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高年段“儿童成长小说”阅读教学新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聪玲

  【摘要】小学高年段的语文教学,应关注儿童的成长与发展规律,让学生在阅读中发展思维能力、提升语言素养。基于高年段语文教学的要求,文章以部编版六年级推荐的教育书目《爱的教育》为例,解析“儿童成长小说”阅读的重要价值,并在明确价值的基础上,将阅读教学分为初读、精读和深读这三个阶段,以链接生活、分析要素、多元活动为策略,实施儿童成长小说阅读教学计划,以此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促使他们全面探寻文本的情感内涵,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段;儿童成长小说;《爱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9―0087―03
  儿童成长小说以儿童身心成长规律为依据,围绕特殊主题选编的小说文本。在高年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激活学生的共情、共感能力为目标,让学生走入小说文本,体会人物的命运变化。《爱的教育》是小学六年级的推荐阅读书目,在高年段应用此书展开阅读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共情意识。下面,笔者以《爱的教育》一书为例,浅析如何进行儿童成长小说阅读。
  一、在小学高年段展开“儿童成长小说”阅读教学的重要价值
  《爱的教育》是一部长篇日记体小说,记录了一个四年级小学生恩里科的成长轨迹及其父母为他创作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此部著作从儿童成长视角出发,将其纳入“儿童成长小说阅读课程”中,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从教学角度来说,儿童成长小说的引进和运用,有助于丰富语文教学的资源和素材,学生接触的文本资源逐渐增多,这也符合课程标准中增加学生阅读量的要求。而在资源日渐丰富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也会积极参与到阅读队伍中,能够提升语文课堂的参与度和活跃性。
  从学生角度来说,小学高年段正是学生思维和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以儿童成长小说为教学内容,将小说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深厚的情感元素挖掘出来,让他们在阅读中形成共鸣,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解阅读文本的内容,还能促使他们感知小说的情感内涵,这样有利于健全小学生的人格,也能帮助其树立起正确的观念[1]。
  二、在高年段展开“儿童成长小说”阅读教学的策略
  只有契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教育,才能被称之为最好的教育。儿童成长小说以儿童的立场看世界,用青少年儿童的口吻记叙和回顾真实的经历。这种类型的小说,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契合,若能将其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有利于真正实现教育目标[2]。
  (一)初读阶段――连接生活,唤醒阅读期待
  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阅读期待是学生主动阅读、深入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它能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阅读欲望,是推动阅读教学发展的内驱力[3]。
  《爱的教育》是一部长篇日记体小说,由一个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串联而成。在初读阶段,教师可从浏览全书、联系生活和书写感悟等三个方面,全面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让他们在了解整本书的结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其情感内涵。具体而言,教师可借助阶梯式的教学模式展开初读教学活动。
  第一步:浏览全书,了解书目结构。在初步接触小说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作者简介、导读引言、作品目录、故事梗概等要素入手,在浏览全书的过程中,学生可利用图表将全书的主要内容划分为三个部分。
  在浏览全书后,学生全面了解了整本书的结构规划和内容安排,他们对意大利的校园生活有了初步印象。而且,对于小学生来说,日记体的文本形式也能够引起他们的关注和探究兴趣,这时学生已然产生期待感。
  第二步:联系生活,激活认知经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强调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在“儿童成长小说阅读”的教学中,为激活学生的认知经验,让他们与文本内容产生共鸣,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选择整本书中与学生真实经历相关的情节和内容,作为导读的主要内容,引领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思考,从而真正与名著中的人物、情感和思想等产生共鸣。
  第三步:书写感悟,强化阅读期待。《爱的教育》以日记体的方式,让学生产生新奇感,而且,日记体这种简单的语言形式,能使学生保持阅读热情。基于名著的体裁特征,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初读任务后,为他们布置简单的写作任务,要求他们模仿日记体文本的基本格式,利用专门的日记本记录自身的阅读感悟和现实生活中的见闻,并鼓励学生之间交换日记本,让他们可以收获别样的阅读感悟和生活体验,借此方式,学生的阅读期待感也会逐渐加强。
  教师以浏览全书、联系生活和书写感悟这三个递进式的阅读形式实施初读指导方案,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既能了解名著的大概内容和主要结构,也能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这对于后续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二)精读阶段――分析要素,探寻情感内涵
  以《爱的教育》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从三个主要层面展开精读活动,引领学生从表层要素中理解文本的情感内涵。
  首先,解读书目编排体例。从前文的分析中已知《爱的教育》是日记体的小说,每一篇日记都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其结构和体系十分清晰。针对整本书的编排特征,教师可赋予学生自主设计阅读规划的权利[4],让他们结合书目的具体内容,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和篇目。学生凭借自主制订的阅读计划,于课后合理安排阅读时间,以周为单位开展阅读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名著中每一篇日记的基本内容,也能形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其次,分析人物和情节要素。人物和情节是小f中的主要元素,一篇完整的小说,往往不止一个人物和一个故事情节,这些性格各异、色彩鲜明的人物以及丰富的故事情节赋予了小说文本生命力。因此,在精读阶段,教师可以指引学生钻研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厘清情节的发展脉络,并在情节的推动过程中挖掘情感内涵,这样方能达到深度阅读的效果。

