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前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志高

  【摘要】劳动教育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成才之要,是人生的必修课,通过劳动教育能够磨炼人的意志品格、激发人的创造活力、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从而不断增长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提升人的技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重新强调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把“劳动素养”作为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生发展的目标之一,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意识和习惯。文章结合实际就当前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与实施策略作一论述。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2―0024―04
  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促进其他各育以及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在现阶段的小学教学过程中,劳动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善。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立德树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劳动教育,能使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的观念,培养学生勤俭、创新、奋斗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1]。
  比如,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整理床铺、扫地、洗碗等,在这些劳动中,学生不仅树立了劳动观念和为别人服务的思想,还增加了学生的幸福感,培养了乐观、积极、健康的心态。
  2.育才培智: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劳动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长期劳动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往往更加清晰敏捷,也更喜欢钻研。劳动不仅能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且能促进劳动者肌体发育、品质和意志的形成和知识的增长[2]。在劳动时,学生的中枢神经会处于积极的状态,有助于丰富知识,发展智力。而且,在劳动过程中,儿童学习正确的思考问题,有利于提高他们处理问题的灵活性。
  3.育美健体:强壮学生的体格与身体健康。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组织他们去参加一定的劳动,在不同的劳动中能使身体的各部分都得到锻炼,增强机体各器官的功能,从而提高学生对疾病的抵抗力,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3]。
  对此,在平时的劳动教育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一些体质较弱的学生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这样不仅能让他们的身体逐渐强壮起来,也能使其在文化n学习中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4.提升认知: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并尊重劳动者。调查发现,现在的大部分学生都没有体会过艰苦的生活,他们也不明白之所以有现在优渥的生活是靠父母辛勤的付出获得的,所以很难从内心深处去尊重劳动者。
  要想让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我们一方面要靠教师示范。作为教师,要以自己对普通劳动者发自内心的热爱之情去感染学生,点燃学生心中的热情。另一方面,要提供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切身感受因为尊重劳动人民而获得的精神享受,继而把劳动当成完善自我、奉献社会的重要手段[4]。
  1.劳动教育的实践场所和设施缺失。很多学校的劳动教育场地完全局限在理论课堂上,缺乏实践课堂,没有联系到生活与社会实际。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劳动教育的各种基础设施,没有相应的场地场馆、设施设备,由于设施的限制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影响了劳动教育的成效。再加上交通不便,一些校外的劳动教育基地也无法有效利用。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部分学校的主观意识不足,对劳动教育的价值认识不够。很多学校只注重抓教学成绩,认为开展劳动教育没有意义,也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二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经费紧张,无力支撑场地设施建设,学生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导致劳动教育形同虚设[5]。
  2.劳动教育师资不专。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的劳动教育没有摆在正确地位,没有足够重视,所以,学校在资源配置、人员补充、教师培训等方面没有与其他学科教学同等对待,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劳动教育专业教师,也没有安排专任教师,劳动教育普遍由班主任、大队辅导员和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学校组织开展劳动教育时,根据活动需要才临时抽调其他学科教师“客串”,这些临时抽调的辅导教师由于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对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认识不清,必要的专业知识缺乏,演示的劳动技能不足,无法满足有效开课和劳动实践的需要。
  3.缺乏多元的劳动教育形式。一些学生虽然已经参与了日常劳动教育,但都是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职业体验类劳动活动相对较少。再加上现在的小学劳动教育主要是理论教学为主,缺少足够的劳动教育实践资源,而且形式单一,没有创新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4.家长支持和配合力度不够。当前,由于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孩子在家里很少参与家务劳动,尤其看重孩子成绩的家长,唯分数至上,生怕参与劳动会挤占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到孩子的学习。也有一些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溺爱、纵容孩子,导致孩子不能自己动手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在家里面享受着“公主”“王子”般的待遇,在外面受不了一点挫折,怕吃苦怕累。甚至有的孩子到了小学,还需要父母喂饭吃,需要父母帮着穿衣服、洗手、洗脸,究其原因,主要是家长没有全面认识到劳动对孩子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忽视了对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和爱劳动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当前,我们面对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学生从小娇生惯养、懒惰、生活不能自理,一些学生的家长,尤其是老人一辈的认为孩子过小,不适合劳动。还有一些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劳动,不信任孩子,总担心孩子帮倒忙,这也挫伤了孩子参与劳动的积极性[6]。再加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为了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将家里的所有家务大包大揽,导致孩子的劳动能力越来越差。其实,适当的劳动教育,不仅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反而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促进作用。对此,教师就要通过班会、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转变家长观念,告诉家长孩子的劳动是为了孩子自己的生存能力,品行是至关重要的,进而引导家长要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动手能力。

nlc2022072211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36390.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