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教育下课外阅读的实践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金小荣

  【摘要】阅读是教育最重要的活动,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立足于课外阅读课程开发的重要性,以兰州市七里河区王家堡小学的新教育实验为例,探索新教育实验下课外阅读的创新途径,通过为释放学生阅读潜力、促进其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提供有效参考,有助于为课外阅读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新教育;课外阅读;重要性;问题;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9―0090―06
  新教育实验是教育家朱永新教授提出的一个民间教育改革行动。新教育把读作为改变教育生态、推动教育回归本真的基础工程而加以扎实推进。笔者通过归纳兰州市七里河区王家堡小学(以下简称“王家堡小学”)参与新教育实验的有效成果,总结出了系统化、多元化、高效化的课外阅读课程模式,此模式通过分析学生课外阅读不足的成因,并有针对性地以此为契机,探索学校、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阅读教育策略,共同促进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新教育实验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1]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小学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抓住此时的黄金期,不仅能养成受益终身的阅读习惯,还能促进学生精神成长。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温儒敏先生认为要把握语文的规律就要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而“大量”指的就是课外阅读。因此,要想把握语文规律,不能仅仅依靠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课文,众多的语言材料还需要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取;更多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还需要依靠学生在课外进行体验与感悟。因此,课外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视野和认知,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助力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创意的表达者。
  (三)有利于推动全民阅读
  一个国家的国民基本素质和精神境界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于全民的阅读水平。国家在2020年印发了《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在2025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支持力度之大、要求之高,体现了国家对全民阅读的高度重视。而学校课堂、语文课本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广阔知识的渴求,许多新知识、新视野更多体现在课外读物中。同时,课外读物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和多样性远超过语文读本,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语文技能和文化素养。因此,引领其踏入课外阅读的奇妙旅程,有助于为全民阅读打下良好的根基。
  (四)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小学阶段是学生三观发展的重要时期,只有牢牢抓住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才能为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使得我国拥有完整的德育内容,这些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寓于各类文学作品中,只有当学生广泛阅读、深入理解之后才能自主顿悟,从而达到修生养性、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的目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阅读天地,成为学生汲取知识、修养德性的精神园地,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健全学生的人格提供了不竭源泉。
  二、课外阅读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课外阅读课程化,是落实“双减”政策要求,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重要途径,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题中之意,在统编教材中对此有集中体现。然而,在课外阅读课程开发中,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影响着课外阅读课程化建设效益。
  (一)课外阅读有功利化倾向
  笔者在观察和访谈中发现,部分语文教师将阅读的着力点放在“文学阅读”上,过度强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有“跨学科阅读”的视角和多学科育人的理念,更谈不上拓展学习资源。笔者还发现,为了应对考试,市面上出现“题型化”阅读,一本书的内容用“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这种速成不是真正的阅读,更不会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把课外阅读课程当成一门课进行讲授
