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思维品质导向下的英语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姚文彦

  摘 要:思维品质作为核心素养构成的要素,对当前的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思维品质导向下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进行现状分析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从凸显学生主位、挖掘思维训练点、开辟思维通道三个角度探讨解决策略。
  关键词:思维品质;教材内涵;可视思维
  随着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思维品质越来越被大家关注,它彰显着思维的个性特征,是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心智保障。思维品质导向下的课堂已在教学中纷纷试水,成了当前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但由于一些教师对其狭窄的认识和不清晰的操作,有些问题需正视和解决。
  问题一:固化的教学流程,学生思维主动性受挫。
  随着一线教师不断研究与实践,小学英语课堂形成了一些基本路径和模式,但随之出现了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教学流程固化单一。课堂上常会有这种感觉:许多课堂扣着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帽子,但教学流程大致统一。千篇一律的形式令听课老师都觉得老套单调,甚至能猜测到下一流程。学生日复一日地跟随着这毫无悬念的节奏,思维的意识渐渐被泯灭,主动性大大削减。长期枯燥低效的流程容易使学生处于不想思考或浅思考状态,无法投入积极的思维活动中。
  调整策略:凸显学生主位,激活思维之“光”。
  思维品质导向下的课堂中,教师的定位不再是学习活动的绝对权威,教师更期待学生在长期的个性思考和主动学习中,不断获得学习主體身份的认同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状态,设计灵活和动态的流程,这样才能跟上学生进步的步伐,让学生思维散发出独特的光芒。例如在教授颜色类的单词时,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改常用的“观色识词”的流程,让学生用动作演绎单词,再由其他人猜测。颜色和动作,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话题,却在学生的思维激荡后用标新立异的肢体语言完美地演绎了:有的学生双手做心形状表示red,有的手臂摆波浪形表示blue,有的做关灯睡觉的动作表示black,还有小组合作表演行人看红绿灯过马路,演绎了red, yellow, green...以学生为主位,灵活设计教学流程,将会有意外的收获。
  问题二:功利化的教材处理,学生思维灵活性受限。
  笔者从调查研究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受功利性目标的驱使,停留在“知识本位”的教学中,教材处理成了教授单词、句型和语法的专场。老师往往更关注教材中显性资源,知识点的挖掘比较深。对于隐形的资源也能洞察到,但是常以课时紧张或学生缺乏足够的知识积累等借口避开或是蜻蜓点水般地处理。教材不只是一种教本,它蕴含着丰富的思维元素,但这些元素常常沦为教学中的边角料,被荒废在一边。
  调整策略:挖掘教材中的思维训练点,开辟思维之“场”。
  我们的译林新版《英语》教材是个巨大的资源库,包含了丰富的语言交际情境、插图和活动等内容,这些信息使教材更鲜活,有利于故事情节的生动展现。其中还隐藏着各种各样的思维训练点,成为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利器。老师可以利用注意、记忆、推理、创新等方法对这些资源进行引导、发现、再构,从而挖掘深层的思维内涵。
  1. 以插图为切入点,让思维更广阔
  教材插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语言交际的情境,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发现文本中未涉及的内容。教师不妨适当地指导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并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文本内容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想象力。例如,译林新版《英语》六年级下册“Project 1 Being a good student”一课中设置了两个任务:“What makes a good student? Talk about this in groups. How can you be a good students? Make a poster and tell your class about it.”。刚开始,学生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一下陷入了沉思。老师察觉到学生陷入了思维僵局,适时出示了本册书2~4单元 Good habits, A healthy diet, Road safety中的部分插图。真是一图胜千言,他们通过观察图片很快就能领会出图片背后的信息,构建新的知识及概念,思路一下子被打开,在小组中的讨论也越来越激烈。学生从习惯、饮食、安全、健康等方面阐述了自己对“Being a good student”的理解,思维达到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里的插图只不过是个引子,但却很好地点燃了学生思维的导火索。
  2. 以留白为着力点,让思维更发散
  小学英语文本篇幅较短小,情节的描述较为简单,但教材中隐藏了大量留白,这恰恰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黄金地带,为学生深入解读文本、读透文意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教师可在留白处巧做文章,因为在这些地方往往会存在一些观点激烈的碰撞,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六年级下册“Unit 6 Cartoon time”中,讲述了小猪Billy喜欢美食,想要成为厨师的故事。他在网上和报纸上学习烹饪方法后,热情地为好朋友做饭,最后的画面定格为Billy手忙脚乱在厨房打转,厨房里乌烟瘴气,一片狼藉。文末以“What do you think, Sam? Is he a good cook?”问题结尾。老师顺势让学生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S1: Billy isn’t a good cook, because his kitchen looks messy and dirty.
