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青少年述情障碍的成因及干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刘贞卉 尚天庆

  【摘要】众所周知,情绪识别和情绪表达能力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行为问题都有着重要影响,而作为一种人格特质,青少年述情障碍问题近年来被人们广泛关注,调查研究表明,这种障碍的患病率在普通人群中达到了10%,在校青少年也饱受情绪问题的困扰。因而进行情绪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章回顾了述情障碍的产生原因及干预方法,为在学校进行心理健康工作的研究者提供针对青少年述情障碍问题的研究和干预的参考。
  【关键词】青少年;述情障碍;概念;成因;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2―0056―05
  从面孔表情中识别情绪是正常社会功能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青少年阶段的学生也需要从教师、同学和家长的不同面孔表情中识别对方的意图、态度,从而知道对方的情绪、需求等。这些表情的变化非常快,大部分人的大脑会对这些情绪自动得出推论,而不需要考虑。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有些孩子却很难做到这一点,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述情障碍。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青少年述情障碍的成因及干预策略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述情障碍的表现有多方面,主要表现在难以识别和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难以区分躯体上的感觉和具体的情绪体验;缺乏想象能力,具有外部导向的认知风格、社会从众性。述情障碍的字面意思是“没有语言来表达感受”,其特点是难以识别、沟通和注意内部的情绪线索。这个特质其实就是“情绪的表达困难”“情感难言症”,体现出情绪识别与表达能力的降低。
  述情障碍作为一种相对比较稳定、在情绪调节过程和认知加工过程中受损的人格特质,已普遍存在于成人当中,有10%-15%的人都具有明显的述情障碍特征。国外述情障碍的发病率为13%-19%。在中国,这几年关于述情障碍的研究不是很多。而根据对中学生的调查,发现述情障碍的发生率为23.6%,在其他研究中,述情障碍的发生率为10%-18%。可见,这已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关系、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情绪调节存在个体差异,述情障碍也是这其中的成因之一。而且,述情障碍作为一种情绪缺陷,使得有这种人格特质的人存在焦虑和抑郁问题。目前的研究表明,在接受心理诊疗的患者中大约有40%都存在述情障碍问题。而与成年人不同,青少年(13-18岁)时期,个体伴随大脑的认知功能提升,如果能有效地解读社交活动和情绪的线索,正确评价和依赖人际关系,妥善加工社会性和情绪性行为,会帮助个体逐渐走向成熟,直至发展成独立的自我[1]。在此阶段产生述情障碍缺陷的青少年个体,势必会对其相应的情绪识别和调节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正常的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造成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影响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因此,青少年述情障碍值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格外关注。
  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是目前用来评估述情障碍的量表,是由20个项目组成的述情障碍特质严重程度的自我报告测量。它是述情障碍最广泛使用的测量方法,在不同文化、临床和非临床样本中都显示出良好的心理测量特性。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对述情障碍的三个子因素――识别感觉的困难、描述感觉的困难和外部导向思维以及整体述情障碍特质的严重度进行评分。这一量表被我国学者于2003年引进,并对其信度效度进行了实践,证明了TAS-20在我国的现实背景下也适用于述情障碍的测评,适用于我国述情障碍者的各类筛选和研究。青少年述情障碍的测量,一般选取修订过的少儿述情障碍问卷(AQC),这一问卷更加符合青少年的语言习惯和理解能力水平,并且已由我国学者翻译成中文版本,适合学校工作中的筛查和使用。
  截至目前,述情障碍的研究已有40多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述情障碍的产生原因,研究者们各有不同的看法[2]。目前,述情障碍的成因和解释主要集中在认知机制和社会机制的研究上。认知机制是一种情绪认知能力在生理上的缺陷,这种认知加工能力的缺陷导致了述情障碍的外在特征。从社会机制的角度出发(即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和社会的角度),一般认为这种青少年学生的述情障碍问题的产生与他们童年的早期经历和创伤是密不可分的,这种特质受到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如家庭经济地位、父母的文化水平、家庭教养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熏陶和需求……这些社会因素都会影响儿童时期情绪调节和识别能力的发展。并且有述情障碍的儿童会随着成长过程逐渐成熟而得到发展,并在社会文化和社会关系中不断强化。
  1.青春期的特殊成长阶段。处于青春期阶段的青少年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情绪困扰,这其中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如,遗传易感性、青春期发育过程中的认知变化、早期生活逆境、创伤、慢性人际冲突和情绪调节困难。可见,青少年述情障碍的产生与情绪调节能力有关。情绪调节被定义为有助于使用情绪调节策略和实现目标的一组过程,包括识别、理解和接受情绪以及控制冲动。因而,情绪调节被认为是多方面的。就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而言,从青春期到成年期,适应性和不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都会增加,这种变化通常与更高级的认知能力的发展相一致。处于青春期成L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情绪调节和识别的需求都在不断增加,而正常的青少年在这一阶段会逐渐发展成为精通情绪调节策略使用的人。因此,情绪调节的能力和水平,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有决定性作用,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人际交往,也关系到其学习能力和整体的幸福程度[3]。能够有效地运用情绪调节策略调节自己的各种情绪,是青少年学生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化目标。
  但是这一过程不是线性的。具体来说,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从儿童期到青春期逐渐减少,青春期后期到成年期再次增加,而不适应策略的使用与此相反。在青春期早期至中期,适应性应对策略的使用相对滞后,生理变化导致负面情绪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但认知能力尚未发展到足以有效调节这种情绪的程度。因此,这种强烈的负面情绪和情绪调节策略使用之间的不匹配就是青少年述情障碍的出现和维持的重要原因。

nlc2022072211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36382.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