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特点及教学意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任志娟

  【摘要】本文分析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突出特点,即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突出课程的育人功能;围绕核心素养,重构课程内容;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整体设计单元教学;增加学业质量标准,强化“教―学―评”一体化,还讨论了它们所蕴含的教学理念和价值,并提出了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方式和策略。
  【关键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特点;教学意蕴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9―0059―04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英语新课标)坚持以核心素养为纲,重塑了英语课程理念和实施路径,优化了英语课程内容和编排体系,体现了育人为本的价值追求,为英语教学突破有“语言”无“文化”的窘迫提出了解决之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全新的教学意蕴。
  一、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突出课程的育人功能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体现新时代育人方式变革的需要,将英语课程从“学科立场”转向“教育立场”,英语新课标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1],提出以培养和发展核心素养为宗旨的课程体系,强调英语课程要挖掘独特的育人价值,在培养学生语言交流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进而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核心素养为宗旨的课程体系,就是要确立核心素养在课程中的核心地位,使课程的理念、目恕⒛谌荨⑹凳、评价都围绕核心素养来组织和展开,由核心素养统领其功能和价值追求,通过把核心素养细化为学段和单元目标要求,使课程成为生成和发展核心素养的载体。
  核心素养凸显了德育为先的育人功能,体现了全面发展的育人价值,是学生通过英语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英语课程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四个方面,其中语言能力是基础,文化意识反映价值取向,思维品质体现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关键[2]。语言能力是指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能力主要通过英语课程来培养,但也不排除通过其他途径来习得英语的可能性;文化意识与英语课程的关联性非常紧密,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方面;虽然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的培养不限于英语课程,但可以通过学习英语课程使二者得以发展;特别是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密切,学习英语对发展思维品质非常重要,英语课程在培养思维品质方面大有作为。
  英语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四个方面也是相互渗透、协同互动、融合发展的。虽然这四个方面自2017年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已经广为人知,但在具体理解上还存在偏差,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这四个方面的界定上也有一些变化。
  1.关于语言能力,英语新课标强调了两层含义。一是语言和非语言知识及各种策略的使用,需要语言实践活动,没有语言实践活动,就不能展现学生的语言能力。二是参与特定情境下相关主题活动,也就是说既不处于特定情境,也不围绕相关主题的活动就不是展现学生语言能力的活动,由此可见,语言能力需要在特定情境下的主题活动中培养和发展。
  2.关于文化意识,需要关注几个关键点。一是文化意识中的文化包括中外文化,外国文化不限于英语国家文化,还包括非英语国家的文化;二是优秀文化,虽然需要了解的文化是多样的,但值得借鉴、吸收、认同的文化是优秀文化;三是文化认知,不仅学习文化知识,具有文化意识,还要对文化有深刻理解;四是文化态度,对优秀文化要吸收、鉴赏、认同,对有些文化则不能认同,要有鲜明态度;五是行为选择,要在一定文化意识的指引下做正确的事情。
  3.关于思维品质,需要关注的是个体思维活动存在着差异性。体现在层次差异和水平差异,教学活动需要关注差异,特别是在学情分析中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成长。
  4.关于学习能力,强调两层含义。一是掌握和运用语言学习方法、策略,这对英语学习很重要,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还可以拓展和丰富学生的学习能力内涵,起到提高学习能力的作用;二是拓展学习渠道,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资源,开展多模态学习,既可线上学习,也可线上线下结合学习。
  二、围绕核心素养,重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课程的核心要素,反映核心素养育人目标的价值取向和体现知识之间内在连接的结构。英语课程内容规定了学生在英语课程中需要学习的、有利于培养和发展核心素养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及知识所承载的意义和价值取向。英语新课标在课程内容的构成上发生了本质变化,既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又凸显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通用性和全新的育人观、内容的整合观。英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要素构成[3],主题和语篇不再起衬托作用,而是和其他四个要素相互关联、紧密融合,共同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题”具有统领各要素的作用,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范畴,主题群和子主题考虑到各学段学生的认知特征,内容从自我到社会再到自然,逐级递增和丰富,体现了学生与生活、语言知识与生活、学生与语言知识之间的联系,丰富了学科育人的语境范畴。“语篇”作为载体发挥整合各要素的作用,其表层是语言,深层则是文化,按照特定文体和语言特征将语言与文化融合在一起,传递主题意义和文化内涵。在其它四项内容要素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是课程内容的核心要素,是学生需要掌握和运用的基础知识,也是促进学生心智、情感态度发展的具有独特价值的知识,二者就像车之双轮,币之两面,密不可分,相互包含,相互转化;语言和文化知识学习应该同步,如果只有语言没有文化,语言学习就会缺乏内涵,陷入言之无物的境地。“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属于课程的技能和方法类知识,具有盘活并促进语言和文化知识学习的作用,有助于主题意义的深入探究,促进对语篇结构特征理解的不断深化。学习策略在语言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互动中探索形成,是提高效率、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这六项课程内容要素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为改变英语教学内容碎片化现象,走出为应试而教的实践误区提供了内容基础。