  S2: Billy is cooking fish and making a potato salad for his friends, so I think Billy is a good cook. Good cooks want to share the food.
  S3: Maybe Billy will be a good cook, because he learns about cooking on the Internet.   S4: Billy will be a good cook, he likes eating nice food and he wants to be a good cook.
  3. 以疑点为出发点,让思维更深刻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老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设疑,勇于生疑,并在疑点处,勤思多练,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五年级下册“Unit 5 Cartoon time”中讲述了一个故事:Bobby的院子里有一些害虫在啃食葡萄,这时飞来了一些瓢虫,它们承诺帮助Bobby。但是意想不到的是瓢虫赶走了害虫后,自己居然吃起了葡萄。学到这里时,同学们一头露水,对教材内容充满了好奇与质疑,并引发了他们探求的欲望:到底瓢虫是不是害虫?笔者抓住孩子们的心理,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并趁热打铁把教材的第六单元Cartoon time前置教学。这一单元中出现了故事的后半段:Bobby的好朋友Sam前来帮忙,他带来了两只瓢虫,Bobby十分生气。Sam告诉他之前的十星瓢虫是害虫,而这次的七星瓢虫是益虫,最终赶走了害虫。學到这里文本已画上了句号,但老师并没有作罢,继续鼓励学生质疑,许多学生禁不住提问:瓢虫都是按身上的斑点分类的吗?还有哪些瓢虫是害虫?这些话题极具科学性与趣味性,能很好地吸引五年级孩子的兴趣。为了引导他们求证、求真,笔者鼓励他们课后查阅资料,自主探究。并在教学中呈现了关于瓢虫的视频,在课堂上引起了不小的“骚动”。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完全超出了理解文本,操练句型的层次。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带着二星瓢虫、六星瓢虫、十二星瓢虫、十三星瓢虫等资料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分享,并续编了瓢虫系列故事,教材内容得以丰满,课堂得以延伸。
  问题三:模糊跳跃的思维路径,学生思维系统性受阻。
  目前大多教师能精准抓住教学重难点并训练到位,学生掌握也很扎实。但是教师偏爱有重点的选择性教授内容,总是忙于在一个个教学环节中切换,学生也跟着在不同的片段中跳来跳去。在这种细碎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思维系统性被肢解,思维路径也是断断续续,模糊不清,这也是他们较难连贯地运用所学知识表述自己的想法的原因。同时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很常见,老师在点拨学生的思维时过程简化,这种模糊的思维生成过程,使学生的思维系统性大大受阻。
  调整策略:以可视思维为通道,梳理思维之“畅”。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可视化思维有助于系统思维的形成,它能用“图”把“思维”呈现出来,将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清晰可见地呈现出来。在学生思维卡壳处,借助图示,可以挖掘学科知识结构,构建结构化思考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更顺畅。教学中常见的可视思维有思维导图、表格和板书。
  1.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思维训练中运用较广、较有效果的一种途径。它可以激活大脑中的记忆,每用一次,大脑记忆就会提升一次。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能使教学过程更加系统、科学。同时也可让不同单元的语言知识通过同一话题的引领,集中到一幅易于理解的思维导图中,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整理思路,提升思维品质。
  2. 板书
  目前的课堂总离不开课件的展示,出现了“重多媒体轻板书”的现象,但传统的板书的整体性、过程性是课件无法替代的。板书有利于教学内容的逐步建构和反复使用,重在动态生成,使课堂更具有灵动和意蕴。它能帮助学生从游弋的思想中,抓住课文中的核心要素和点睛之笔,逐步建构严谨有序的思维。例如在六年级上册“Unit 2 What a day”一文中,杨玲以日记的形式讲述自己的一天。新授内容多,天气的变化带来的行动变化,及文中出现了许多的不规则动词过去式,这些知识的堆砌增加了学习的难度。笔者以天气为主线,利用简笔画和不同颜色的标记,按故事发展情节把文本信息图文结合,帮学生理清混乱的思维,让他们表达的路径更清晰。
  课堂是学生思维驰骋的训练场,是提高思维品质的主阵地。尽管每节课有不同的既定目标,但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是不变的立场和最有价值的行为。尽管思维品质导向下的课堂探索之路还不够清晰,还存在许多的困惑和问题,但我们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路上,而且会一直走下去。
  参考文献:
  [1]郭宝仙,章兼中.英语学科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7(2):80-86.
  [2]钱希洁.对超越模式化英语教学的宏观思考[J].小学英语教与学,2019(2):3-5.
  作者简介:
  姚文彦,江苏省扬中市,江苏省扬中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956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