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摭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邱凤英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语文学科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从课堂导入、文本内容提取、交流探究、实践活动、拓展延伸等方面积极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21;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8-0111-03
  语文是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中不仅涉及丰富多样的语文知识,还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素养,还可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从课堂导入、文本内容提取、交流探究、实践活动、拓展延伸等方面积极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1.重视程度不够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为学生还小,没有必要过早接触传统文化。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在小学低年级更应该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2.渗透路径不清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有清晰的路径。部分教师渗透路径不清,不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较好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而是为了渗透而渗透,呆板地讲述传统文化内容,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3.相关概念模糊
  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内容广泛。在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概念模糊,对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这会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教W中的渗透,不能深入挖掘其丰富的思想内涵,难以厘清文化与文本、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4.渗透方法不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蕴深厚,其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需要兴趣作为依托。然而,部分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滔滔不绝的讲述,只能让学生毫无兴趣,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渗透效果。传统文化渗透应该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不应强加给学生。然而,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传统文化与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被动接受。这种说教式的讲述,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1.转变教学理念,关注传统文化价值
  理念是课程教学的指引,没有科学的教育理念,便失去了教育的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一定要关注文化的价值,立足学生的实际,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教师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真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融入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自觉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要拓展传统文化的外延,使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更加生动,更加富有感染力,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姓氏歌》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姓氏,还要让学生了解传统的姓氏文化,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学生受传统文化的启发,能产生对传统文化的探寻意识,提升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激发学生探究热情,鼓励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在教学中,教师可给课文配乐,并进行演唱,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加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变教学理念,关注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能使教育理念与教学活动高度契合,助力学生精神品质的成长。转变教学理念,就是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凸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又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还要关注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从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给予学生精神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开展教学活动,渗透传统文化内容
  低年级学生喜欢活动,这是由他们的天性所决定的。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天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积极快乐的情绪中学习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为此,教师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自觉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这样的活动有很多,如讲述传统文化故事、表演传统文化情景剧、还原传统文化时代背景等。“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喜欢,才会积极投入,只有在快乐的情绪中,才会迸发学习热情。
  例如,在《端午粽》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包粽子,感受节日的快乐,体会传统习俗所蕴含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介绍屈原的爱国故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吸引力,更富有趣味性,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课堂气氛更加热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释放学生天性,助力学生成长。低年级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能让学生接触更多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依据学生心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不仅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心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要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课堂导入、组织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nlc2022080911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37103.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