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颖娟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进入三年级,识字量应该达到1600-1800个,这时的语文学习要由以识字、说话为主,向以阅读、写作为主逐渐过渡。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奠定写作基础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如何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通过加大阅读量,增加背诵篇目,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这是三年级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兴趣;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5—0152—02

心理学研究表明,八九岁儿童的思维,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阅读对象和写作内容必须从他们身边熟悉的具体可感的人、事、物入手,这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思维认知规律,便于调动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从而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一、奠定阅读之“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了解学生的阅读需要。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仅凭语文课本上二三十篇文章的阅读,是无法真正落实新课标对三年级学段所规定的阅读教学要求的。阅读教学必须从课堂向课外延伸、从经典名著阅读向身边人文历史阅读拓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加强其语言积累,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从阅读环境看,常见的事物能激起学生读的愿望,常谈的话题能引起阅读的兴趣,常用的内容能增强积累的效果,因此从身边事物入手,学生才会乐于阅读、乐于积累、乐于写作。

2.编撰实用的校本教材。笔者所在学校位于“黄帝问道圣地,唐宋边塞古城”,表现平凉的文史资料、神话传奇、诗词歌赋、风俗风貌等文化遗产极其丰富。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完全可以把热爱祖国与热爱家乡结合起来,把民族自豪感和故乡自豪感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周围事物中找到阅读的兴趣点和知识点,从而为写作积累素材,丰富语言。

3.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为了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笔者所在学校购置了大量的图书,班班都设置了书架;学生们更是积极响应读书活动,人人自带图书,资源共享。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学生们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好读书已经成为全体学生的自觉行为。

二、夯实阅读之“路”,拓展学生写作途径

1.指导学生从身边事物入手,先阅读再观察。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第一印象,掌握第一手材料,才有东西写。三年级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仅凭仔细观察,也难以对事物有较深刻的认识。如果在观察之前,能通过阅读对所观察事物做了解,观察效果会更好。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要求是介绍家乡的景物,大多数学生选择了他们最为熟悉、常去游玩的柳湖公园。在指导写这篇作文前,教师先要求学生阅读校本教材《魅力崆峒》上册“神话传说篇”中《左公柳的传说》一文和下册“名胜古迹篇”有关柳湖公园的一段文字介绍,让学生对近在身边的柳湖公园的历史及文化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然后再要求学生实地观察柳湖公园的美景,当学生再落笔写柳湖公园时,视角会更新颖,内容会更全面,不但准确抓住了柳湖公园最具代表性的“湖”“柳”,还写了柳湖公园的历史以及对公园未来的憧憬。先阅读——再观察——最后写作的思路,纠正了学生对身边事物认知有限、写作思路狭窄的弊端,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1]。

2.指导学生多看课外书,积累词语,丰富语言。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丰富,阅读量有限,知识面狭窄,因而写作词汇贫乏,表达欠缺。所以,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词汇。具体要求是,每人准备一个读书笔记本,详细记录读过的篇目名称、好词佳句,并要求学生背诵优秀的诗文,每周周末还布置一项摘录优秀诗文好词好句或佳段的作业。如,阅读校本教材《魅力崆峒》时,上册的87篇“神话传说篇”充满神奇的想象力,学生从中摘录了许多描写天地日月变幻的词语和片段。下册的“名胜古迹篇”让学生从中学到了很多描写山川景物的好词佳句。这样持之以恒,学生积累了大量新鲜词汇,用时可信手拈来,丰富了写作的语言。

3.指导学生“写作”与“阅读”同步走。如果让“写作”与“阅读”同步走,即在阅读中渗透写作的有关知识,在写作中渗透阅读的方法指导,加强读与写的有机结合,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努力挖掘读写训练的结合点,寻求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写,读中练笔,做到每课一练,每练一得,实现读写双赢的目的。