nlc202211141504



  虽然英语新课标关于课程内容的六要素沿用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框架,但在六要素的表述上也做了修订和完善,主要有两点变化,一是将“主题语境”改为“主题”,不再使用“主题语境”,这是因为主题和语境是两个平行概念,不能互为修饰,放在一起容易造成课程实施方面的困惑。二是将“语篇类型”改为“语篇”。学生学习的是语篇,虽然语篇有类型,但作为学习内容还是语篇本身,而不是语篇类型;英语新课标只对英语教学覆盖的语篇类型做出了宏观要求。除了上述名称的变化外,主题和语篇的内涵也需要关注。英语新课标分级列出了三大主题范畴及其主题群、子主题,但并没有界定什么是主题。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主题”通常是指文学、艺术作品表现的中心思想,也可指文件、报告、会议、演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话题,也就是说,“主题”包含两个含义:一是作品的中心思想,二是文本和活动的主要话题,英语新课标中的“主题”更接近话题,是对语篇相关话题或中心思想的提炼和概括。主题是独立于语篇的抽象概念,但提炼和概括主题必须结合语篇,因为话题和中心思想蕴含在语篇当中,离开语篇话题或中心思想就无从谈起。对于语篇,英语新课标并没有按照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四个传统类型进行分类,主要是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如歌谣、对话、告示、广告、人物介绍、书信、海报等新型语篇,这些语篇更接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整体设计单元教学
  1.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英语学习活动观是以主题为引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通过设计和运用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类相互关联、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来实施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言知识习得、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学习策略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学习、整合、内化语言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提高语言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增强文化意识的过程。该课程实施途径之所以称为“活动观”,是因为这种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习活动,用活动串联起学习内容,围绕活动开展课堂教学。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是: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4]。在体验中学习是英语新课标反复强调的,这充分说明体验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要设计体验性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语境中学习,亲身感受语言、体验文化、培养情感态度。在实践中运用是指学生要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运用语言知识来理解和表达意义,通过理解和表达意义内化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
  学习活动观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学习活动是联系英语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的纽带,在活动中实现教学目标,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二是体现了整合性学习的理念,即主题引领,依托语篇,通过学习活动探究主题意义,使课程内容的六要素在活动中得到协同发展,达到培养和发展核心素养的目的;三是认知和运用维度体现了英语学习的特点,也就是英语新课酥刑岢龅娜类学习活动。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学生要基于语篇获取、梳理语言信息,感知语言内涵的价值取向,建立语言知识之间的联系,同化语言知识;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学生通过运用语言知识、技能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加深理解语言知识,形成语言能力;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学生通过解决现实生活情境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以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
  2.坚持单元整体设计。整体设计单元教学是指围绕特定主题,在深入研读语篇的基础上,结合学情分析,搭建以单元主题意义引领,各语篇子主题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完整教学模块,使教学围绕主题意义设定的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学习语言知识、技能,探究主题意义,发展核心素养。由此可见,单元整体教学不是语篇知识和内容的简单组合,而是语境、内容、活动、目标、评价、资源等多种教学要素的系统整合[5]。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内容单位,而是一个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模式。
  (1)提炼、概括单元主题意义。这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重点,有助于整体把握单元核心学习内容,构建单元教学的逻辑结构,需要系统研读语篇内容,把握各语篇知识、技能与策略的相互联系及核心要义。主题意义的提炼、概括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研读语篇,探索单元的核心要义;二是解读课标中的高频词,推测单元主题意义;三是通过抽象概括,提炼语篇的育人价值。
  (2)制订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完本单元后核心素养形成和表现的预期,即从学生的角度,明确本单元期望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在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发生的变化。单元教学目标既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又是教学活动有效设计与实施的内在需要,要聚焦核心素养,紧扣主题意义,结合学情分析,细化到每一课时,可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杰的认知目标三要素理论(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或安德森的认知目标分类(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来描述。
  (3)规划教学过程。一是创设语境,激活学生已知。要创设与主题意义相适宜的语境,激活学生已有知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二是围绕主题意义和教学目标,设计并实施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既要反映学生外显的言语行为,又要关注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动,是学生与语篇内容进行深度对话及对语篇知识全面重构的着力点,要按照学生思维活动的递阶性原则,设计体现主题意义,达成教学目标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类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活动习得、加工和整合语篇知识、技能;通过应用实践类活动开展围绕语篇知识、技能的描述、解释、推理和判断,灵活运用语篇知识、技能,内化完善知识结构,促进语言技能自动化,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迁移创新类活动让学生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技能,开展基于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生成新的意义,培养超越语篇解决的问题能力。
  四、增加学业质量标准,强化“教―学―评”一体化
  学业质量标准是英语新课标增加的内容,它反映学生在完成课程的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表现,也就是学生学完相应课程内容后所发生的变化和收获。英语学业质量标准以核心素养及其学段为基础,根据规定语言、文化知识的内容要求,分学段描述学生运用听、说、读、写、看等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的典型表现,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有利于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
  英语新课标秉持德育为先、素养为纲的理念,开启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新征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教学意蕴。学习、研读英语新课标,扎实推进英语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英语新课标的内涵十分丰富,还需更多、更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为建设特色鲜明的英语课程教学体系,提升新的思路和指导。
  参考文献
  [1][2][3][4]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5]魏惠.主题意义下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概念、特征与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2(06):82.
  编辑:赵玉梅

nlc2022111415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42113.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