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黄永红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及标准框架下,对于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导一线的语文老师们开创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转变教学理念,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汲取更丰富的知识,让课堂学习变得更为高效。因此,文章就如何提高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并提出恰当的课堂模式,为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提升提出了一个新的发展路径和借鉴。
  关键词:课堂教学;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策略;探索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是贯穿其始终的一条重要生命线;有效的课堂能让教学变得事半功倍。立足于课程改革,探寻有效课堂的关键,致力于提高有效性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
  那么,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以下是我的几点思考。
  一、 教学目标 科学明确
  我们知道,在语文教材的编写上,以“文选型”为主要模式。而“文选型”教材的选文往往带有作品的某种原生价值,例如作家的思想态度、审美追求,以及折射出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生活情景、文化风俗等。因而,大部分的语文教师在面对选文中呈现出的丰富且复杂的文化价值信息时,往往无法精准选择,制定科学且恰当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目标的虚化、泛化,甚至异化等现象。
  所以,如何在尊重原生教材的基础上,立足于原文本,正确挖掘出教材的教学价值,制定出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已然成为语文教学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考方向。
  (一)取舍得当
  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是依据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体现的。在面对纷繁复杂的语文教学价值点时,语文教师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价值点都纳入教学目标当中,甚至于对其中许多的重要教育价值点,也只能够重点选择,有所取舍。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当中,应当紧紧把握语文教材的独特性,把握语文教材核心的人文价值,重点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立足于训练学生对中国传统语言文字、文化的表达能力和感受能力,实现语文课堂应当实现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了解和运用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适当弱化文本中蕴含的其他教育价值,比如说科学学科的普及价值、社会生活方面的认知价值、人文思想品德教育价值、生活能力指导价值等。
  (二)个性突出
  依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性,从教材的原生文本出发,在全盘兼顾教材本身内容的前提之下,适度彰显自身的独特性,集中发挥其典型例子的功能,真正做到因“课”制宜。
  例如课文在音韵上呈现出铿锵有力的特点,则教师在朗读训练方面应当加大分量;如果一篇课文在结构设计上非常精巧,则教师在谋篇布局层面需要做到有效的讲解和提示;如果课文在词句方面呈现出华美的韵味,则教师在语言品味咀嚼上要不惜余力;如果课文在意境上深邃,则教师在文本意境的研磨揣测应当做深做透。
  二、 教学环节 以少胜多
  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常常会呈现出这样的景观,例如结构复杂、程序繁杂、氛围嘈杂、流于形式、花样多、实效少等,这无疑成为教学中的一大诟病。然而反观一些教育名家,他们的课堂却迥然不同,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只突出主要的步骤,并且具有很好的预见性,显得极其简洁实用,具有明显的实效性。
  (一)删繁就簡 板块教学
  在一堂课或者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科学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板块或者教学内容,这样做的最大优点在于精简了教学环节,有利于形成教师启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相互合作的、积极探究的教学格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一位老师在《野草》一文的教学中,只安排了四个板块:第一板块,图片引入,激发兴趣;第二板块,聚焦种子的力量大;第三板块,聚焦“生命力”读出精神;第四板块,聚焦“感悟”情感升华。
  一节40分钟的课堂里,授课教师巧妙地设计安排每一个教学的环节,每一个教学板块的教学内容层次分明,层层深入,取得扎实有效的教学效果。并且,授课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的板块都预设了充足且恰当的教学时间,在整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当中,巧妙地根据课堂学生的不同学习反馈以及课堂上的学习生成,灵活地调整教学,适时进行指导和点拨,让每一板块都成为灵动课堂的亮点。
  (二)丰富内涵 以少胜多
  清晰明了的教学环节,不等于枯燥乏味的学习。授课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预设课堂的时候,要充分地考虑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多元的功能,并且能够不断地丰富每一个教学环节里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的内涵,努力做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让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彰显其教学价值。例如著名教师张祖庆执教《詹天佑》一文时,词语教学的一个片段:
