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芳梅

  【摘要】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的问题。其中,入园焦虑是刚入园幼儿出现的主要问题,也是幼儿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幼儿入园出现焦虑的原因,然后详细阐述了成人该如何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分离焦虑期的途径,旨在帮助初入园幼儿更好地避免焦虑现象,克服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家长;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2―0064―03
  入园焦虑期一般持续一至四周,因为幼儿自身条件与所在环境之间有差别,所以新入园时的具体表现也不一样。有些幼儿一开始很高兴地进到幼儿园,对新环境充满较大的兴趣与好奇,但伴随新鲜感的退减,开始想家和哭闹;有些幼儿一进到幼儿园便表现出大哭大闹,不愿意入园;也有些幼儿一整日都泪眼汪汪;更有些幼儿会出现生理方面的各种不适,比如头疼、腹疼、尿频等,但这些症状回到家就会立刻消失。幼儿的入园焦虑若不及时纠正,不仅幼儿的正常生活无法保障,也将直接影响家长的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因而,怎样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入园焦虑期,属于所有家长及学前教育者关注的问题。
  (一)家长本身的原因
  1.家长育龄较高对幼儿入园焦虑产生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发展,生育的越来越晚。但据调查显示,晚婚晚育的家长时间精力有限,不管是从精力、时间或者心理方面均无法投入较多,使得幼儿的身体素养、心理素养发育的不是很全面,幼儿在入园之后无法迅速适应新的生活。
  2.受家长教育程度高低的影响。有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不愿太多地学习掌握科学育儿的新思想和知识。他们仅仅在温饱方面满足孩子的要求,以自我的想法来育儿,容易忽略幼儿的心理需求。这样的教育方式无法帮助幼儿提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二)父母教育行为方面的原因
  1.包办代替,忽略培养幼儿的自觉性。家长的教育理念对培养幼儿的自觉性具有直接影响。有些父母认为,幼儿长大之后自然会独立,因而忽视培养幼儿自觉性的关键期,错失培育幼儿自觉性的重要阶段。幼儿自觉性和家庭经济情况也有较大联系,在很多经济条件良好的家庭,幼儿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幼儿养成了“无需我操心,事情自然会办成”的依赖观念,成年之后将缺少奋斗进取的个性[1]。缺少自觉性的幼儿,表现出对家长、教师的过分依赖,不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进到幼儿园之后的自理能力有很大问题,这进而影响了其和同伴的日常交往,会加重分离焦虑感。
  2.受家长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教育观念不同,导致对幼儿的教育也存在不一致,幼儿不知道应该听谁的话;教育理念的差别,也将影响家长在幼儿心里的威信,更会推及到教师在幼儿心里威信的树立。
  夫妻双方由于教育观念不同出现的冲突,也将加重幼儿内心焦虑感,幼儿会表现出认可一方而反对一方的行为,产生不信任家长的想法,如此会造成幼儿在入园之后产生对教师的不信任,进而加重焦虑感。
  3.受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每一位幼儿的表现均能反映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方法。有调查发现,幼儿在豁达、善良、仁爱、友爱的家庭里成长,就学会了宽容与豁达,学会了更为包容与理解别人,学会了与小朋友融洽相处;如果父母过于自私,教育方式不对,培养出来的孩子也会出现很多问题。
  (三)受父母本身焦虑情绪的影响
  由心理学角度探究,幼儿部分心理成长的成熟期,均受到遗传的作用。若家长是易焦虑型心理,尤其是母亲,经过亲子遗传,幼儿也是易焦虑型心理。如母亲在家中表现的焦虑不安,会被变成焦虑信号源,由幼儿接收,进而诱发与加剧幼儿的焦虑情绪。父母的焦虑情绪是导致夫妻双方争执的引火线,在幼儿的成长阶段,幼儿最紧张的就是父母之间的争执,这也将加剧他的焦虑感。父母的紧张、焦虑心情将经过亲子关系、身体接触、耳濡目染等各种连环反应,极大地影响幼儿自身,加剧幼儿的焦虑情绪,且会体现在入园焦虑方面。
  (一)刚入园时的教育策略
  1.情感层面,帮助幼儿融入新环境。教师可创建温馨友爱的活动场景,比如,开展快乐点点名、小兔子亲亲你、捕鱼、吹泡泡、点兵点将、击鼓传花等游戏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大胆主动地介绍自己,增进幼儿间的亲密度,减少幼儿的恐惧感与孤独感,促使幼儿将对父母的依恋转变为对老师和同伴的依恋。
  2.加强生活常规练习。教师可按照幼儿园的一天生活常规习惯规划游戏,使幼儿学习并提高生活自理水平,比如,在“我和杯子做朋友”“毛巾冲我笑哈哈”“我会自己尿嘘嘘”中让幼儿认识自己的水杯及毛巾,学习并养成自己喝水、自己洗手、自己擦手等好习惯;在“我在床上听故事”“灵巧的猴子”“上下山”活动中训练攀爬上下床;在“自己的事自己做”活动中,要求幼儿回家后在父母的帮助下晾毛巾、拿放水杯、自己吃饭等。如此,幼儿既了解了一些重要的生活常识,而且在尝试体验之中感觉到我长大了,进而获得成就感。
  3.创设温馨适宜的环境。教师可组织幼儿及家长共同动手完善环境,即把幼儿和家长一起完成的手工彩环、折纸以及画作等放在活动室的各个位置,或将幼儿带来的艺术照与全家福挂在宣传栏,让幼儿能时刻看到爸爸妈妈的照片,增加幼儿心里的安全感。教师和幼儿共同装扮的环境可使幼儿感受亲切,对新环境有归属感。经过各种入园适应活动组织,儿童会对幼儿园这一新环境从陌生、排斥慢慢到熟悉、接受,遇到教师也不再躲避、害怕[2]。渐渐地,也就会慢慢地爱上幼儿园。
  (二)入园后的教育策略
  1.基于情感沟通,获取幼儿信任,淡化幼儿的分离焦虑。“亲其师,信其道。”幼儿只有真正信任教师,对教师有了感情依赖,才能真正地从心里接受教师、听教师的劝导,也才能在幼儿园获得安全感。教师站在幼儿的角度理解幼儿的感受,可以更好地得到幼儿的认可。当幼儿由于想父母难受时教师就可以说:“当爸爸离开我时,我也非常伤心,若你感觉伤心,可以和我说说。”教师也可像家长那样主动和幼儿亲近,关注幼儿的冷暖,常常将幼儿抱在怀里,或轻抚幼儿的头发,亲幼儿的脸蛋,让幼儿获得安全感。刚到幼儿园的幼儿由于不适应新的环境,会产生很多问题。这r就需要教师及时提供帮助并理解,如帮助幼儿大小便,及时给尿湿衣服的幼儿换洗并安抚等。幼儿的情绪反应与情感表述属于最直接、最单纯的,教师暖心的话语、关爱的动作,无疑会在其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温暖的种子。

nlc2022072211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36380.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