  课外阅读课程强调学生作为主体可以自主选择、自主决定阅读的种类、时间和进程,是为了让学生把握世界的奥秘,这种感悟不是靠正式课程的教授能掌握的,因此,课外阅读怎么教,以什么样的方式教,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现下,整本书阅读的内容多为“快乐读书吧”中的推荐书目,在阅读引导中,最常见的课型是“三步走”,即课前导读,读中分享,读后总结,而忽视了课外阅读具有内容的“尚美”特质、时间的“自由”特质、过程的“不教”特质以及评价的“开放”特质。中国的小孩缺乏阅读,但不能总是通过“课堂阅读”状态来补偿,只有轻松读,自由读,随意读才能激发兴趣,养成习惯。
  (三)声高于行,空喊口号,缺乏具体操作和实践行动
  语文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语言实践才能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课外阅读课程的开发最终指向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是一门极具实践性的课程,但是在实际开展过程中,课外阅读课程的开发和推进却表现为给学生布置过多的课外阅读任务,忽视对学生自主阅读的培养,致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完成学校课业外的一项负担,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
  (四)教师整体素质与课外阅读课程开发不完全匹配
  课外阅读不是一门简单布置阅读任务、完成书面作业的课程,而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阅读、爱上阅读,不同于课堂之上讲授阅读课技巧的教学方式。其蕴含的教学机智不仅需要语文教师拥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还需要具备课外阅读指导能力和活动设计组织能力。但是在实际课程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对待课外阅读,套用课内阅读方法讲授阅读技巧,很多是属于记忆性交流和类似于正式课堂教学中的文本解读,这就使得课外阅读指导课显得较为保守,成为了日常课堂形式的搬运,很难达到课外阅读的效益。

nlc202211141412



  (五)社会、学校、家庭缺乏协同教育
  目前,家庭教育在推进课外阅读中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缺乏科学指导,安排孩子课外阅读不加选择,不考虑是否与孩子的阅读能力相匹配,什么书都安排孩子阅读;二是把家庭在孩子阅读中的作用,窄化为通过阅读提升孩子学业成绩,忽略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反而使阅读成为了程式化、固定化的应试辅助工具。学校在推进家校共育方面,往往从便于学校自身组织、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过于机械,不能完全解决家庭教育在推进课外阅读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社会教育是青少年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虽然各类社会教育场所已不同程度向青少年开放,但学校在组织学生集体参与社会教育活动方面不完全顺畅,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学生校外活动的安全保障等问题已成为了开展社会教育的最大障碍。
  三、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一)自媒体时代带来的娱乐化影响
  小学阶段学生认知不成熟,三观还处于不稳定阶段,对外界诱惑难以主动抵御。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发展,各种短视频APP充盈着学生的“单调”生活,形形色色的内容带给学生极大的视觉冲击,导致这种快餐式的娱乐方式成为这一代学生的课余放松方式。儿童文学研究学者朱自强曾经这样概括当下青少年阅读的现状:“功利性阅读多,情趣性阅读少;浅阅读多,深阅读少;图像阅读多,文字阅读少。”[2]网络在扩宽这一代青少年眼界的同时,使得学生难以静下心来仔细品读各类“枯燥”的书本。被浮华网络世界诱惑的青少年偏好粗浅直接的网络娱乐,不够注重自身的精神成长,缺少课外阅读的主动性,有的甚至拒绝阅读。对此,王家堡小学提倡阅读软着陆,不断拓展阅读的综合性和开放性,整合博物馆、科技馆等场馆资源,优化纪录片、宣传片等网络资源,结合社区、学校、家庭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多元的阅读窗口中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在兴趣的引领下寻找书目,进行阅读。
  (二)学生成长环境的影响
  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弥漫着书香的社会和一个有着良好阅读氛围的家庭往往会对个人的阅读素养产生有益的影响,会让个体在这种书香之下爱上读书、学会读书。但是现实中,环境对阅读提供的支持仍有不足,社会的读书氛围不够浓厚,没有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一方面,随着学历“内卷”,读书无用的思想成为一种不良的社会心态,加之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很难静下心来读书。另一方面,社会氛围不浓。我们在楼宇、车厢、站台、移动屏幕中见到的宣传都是商业行为,很少见到宣传一本书。学校及家庭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力度有待加强。统编教材中“和大人一起读”这个全新的栏目,老师和家长都应该是具有阅读指导能力的“大人”,但是,部分“大人”过度指导,对读书的内容、读书的姿势、摘抄的多少、词句的积累都有自己的量化标准,达不到标准,就贴上“没好好读”的标签。
  (三)应试教育的影响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难以逃脱思维定式,机械地把读书和成绩挂钩,把阅读课外书当成无用功,或是仅仅支持孩子阅读工具书、辅导书。如此这般,学生的视野范围得不到拓展,阅读素养得不到提升,功利化阅读背离了阅读的真正意义所在。“双减”政策实施以来,王家堡小学坚持将每天阅读半小时纳入作业清单,并有年级组教师根据推荐书目精心设计开放性话题,供学生交流和讨论,在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倾听、质疑、思考、表达、整合有价值信息等多种能力。