三、指导阅读之“法”,积累写作素材

1.课前交流读书心得。每天第一节语文课前,教师都会留5分钟时间给学生当众交流的机会。在5分钟内,学生轮流介绍自己前一天的读书心得,内容一定是身边的人、事、物,而其他学生则充当评委和小记者的双重身份,即根据演讲者所读的文章,小记者可以向演讲者提出问题,让演讲者作答。通过这一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读书兴趣,也促进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能提升学生组织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读书质量。

2.评出“班级读书大王”。学生每读完一本书,便可以填一张读书小存折,拥有了5张读书小存折,便可以得一张读书银卡,拥有了5张读书银卡,便可以换一张读书金卡,学期末,根据得金卡的多少,評出“班级读书大王”。这一举措,也能极大地提升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3.举办班级读书会。“愿意读同伴读过的书”,这是小孩子的阅读心理。因此,每隔一段时间,笔者所在班级便举办一次“快来读好书”推介会。让学生有机会在班上相互“推销”读过的书。不必介绍太多,只要介绍到刚好能勾起其他学生的兴趣即可。介绍完毕,做好借书卡,供其他学生借阅。

4.写个性化的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教学生写个性化的读书笔记,如,单元读书笔记、主题阅读记录卡和自由阅读记录卡,单元读书笔记主要包括:单元导读、词句积累、我的收获、知识运用;主题阅读记录卡主要包括:主要内容我知道、好词佳句我来赏、表达方法我会悟、疑难问题帮我答;自由阅读记录卡主要包括内容、阅读心得等。

5.办手抄报。办手抄报是一种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能力。结合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和节日活动,学生多方搜集资料,一张张图文并茂的手抄报见证着学生们的读书收获和不断的成长过程。

四、深化阅读之“实”,搭建写作桥梁

1.改革课堂阅读教学,让阅读“走”进课内。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时间,提高阅读的实效性。教师可将阅读和诗文欣赏课列入学生的课表。教师遵循“大量诵读,读入语境,感受情景”的原则,指导学生鉴赏古诗名篇、经典文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诗文鉴赏力,为写作搭建起桥梁。

2.围绕校本教材,制订阅读计划。在校本教材《魅力崆峒》编撰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从自己身边熟悉的具体可感的人、物、事入手,去阅读和写作,学校按照平凉市地域划分,把一学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内容具体安排为:第1-2周阅读崆峒,3-4周阅读泾川,5-6周阅读华亭,7-8周阅读灵台,9-10周阅读崇信,11-12周阅读庄浪,13-14周阅读静宁,并制订详细的阅读计划。

五、展示阅读之“果”,提升写作热情

1.每学期举办一次诗文诵读比赛。为了检验诗文积累的效果,每学期学生都要参加诗文诵读比赛活动。学生通过诵读、品味,能增强阅读积累,又能打开阅读视野,不断提升學生的语文素养。为了激发学生阅读校本读物《魅力崆峒》的兴趣,教师在开展诗文诵读比赛的同时,让学生增进对家乡的了解,举办小型的现场抽题、现场作答的知识竞赛,使学生既能了解家乡平凉的风土人情,又能增加热爱家乡的自豪感。

2.搭建展示的平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为了激发学生创作表达的欲望,教师还搭建了各种展示的平台。一是在班内开辟佳作欣赏栏。每月选择学生的优秀作文,让他们在班上朗读后张贴在佳作欣赏栏上展览,每两周更换一次。二是鼓励学生多关注身边的人、事、物,把他们写成新闻稿或广播稿,向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投稿,当学生听到自己的作品播出后,创作的积极性会更高,也会更关注身边的人、事、物。三是鼓励学生多参加征文比赛,多向报刊杂志投稿,看着自己的文章获奖或出现在报刊杂志上时,学生能获得“我能行”“我最棒”的成功体验,写作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总之,从身边事物入手,激励学生阅读和写作,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写作效果。通过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指导阅读欣赏的方法,学生会更加热爱阅读,从而达到以读促写、读写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董小红.基于作文真实性的小学写作教学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编辑:张慧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211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