  教师出示了一组词语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狂风怒号
  黄沙漫天 山高坡陡 隧道渗水
  攀山越岭 定点构图 坠入深涧
  教师让学生读准字音,再把词语串联起来想象画面,而后根据画面带着感情读词语。细细研读这一教学片段,我们发现,其教学功能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指导学生将词语的字音读准确;②在词串的学习中拓展词语的语义;③借助词串显示的画面想象感悟詹天佑修铁路时遇到的困难;④在理解词意句意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⑤积累了词语。这一环节的主目标是感悟詹天佑修铁路时遇到的种种困难。由于设计巧妙,在完成主要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了其他功能:如学习借助词串理解句意、段意的方法、借助想象丰富词语的内涵,词语归类积累等方法。
  三、 教学策略 放中有守
  在教学策略上,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改变传授式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自主尝试,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多方面地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一)开放教学预设 让学生钻出你的圈套   多少年来,有多少教师在追求预设的顺利进行,将课堂过程安排得严密、有序,可结果呢?往往是呈现另一番景观,语文课堂僵化、低效,学生对语文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停留于表面,没有走入语文学习的内核,甚至会出现学科偏科等现象。所以,在语文学科的日常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充分地突破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预设的线性模式,积极地倡导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模式里更充分地学习和成长。
  例如,著名教师支玉恒老师曾说,应当让每个孩子在读书之后,由衷地涌出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激发他们内心表达的欲望。所以,在他的课堂中,支玉恒老师从来不向学生提出任何问题,而是让学生自主、自由地表达自己对于课文的所思所想。授课教师在学生们的读书感悟中再进行科学、恰当的引导,根据学生们自身的知识需求和疑惑推进教学的内容,而不是教师们自己脱离课堂,独自预设,使得教学的策略变得更加具有开放性和随机性质。
  (二)坚守教师职责 提高教学有效性
  开放的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充分彰显了学生自我的个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同时也为精彩的课堂生成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开放式的课堂模式,主要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导向,但是教师的参与和组织也是必不可少的。相反,如果没有教师的组织引导,课堂学生的对话交流不一定进展得顺利,学生的阅读思考不一定正确,不一定有深度、有广度。
  例如,有这么一位老师,他在教学《落花生》这一课时,向学生们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从落花生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班级上的学生们畅所欲言,每个人都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从落花生身上看到了其独特的品质,立志于做一个有用的人,勇于帮助他人;有的学生则提出,在市场经济的社会浪潮里,每个个体要善于展现自我,进行自我的推销,让更多的人看到你身上的闪光点,而不是像落花生那般默默无闻,这样可能很难实现自我的价值。……一番发言后,授课教师对于上述学生的各种观点都纷纷给予肯定和赞同。
  显而易见,每个学生对于课文文本所传递出的文化价值的感悟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深刻,有的肤浅;有的把握住正确的方向,有的产生一定的误解。这从学生的学习过程上来说,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都是学习过程必然的产物。因為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思维品质、理解能力、生活积累、文化环境等完全不一致。可是,老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发言的评价却有失偏颇,没有很好地展现出教师在学生教育学习道路上的引领作用。
  在这样开放的课堂形态下,教师要守住引导的责任,不能够放任自由、随波逐流,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在此种形态的课堂当中,教师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疑都对教师自身的学科知识素养积累提出了高度的要求,教师要在多元模式下的教学课堂中不断创新,生成课堂上独有的教学智慧和经验,才能够更游刃有余地把握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学得更扎实。
  每一堂课都是师生生命中的一段共同航程,生命之舟将驶向何方,走哪条路线最快捷最有效,在路上出现各种情况时该如何应对,怎么才能顺利到达彼岸?这一系列问题的有效解决依赖于教师本身的学科专业素养,以及对新的课程理念和标准的深入学习与探究,对于学生学情的充分把握和了解,对于教学目标制定的准确定位,对于教学路线的有效探索,对于课堂教学策略的合理运用,对于课堂生成的灵活应对。
  追寻有效课堂的教学之路彼岸也许遥远,但路就在脚下。
  参考文献:
  [1]魏玉梅.关注四个“点”,制订明确适切的教学目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6.
  [2]李益友.多角度对比,精准把握新教材[J].语文教学通讯,2019.
  [3]王定功.生命课堂的基本特征和建构路径[J].教育研究,2015(10).
  [4]寇永升.语文教学低效,原因何在[J].语文教学通讯,2014(25).
  作者简介:
  黄永红,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云山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956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