nlc202211141206



  最后,开设角色朗读板块。小说中包含着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从言语、动作、心理状态等不同的方面展示出各自的性格和品质特征。在精读阶段,教师可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与书中的角色对接,让他们在分角色朗读文本的过程中,体会“恩里科”“加罗内”等人物的外在个性特征以及内在品德素养,从简短的日出发,品味不同人物身上具备的闪光点。同时,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将各个情节串联起来,全面感受和解读不同的人物形象,这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小说的深层内涵。
  (三)深读阶段――多元活动,提升阅读实效
  在小学高年段开展儿童成长小说的阅读活动,其目的不单单是了解他人的成长经历,最主要是让学生与小说中优秀的思想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产生共鸣,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拓展其思想深度。因而,在初读和精读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开启深读活动,引领学生在书中寻找生活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从《爱的教育》的文本内容和思想内涵入手,教师可组织合作阅读、社会实践等活动。
  1.合作阅读,展开深度思考。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以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和研读文本内容,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考深度和认知能力。因此,教师可组建合作阅读小组,利用书目中的“泡泡语”,为学生提供兼具探究性和讨论价值的阅读问题,以探究和思考文章的内容,明确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以及成长轨迹,进而透彻地理解小说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实效。
  2.学习他人,感受自己的积极变化。教师可以依据《爱的教育》的体裁和主题,开展“我的成长变化”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以一个月为周期,利用日记本全面记录自己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真实经历,并在结束一个月的记录任务后,通过回顾日记中的内容,发现自身在性格、习惯等方面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延伸和拓展阅读范围,还能将课内学习的知识迁移到课外,体现出儿童成长类小说的积极教育作用。
  3.深读,探索有效路径。深读,既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和视野,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使他们将阅读中获得的积极体验,转化为积极向上、乐观生活的人生态度。
  总之,教师以儿童成长小说为素材展开阅读教学活动,从初读、精读和深读等不同的阶段渗透素质教育的理念,既有利于唤醒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期待,也有助于学生探索文本的情感内涵和思想本质,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净化精神世界,对生活和未来充满期待。而依据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也要秉承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时刻关注课堂教学情况,及时调整阅读教学对策,以此加强儿童成长类小说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沈加云.高年段儿童成长小说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0(16):101.
  [2]沈晨芸.儿童成长小说的阅读指导方法初探――以《爱的教育》为例[J].小学语文,2021(07):137-141.
  [3]陈志峰.整本书阅读需要形成“一个经验”――以《爱的教育》阅读指导为例[J].语文建设,2021(24):33-38.
  [4]王丹慧.《爱的教育》对语文教育的启示[J].语文课内外,2019(05):10.
  编辑:张慧敏

nlc2022111412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42105.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