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军龙

  【摘要】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时,史料细节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载体,更是认知、健全历史系统知识的基础与前提。深入探究史料细节,既能增强历史事件的客观性与直观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历史、判断历史,形成良好的历史学科素养。对此,在实际教学中,历史教师要高度重视史料细节,在收集、探究历史细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持续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分析应用史料细节的意义与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史料细节;教学设计;历史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9―0114―04
  史料即历史资料或素材,涵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痕迹,是记录、反映过去社会进程的重要资料。经过研究实践得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史料细节,可以降低教学难度、提升教学效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感悟。其中,教师需要细致甄别、判断史料细节,通过合理应用、正向引导,带动学生结合史料素材开展探究活动、研究历史问题,从而形成健全的历史观与价值观。在教学期间,教师不仅要高效整合史料细节,还要明确史料细节的应用意义,结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与历史教学标准,多方面有机结合史料素材、挖掘史料细节,以此提升教学水平、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潜力的主要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多采取单一化的教学方法,只围绕教材讲解历史知识,未收集史料细节扩充教学内容,导致教学过程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整合史料素材优化历史教学,可以满足初中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还能借助丰富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新知、分析事件本质。
  这样一来,既能深化学生的理解深度,还能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同时,丰富的史料细节可以发散学生的历史思维,对提升学生的鉴别能力、探究能力有很大帮助。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透过表象分析本质,帮助学生掌握历史规律,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多方面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与思考能力,对学生后续学习、发展极为有利。
  2.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但在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也没有深入探讨、分析丰富的历史史料,这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及学习能力的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而运用史料教学讲解历史知识,教师可以融合史料与基础知识,在相互渗透、促进下,直观反映事件原貌、升华历史教学内涵,在拓展学生学习视野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科素养。对此,初中历史教师要高度重视史料细节与教学内容的融合,通过灵活转变教学手段,指导学生针对性分析历史知识、研究历史现象、解读历史人物,在持续探究与联想下,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促进历史教学回归本质[1]。
  3.强化学生历史价值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历史知识、解读历史事件,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在授课期间,史料细节内容丰富,既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能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健全人格、完善自我,对学生健康成长极为有利。学生需要全面分析史料,学会归纳、总结、阐述历史事件,通过把握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对事件全貌形成清晰认知,逐渐形成良好习惯。同时,通过剖析史料细节,学生会意识到历史发展进程的复杂性与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自主性,逐步强化学生的历史价值观[2]。
  二、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补充历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历史教学包含众多内容,需要教师以兴趣为引导,重点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历史教学。在授课期间,教师要考虑初中生的性格、认知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先,收集丰富的史料细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拓展与其相关的趣味性史料,可以借助实物展示、遗迹参观、多媒体教学等方法,增强史料细节的直观性与立体性,驱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深入分析历史事件。例如,在讲解“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时,针对“秦的暴政”这一知识点,教师需要从三个方面讲解:一是秦末徭役重;二是秦末赋税重;三是秦末刑罚残酷。其中,多数学生对秦末暴政的细节极为感兴趣,但教材内容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对此,教师可以整合史料细节,进一步补充教材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重点介绍秦朝的残酷刑罚制度,如“腰斩”“弃市”等,并为学生出示相关史料:①《释名》中记载:“斩腰曰腰斩。”②《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③《礼记》记载:“刑人于市,与众弃之。”在出示史料后,教师发现学生的解读积极性极高,纷纷好奇当时的人们犯了哪些错才会被处以极刑。接着,教师带领W生深入研究史料,使学生了解不同刑罚的具体规定,通过细致讲解,加强教学过程的直观性,使学生充分意识到秦朝刑罚的残酷与无道。这样一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史料解读兴趣,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有重要帮助[3]。
  2.加强理解深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受到教材内容与教学时间的限制,初中历史教师无法为学生展示充足的历史背景与史料内容,加上教材中许多评价为结论式,更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这些内容多为重点考核内容,尽管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教师也必须指导学生深入分析、扎实记忆,这样才能健全学生的知识体系。
  对此,为了提升教学效率,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历史教师可以整合史料开展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同时,教师不能忽略教材中自带的史料细节,应基于教材内容,合理拓展、搜集史料素材,带领学生有目的地分析史料,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与事件分析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俄国的改革”一课时,教材中简单提出俄国改革内容及改革作用,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深度,教师可以基于教材内容适当搜集相关史料加以补充,帮助学生更扎实地理解本课知识点、清晰分析史实,提升教学有效性。