  四、推进课外阅读的具体策略
  (一)营造校园阅读氛围
  1.在学校文化软环境建设中营造阅读氛围。文化环境的建设是营造良好阅读氛围的前提。一个学校良好的阅读氛围很大一部分源于学校文化环境的建设。王家堡小学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理念,为学生的精神发展奠定基础。结合学校的文化建设,开展“四步五至”状元阅读工程,“四步”即:广看、悦读、乐说、善写,“五至”即:读以知仁、读以倡义、读以懂礼、读以启智、读以守信。成立师生读书活动组织,结合学校实际,围绕“阅读―让我们成长、成人、成才、成事”读书主题,开展一系列读书活动,保证每个学段的学生都能从阅读中汲取到所需的“营养”。低年级,我们倡导读写绘结合,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爱上读写绘打开创意窗”的主题活动;中年级,开始淡出绘本,加大文字阅读,结合讲故事的学段要求,以“发展型任务群”为导向加大整本书的主题探讨;高年级,加大自由阅读的量,历史故事、人物传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可以入选,鼓励学生“全学科”阅读,开展“文化沙龙”“作家联盟”“班级读书会”等读写结合的活动。除此之外,我们还在英语学科的教学中引入绘本,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尝试给经典的电影片段配音,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样的阅读氛围中,师生共同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快乐,使得学校师生的阅读意识、阅读思想、阅读习惯得到了全面培养,筑牢了师生终身阅读的根基,充实了“书香校园”的内涵。
  2.在教育服务硬环境升级中优化阅读环境。学校的硬件条件在营造“书香校园”氛围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一个学校的阅读场所和阅读设备能够为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提供有力保障。D角处的阅读吧、读书长廊和集阅览、休闲为一体的“新教育童书馆”为师生随时随地投入阅读、享受阅读提供了便利。空有场所、缺乏藏书也不能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求,因此,学校需定期购买新书充实学校图书馆,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在新教育理念下,学校为每个班打造班级书吧,设置阅读橱窗,将学生读书美文摘抄、优秀习作、书画作品在橱窗进行展示,动态更新展示内容,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
  3.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体验阅读乐趣。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必要途径。只有在活动中,学生才能置身其中积极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而课外阅读需要更多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深入体验。因此,学校在做好“四步五至”状元阅读的同时,还需要策划、组织众多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为展现学校师生文化风采、参与体验阅读乐趣搭建丰富的展示平台,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促进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进而为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服务。首先,围绕不同主题,开展“好书伴我共成长”经典诗文朗诵比赛和“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演讲大赛;低年级组开展“有声趣阅读”亲子展示会;“爱上读写绘”绘本创作等活动。以比赛促阅读,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围绕阅读感悟,组织学生记录阅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以及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手绘作品等,在分享交流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最后,围绕阅读提升,开展教师阅读教学展示、教师读书交流会、读书演讲、名家进校园等活动,不同教师互相介绍导读方法经验,专家学者为师生讲解读书心得、指导读书方法,以交流促阅读,这样既能提升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也可以极大地提高师生自主阅读能力。

nlc202211141412



  (二)建设班级阅读环境
  良好的班级阅读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创造和人际交往能力,在这样的氛围下养成的阅读习惯能够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学校需要努力构建良好的班级阅读环境,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特色的班本课程和适合学生特点的班级阅读活动打造一个个书香班级。以王家堡小学为例,在班级阅读环境建设中贯彻新教育“缔造完美教室”行动理念,以“缔造一间有故事的教室”为行动主题,从班级布置、班级文化、班级活动及班本特色课程等方面着手,鼓励每个班级自定班级制度,开展特色阅读课程及各类阅读活动。通过鼓励学生阅读,形成了益智养德、尚美怡情,彰显学生个性的特色班级文化。
  1.在班级板报、文化墙布置中突出阅读成果展示。各班级充分发挥团结协助的意识,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精心设计,无论是手绘图画、名人格言,还是主题手抄报、手工作品等,都折射着学生的创造价值,凸显着学生们的阅读心得和读书成果。
