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中职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战居光

[摘 要]知识即美德,阅读即人生。语文教师应遵循学生阅读的层次与爱好,从激发阅读兴趣入手,结合课堂实践,引入情境、提升理解能力,在学生中进行阅读比拼,激发阅读学习的斗志,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中职学校;阅读教学;行为习惯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至关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对中职学生而言,语文学习中让阅读成为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认知能力。教师要逐步引导和关注学生,使其慢慢喜欢上阅读。

一、激发阅读兴趣,提升阅读品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学生感兴趣的文章、名著、文学小品等入手,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终转移到对语文学科的整体热爱,学生也会在兴趣中感知语文、体味语文、深悟语文。中学生已经有了基本的判断是非和感悟新知识的初步能力,但仍处于了解新事物的初期。学生对于兴趣浓厚的文章和名著会格外感兴趣,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读一本好书是一件十分幸福和充实的事情。教師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帮助他们克服阅读困难,应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给他们讲述青少年在逆境中奋发成才的故事,使他们通过阅读懂得生活中并不总是七彩阳光,有时也会阴霾满天。最重要的是热爱生活,不要被偏见所压垮,勇敢地鼓起自己理想的风帆。语文教学中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学习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语文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广博的知识、优雅的谈吐和高尚的人格是教师形象的魅力所在,教师要不断充实、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去征服和影响学生,使学生心悦诚服,进而使学生对教师所教内容产生兴趣。教师不仅要在教学内容、思维方法上影响学生,还应以积极乐观的价值观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尽量选择开发逻辑思维、激发兴趣、充满联想的文学作品,多以贴近中学生年龄、心理成熟层次的阅读材料来开启学生的阅读兴趣之门。在学生感到兴趣浓厚之时,教师引导他们自己去看看、去听听、去读读,相信学生会有意外和独特的阅读收获。

二、阅读中运用课文实践法

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教科书中课文的相关资料,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想要了解的欲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去更多地了解与课文的相关知识。语文教材的编选大都具有浓厚的文学性和时代的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强烈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语文教学,因其教材特点,在情境教学的创设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样,可以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使其乐学,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具有熟练阅读和理解现代化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另一方面,要结合课文的主旨内涵,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谈吐要文雅,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文明地和他人沟通和交际。这样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坚强意志,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书有良莠之分,教师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阅读,应针对学生的年龄性别特征、兴趣喜好和思想理解层次,有梯度地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优秀读物,并列出相关书目给予引导,加强阅读指导,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阅读收到实效。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奇幻荒诞的玄幻小说的情况,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一些文艺理论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与时代背景密不可分的。教育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不能片面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作品的思想精髓,看到它的社会价值和时代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

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阅读方法,培养语文阅读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在学习每一篇文章时,通过向学生介绍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全方位引导学生去探究原文,最终多角度和深层次地掌握阅读的知识。

三、在学生中进行阅读比拼

无关于年龄,无关于行业,人的内心都有力争上游的比拼精神,对身边的榜样更是有着无以伦比的作用。凡事都有一定的计划,教师要鼓励学生做一个读书计划或者是列表,然后按照计划或列表有条不紊地进行阅读。阅读教学中,同样可以运用这样的规律进行阅读比拼,使学生产生向上心理。可见,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起步指导至关重要。有相关调查表明,校园时期的学生最爱读图文结合的材料。教师可以设计课外阅读指导课,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不断提高阅读能力。阅读的方法、技巧和种类很多,如怎样读一篇好的文章,怎样读一本好书,怎样归纳经典的故事情节,怎样写好相关读书笔记,怎样进行有效的读书交流等。语文教师除了要设计专门的阅读指导课进行读书方法系统引导外,还可以结合阅读课、作文写作课以及试卷综合讲评课等,让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积累经验,增强灵活运用、逐渐变通的能力。在具体阅读训练中,恰到好处表扬班里喜爱阅读、分析取得发展、阅读进步较大的学生,以点带面,激发全体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语文阅读是一项全面且深入的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因素。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诵读,特别是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其次要精读、略读、浏览多种阅读方式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的效率。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积累,积累是文化底蕴的长久积淀,是语文阅读素养的基石。积累的多少既是衡量语文阅读素养的高低、优劣的显性标准,也是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这里既有文章阅读积累,又有生活阅读积累,还有其他文化领域的阅读积累。应该让学生扑向大自然的怀抱,感受阅读与体味的欢乐,尽显学生的天真与活泼,使语文阅读植根于肥沃的生活土壤。阅读积累有文化的积累,但文化积累的外延远比阅读积累要大得多,如在熟记成语的同时要感性地积累成语文化,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及上网浏览,不断扩大学生的文化阅读积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在阅读中接受真善美的洗礼和熏陶。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逐渐养成学生良好语文阅读习惯的最佳途径。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切实抓好课外阅读。有效的课外阅读对帮助学生巩固课内知识,提高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语文综合素质都有着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大凡语文素养较高的人,都是得益于有效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多角度创新阅读思维,发展学生个性理解阅读,开展综合性群体学习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阅读后做心得体会的练笔,学生通过练笔,可以将阅读的感受及时记录。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持之以恒的练习中逐渐养成,不能纸上谈兵,没有耐心,这样,学生很难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师要教育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从基础做起,前进一点就是进步,掌握多少做多少,通过不断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形成。

阅读一本好书,学生会走进一座座富丽堂皇的书的殿堂;阅读一本好书,学生会揭开一层层神秘莫测的面纱;阅读一本好书,学生会看清一张张形态各异的面孔。“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样引导学生去阅读,都不能脱离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要着眼于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形成和自身语文素养的发展,切实让语文阅读成为全面培养学生的基地。

扎扎实实地完成新课标所提出的阅读教学要求和任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全方位提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学营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而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吴杰.浅谈中职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J].职业,2012,(17) .

[2]谭金伟,朱小英. 浅析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02(04).

(责任编辑 史玉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99093.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