nlc202211141152



  例如,针对俄国第一项改革内容“地主不准干涉农奴生活、随意买卖农奴”,教师可以出示史料,为学生展示改革后俄国工人数量的变化图。通过分析讲解,学生可以了解到,改革后俄国工人对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较大支撑。又如,针对第二项改革内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当时俄国机器制造业的数据情况,通过观察数据变化,分析改革内容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何种影响。通过此种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史料观,还能加强学生的理解深度,提升其学习效率[4]。
  3.促进学生思考,发散学生历史思维。在素质教育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除了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力、知识运用力,还要组织学生整理、归纳、健全知识体系,加强学生的探索能力与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也就是说,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还要借助历史知识与史料细节促进学生思考,发散学生的历史思维。其中,历史思维需要学生重新认知、还原历史事件,可以清晰阐述、解释历史现象,掌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逐步形成良好的历史素养。而借助史料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通过解读、提炼历史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分析、综合归纳,在掌握历史规律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看待“民主共和观念”,加强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认知,教师可以为学生收集相关史料:徐兆玮在《棣秋馆戊戌日记》中记录,某人将《平民政治》一书更名为《共和政治》后销量大涨。在展示史料后,教师可以提问:“结合教材内容及史料,说一说你对辛亥革命的看法。”“谈一谈你对解释历史事件的想法,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在提问后,学生结合史料得知,民国初期的共和观念极为盛行,因此带动了《共和政治》一书的销量。接着,教师可以继续出示其他史料,可以与上则史料相反,指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看待历史问题,学会立足客观角度分析历史事件造成的实际影响。通过此种方式,多角度出示史料,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分析能力有重要帮助[5]。
  4.增强学习感悟,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想要高效利用史料细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关注教学过程,重点突出学科特色,在优化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增强历史教学的真实感、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由于历史事件发生于过去,因此学生无法直接观察历史现象、切实感知历史进程,但各种全面、丰富的史料细节,可以很好地补充历史教学,也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
  对此,教师要利用这一点,充分展现史料及历史学科的魅力与价值,通过精心筛选史料细节、正确开展历史教学,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历史学习环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学习潜能。例如,教师在讲解“明代资本主义”的相关知识时,可以为学生展示明代小说《醒世恒言》的片段,通过v解嘉靖年间的民间故事,加强学生对当时社会发展情况与资本主义萌芽的了解[6]。同时,教师要加强课堂互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与学生共同品读明代小说,为学生分析历史背景奠定良好基础。此外,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历史情境,加强学生对明代小手工业者发展经过的掌握,并借助良好的教学环境,增强历史教学的真实感与立体感,持续加强学生的学习感悟,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5.培养质疑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用史料细节开展历史教学时,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要借助史料细节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潜能,在各方面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技能。其一,教师要借助史料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特别针对各个朝代的兴衰更替,教师要围绕丰富的历史故事与史料细节,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记忆。
  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结合不同的史料内容,提出客观性观点与质疑,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其二,教师要围绕史料细节指导学生对比思考,教师可以整合相似的历史事件,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通过对比、分析、归纳,研究历史事件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其三,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避免单向教学模式,应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在给出历史问题与史料素材后,要求学生互相讨论,可以相互提问或询问教师,在共同研究下,进一步发散学生的质疑思维,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与课堂参与度[7]。
  综上所述,史料细节是教师讲解历史知识的重要素材,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发展学生历史价值观具有重要帮助。在授课期间,教师要明确史料细节的应用价值,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多方面收集丰富的史料素材,引导学生客观分析历史事件。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科素养与历史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辩证思维、客观态度,通过此种方式,高效利用史料细节,持续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史峻川.中英历史教科书社会史部分内容比较研究――以中国部编本和英国Heinemann版为例[J].教育观察,2020(31):10-12+19.
  [2]林小玲.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的细节化培养――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06):62-63+66.
  [3]田红彩.学科素养导向的初中历史深度教学初探――以“经济体制改革”一课的教学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04):74-79.
  [4]周云华.基于问题视角的历史思辨能力培养――以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新教材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08):61-64.
  [5]郑志良.浅谈初中历史体验式教学的运用――以“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4):234-235.
  [6]林秋芸.情境教学在中学历史体验式教学的运用――以部编版八下历史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4):235-236.
  [7]王树威,王福华.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9(01):56-57.
  编辑:陈静

nlc2022111411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420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