  2.在每一个班级设置图书角。每个班级都设有可摆放500多本图书的班级书吧,学生课余时间可以随时阅读,同学之间、班级之间定期举行“共享好书”“读书漂流”活动,以此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3.制订班级读书活动计划。每班制订适合自己班级发展的读书活动计划,如三年级组开展了“七个一”读书活动,即制订好一个读书计划;设立一本读书笔记;每月读一本好书;每天有一个小时的读书时间;每周摘录一句名言;每学期每人参与编写一份读书手抄报;每学期写一篇读书心得体会,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在课后延时服务中设置阅读辅导内容。结合“双减”工作要求,除作业辅导、兴趣小组等服务外,还设立专门课外阅读课程,教师陪同读书,巡视指导,该课程能够增进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感悟阅读之美和分享阅读之乐。
  以二年级六班为例,该班将班名取为“博毅班”,班名寓意为“博文约礼”“弘毅致远”,在学校“四步五至”阅读工程整体框架下,“博毅班”围绕班级文化,开展了师生共读、阅读分享、阅读手绘作业、中华经典诵读、“九州台上觅春色国学馆里共时光”研学春游等紧密联系课堂、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各类阅读活动,把新教育理论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读书活动中,深得学生喜爱和欢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营造家庭阅读氛围
  1.开展“十百+”家校共育系列活动。百个家长讲堂、百条家风家训、百名家长讲师,让家长走上讲台,讲述自己的教育历程,交流自己的亲子阅读经验。家长讲师团成员虽职业不同、经历不同、见解不同,但对学生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低年级“特长进课堂”,中年级“职业进课堂”,高年级“绝活进课堂”,让学生见到家长的“另一面”,让家长在学生的阅读路上给予爱的力量、涂上爱的底色。
  2.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孩子们将会受益一生。“尤喜灯灯续”儿童阅读,“读写的力量”亲子阅读,“背起诗仙的行囊”专题阅读,“兰山夜话”阅读分享,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家长认识到阅读的好处,“书香家庭”的建设,让“书香校园”向家庭延展,家校合作共同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亲子共读共写共赏,父母卷入课程现场,清唱教育回家的歌,温暖家校共育的生态场。
  (四)构建课外阅读课程
  1.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阅读课程。在校本课程重点突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结合特色社团课程,挖掘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共同分享读书心得,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用轻松自如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拓展创造性思维的空间。课程形式包括综合实践、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等,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融合,帮助学生在拓展教学中滋养语文涵养,提升课外积累,扩宽知识储备,让学生在阅读体验中形成一定的文字创造、表达创造意识。
  2.开展符合儿童成长规律的阅读教学活动。王家堡小学将新教育实验“构建理想课堂”行动与“四成课堂”建设紧密结合,以课堂生成、师生达成、共同完成、力求养成为教学目标,借力“翻转课堂”“益智课堂”等教学模式,努力打造以“生成、达成、完成、养成”为主线的理想n堂。阅读教学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依托,以点带面,向课外辐射阅读,丰富阅读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阅读的内容选择,教研组依据教材组织群文阅读文章在课堂中的使用。每个年级教研组计划建立本年级的群文阅读资源库,教研组之间资源可以共享,在共享的基础上,每升一级对原有的群文进行个别调整。如,目前学校在群文资源库中提取部分文章,由语文骨干教师参与编写《成长路上》校本教材,供学生使用。语文教师组织在班级开展“晨诵、午读、暮省”以及阅读小状元、读写绘、角色扮演、亲子共读等活动,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引领学生将阅读转化为自己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
  总而言之,王家堡小学课外阅读的有效探索,通过将新教育实验与学校的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学生的家庭教育相结合,推动语文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向学生的生活语文延伸,把常规阅读活动上升到课程层面;通过师生共读、家校共读、亲子共享的立体阅读形式,实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得益彰,可为各学校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提供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
  [1]朱永新.以阅读为翼――新教育实验的阅读理论与实践[J].人民教育,2017(10):12-17.
  [2]吴英.用活“快乐读书吧,让孩子享受阅读”[J].人民教育,2022(02):18.
  编辑:郭裕嘉

nlc2022111414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42106.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