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全方位劳动教育模式构建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乔小花

  【摘要】当前,初中劳动教育仍存在地位边缘化、内容形式化、路径单一化等突出问题,与新时代劳动教育初衷相背离。文章从挖掘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育人价值出发,通过整合实践经验,尝试构建初中全方位劳动教育模式,即一方面,把学校、家庭、社会三条单线劳动资源全面整合,让家庭、社会与学校功能互补,形成闭环支撑链条;另一方面,把家长、教师、群众三个群体优势力量集中发挥,让家长、群众与教师同向发力,形成相互支持局面,力求通过体制机制的搭建,更加系统地让初中劳动教育真正落地生根,着力把初中生培养成知行合一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初中;劳动教育模式;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2―0027―04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到:“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还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1]。”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的基础和统领,它将其他一切教育联结于实践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播劳动知识和技能,培养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获得趋向真、善、美的人生成长“财富”。初中阶段是培育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黄金时期,构建家、校、社全方位劳动教育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全方位劳动教育模式首在树德
  立德树人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劳动教育在育德方面更具价值。通过家庭劳动教育,学生可以体会到家庭生活的不易和为人父母的艰辛,进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奉献精神,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家教和家风;通过学校的劳动教育,学生可以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有助于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通过社会劳动教育,能让学生尊重普通劳动者,深刻体会到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
  (二)全方位劳动教育模式旨在增智
  劳动教育是最贴近生活实践的教育,也是直接培养生活技能、启发人生智慧、培育多元智能的生命教育。因为劳动教育与智力教育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生活实践中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良性循环。无论是在家务劳动、校内劳动还是社会劳动中,初中生不仅能够将劳动知识和技能精准运用于劳动实践中,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而且通过各类劳动,可以让学生在解疑释惑中加深对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从而获得新知。
  (三)全方位劳动教育模式意在强体
  进入初中教育阶段,面对升学压力,学生课业负担逐渐加重,校园中“小胖墩”“小眼镜”已经屡见不鲜,积极鼓励初中生主动参与居家生活劳动、校内体验劳动和社会实践劳动,不但能科学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节奏,愉悦个体心情,减轻自身心理压力,而且在动手操作、出力流汗的过程中可以让初中生接受锻炼、强身健体。同时,在劳动过程中,体力的集中“支出”,也可以磨砺意志,让学生树立劳动担当和责任意识,主动做幸福生活的缔造者。
  (四)全方位劳动教育模式实在育美
  其实,育美不仅仅局限于艺术层面,劳动教育的融通性还在于让学生在劳动中通过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美的熏陶和教育,由此培育初中生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初中生心智已经逐渐成熟,组织学生参与劳动,不仅有助于师生、生生之g的沟通交流,增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还能感知美、创造美,有效提升个体审美能力,从而在劳动实践中塑造更好的自我,增强生活自信,让青春增添最美的光彩。
  (一)必须打破劳动教育边缘化局面
  一方面,随着城乡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新时代青少年参与家庭和社会劳动的机会越来越少,致使相当一部分初中生浪费劳动成果,贪图安逸、不想劳动,甚至没有劳动技能、不会劳动。另一方面,面对初中生“万人竟过独木桥”的升学压力,无论是社会层面还是学校层面“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少于美、缺于劳”的狭隘教育行为屡禁不止、观念难以根除,家长的愿望“分分分”,教师的法宝“考考考”,劳动教育评价落不到实处,这就使得劳动教育的融通性育人价值没有得到根本上的重视,逐渐被弱化和淡化。构建初中全方位劳动教育模式,这种边缘化僵局必须打破,这是劳动教育深入实施的基础。
  (二)必须改变劳动教育形式化现状
  打破劳动教育边缘化的局面是对学生劳动教育质的要求,而要让学生掌握劳动知识,获得劳动技能,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要有劳动量的明确规定,确保学生会劳动、能劳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学校劳动教育多停留在一般号召上,许多初中将劳动课程安排在课表上并且挂在墙上,但没有真正落实在行动上,大部分学生仅仅在课上“听”劳动、在课外“看”劳动、在网上“玩”劳动,劳动课程打折扣、劳动体验搞形式、劳动教育搞变通。学生家务劳动由教师安排“打卡”,社会劳动配合学校“演戏”,搞一阵风,华而不实。构建初中全方位劳动教育模式,这些形式化现象必须改变,这是劳动教育深入实施的关键。
  (三)必须突破劳动教育单一化路径
  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是教师的事,劳动教育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融通性育人价值的,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层面的闭环支撑和教师、家长、群众三个群体的相互支持,统筹协调、齐心协力才能保证劳动教育的效度。但现实生活中,初中生校内劳动紧紧依靠轮流值日和卫生大扫除等常规活动,很明显劳动频次严重不足,而且校内“活”轻,劳动深度和强度也不够。家庭中,父母只希望孩子成绩提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为初中生的常态,家庭劳动有意无意间已经长期游离于劳动教育之外。而社会上一些群体一味地尊崇精英阶层,对于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农民工等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普通劳动大众普遍看不起,致使强烈自尊心驱使的初中生鄙视粗活、苦活、累活、脏活。构建初中全方位劳动教育模式,这种单一化路径必须拓展,这是劳动教育深入实施的保障。

nlc2022072211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36389.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