阅读促写作,采取创新性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参与写作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写作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在生活的体验中获得美的感受与写作的欲望,练习微习作,为学生写作提供思路和方向。这样,学生的写作激情与活力必将得到激发,通过经年累月的努力,学生的写作水平便如同蚌壳内的沙粒终将变成珍珠,在阳光下光彩熠熠。
  参考文献:
  [1]冯冠群.以读促写,提高学生习作水平[J].小学教学参考,2020(16).
  [2]吕雪珂.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3]邓立波.谈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作文教学[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4]薛猛,张丹.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09(01).
  Research on Composition Teaching Strate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Wang Yufen
  (Xiguan Primary School, Minqin County, Gansu Province, Minqin 733399, China)
   Abstract: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Chinese course, writing teaching is of great value for students to form the four skill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nd to improve their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and Chinese comprehensive quality.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optimize the teaching content, change the teaching mode, and stimulate and maintain students' writing enthusiasm and improve their writing ability and level by integrating writing into reading, actively apply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returning writing to life, and developing micro exercises.
  Key words: Chinese course; writing teaching; writing ability; improvement; reading to promote writing; multimedia; micro writing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955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