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多元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杜小龙

  【摘要】在一些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较多问题,这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本文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重点阐述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多元化途径,提出了加强师德修养,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德育思想;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推动德育资源共享,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知识点,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多元途径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9―0015―04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思政课建设的重要目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深刻认识到抓好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将注意力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在思想道德建设中,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使学生积极面对学习、生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在此,笔者结合所在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现状,关注学校具体德育活动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采取问卷调查及案例分析等方法,就进一步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实践策略进行研究。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现状
  (一)思想道德教育效果不佳
  一些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比较缺乏一些必要的实践载体,德育效果难以保障。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情况,笔者对本地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学生在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理念信念等方面弱于城镇学生。通过分析可知,由于受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因为思想道德教育缺失而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如有的学生会因为一些琐碎小事与同学争执、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较严重,缺乏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
  (二)思想观念出现偏差
  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村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会有好前程,并不太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而一些农村学生因为物质生活条件不够富足,往往在人生追求、价值观等方面出现偏差,将追求物质生活作为首要人生目标[1]。还有一些农村学生由于长期的留守生活,比较缺乏父母在其日常生活细节中的教育引导,在心理、思想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理想、价值观教育比较缺乏。不仅如此,一些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德育教学条件和资源上比较匮乏,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短板,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自身的长远发展。可以说,诸多方面因素使学生的德育意识和追求理想的意识淡化,出现思想观念方面的偏差,严重影响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二、丰富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
  (一)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
  1.转变德育理念和单一的德育方式。一些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德育理念更新不及时,德育活动的开展缺乏创新性。很多教师对学生只是单方面灌输基本的德育知识,忽略了学生是否在德育中受到思想上的启迪,道德上的感化。对于一些在德育活动和课堂中调皮捣蛋、理想信念不坚定的学生,并没有进行正确引导。或者对学生进行严厉批评,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德育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难以保障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2.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正确把握新课标要求,以新教学理念,突破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限制,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德育教学活动,以此丰富学生自身的学习体验与学习经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2]。对此,笔者所在学校要求教师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相关知识的讲解时,对学生积极引导,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积极性。在学生自主学德育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德育的意义,为自身道德素养的提升提供保障。学校还鼓励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手段,在促使学生有效强化思想认识的同时,规范自身的言行,使德育取得实效。
  比如,近年来学校每学期开展与思想道德建设有关的实践性培训活动,通过德育优秀课例、课堂观摩专题德育教研活动等,进一步形成了以礼仪教育为重点,传承传统文化,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树立远大理想的学校德育思路。教师在授课时,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课堂展示机会,为学生营造了平等的交流学习氛围,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可以说,学校从转变单一的德育方式和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具体做法中,帮助教师更新德育理念,切实加强了教师对于思想道德建设的认识,更新了教师的德育理念,树立了正确的育人思想。
  (二)加强师德修养,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1.以活动提升师德培训的实效性。农村小规模学校在教师德育能力、德育资源等方面相对弱于城镇学校,开展师德培训比较缺乏实效。因此,农村小规模学校需要在补齐这些短板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师德培训,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比如笔者所在学校通过集中举行“以身作则”师德师风专题研讨、组织全体教师参与常态化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将师德考核纳入教师评优选先、召开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进行教师作风大整治等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反思师德行为,查找师德问题,规范从教行为,切实提高了学校教师的师德水平,使教师潜心教育、安心教学,并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2.满足教师的精神需求,激发教师的德育潜能。笔者所在学校在每年春季学期,开展优秀教师、教学能手评选;在秋季学期,开展质量标兵、优秀班主任、学生心中的好老师评选等。这些评选活动使教师获得了职业认同,潜移默化地激发了教师安心从教的信心,提升了师德师风建设质量。学校还从营造师德师风文化、校园文化氛围上着手,促使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等,使教师工作舒心、有尊严,有效地促使教师主动投身德育教学活动,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德育指导,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nlc202211141554



  3.顺应时代发展,努力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引导、示范作用[3]。新时代好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树立良好形象,以身作则引导学生:用乐观心态影响学生,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用规范的言行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不断规范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了了解相关情况,笔者向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可知,凡爱岗敬业、工作认真、为人正直、积极向上的教师,所带的学生也会积极向教师看齐,认真学习、积极向上;凡对工作应付了事、消极发牢骚的教师,所带的学生比较缺乏认真学习的态度,对教师比较反感。
  可以说,在新时代,教师的教育责任内涵进一步拓展,教育功能也有一定程度的丰富。新时代教师不仅要注重提升学生成绩,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还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强化自身的师德修养及职业道德修养,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的思想道德教育。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提升自身多方面素养,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德育水平不断提升,用创新性的手段对学生开展相关教育,发挥示范作用,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三)创新方式,在农村小规模学校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1.通过有效的活动,营造农村小规模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良好德育氛围的营造。为了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笔者所在学校立足新时代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多形式开展少先队活动,开展学雷锋志愿岗、走访慰问老红军等德育实践活动,使德育活动化、常态化。同时,引导教师立足全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组织多样化的课堂德育活动或课下德育活动,丰富学生的德育体验,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2.开展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德育活动。教师立足“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教育思想,可以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出发点,让学生在良好的德育氛围中接受教育。比如在日常晨读中,教师可以带领低年级学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可以组织高年级学生背诵中华贤孝诗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营造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或者组织学生收集关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标语、古诗词等,在班级内设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宣传栏等,将收集到的励志名言、德育标语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时常阅读。或者在每年“六一”节期间,开展“新时代好少年”评选,举行“好少年事迹”发布会,借助校园广播站,定期宣读与思想道德教育有关的内容,使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的思想道德教育作用充分发挥,使学生在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认识,主动地改变错误的言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课余时间,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进行强化。在清明、国庆节期间,为学生推荐爱国教育影片、宣讲提升思想道德品质的故事等。在端午节主题教育中,组织学生讲屈原的故事,了解包粽子、赛龙舟等传统纪念方式的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人物故事进行分析,使学生感受到其中的德育精神,从而强化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3.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笔者所在的学校利用本地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向学生免费开放的契机,开展丰富的德育研学活动,让学生走进各类场馆体验,或邀请德育流动展览进入校园,让学生们感受先辈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们在活动中耳濡目染,接受精神洗礼,强化了思想道德品质。所以,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基地,注意创新德育手段,以更加贴合学生诉求、学习特点的德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四)推动德育资源共享,强化思想道德建设效果
  1.实现教育片区内的德育资源共享。一般来说,农村学校办学规模相对较小,教育资源相对有限。正因如此,在德育工作中,很难为学生提供较为专业的高质量思想道德教育[4]。同时,很多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也不具备较强的德育教学能力,难以满足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推进的条件。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不断完善相应的教育机制,通过召开“身边的好少年”事迹发布会、德育教师在区域内走教的形式,实现德育资源共享。这样一来,有效强化了学校教师的德育能力,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做到了德育优秀师资共享、德育优质资源共享、德育好经验共享,从而整体提高了德育质量。
  2.实现学校、社会、家庭德育资源共享。思想道德教育并不是学校单方面的工作,很大程度上也与家庭、社会有紧密的联系。结合现状分析可知,很多农村家长对德育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甚至部分家长认为,将孩子交给学校,孩子的一切都应该由于学校负责。所以,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学校德育资源共享,还要落实全员育人的工作思想,推动家庭与社会德育资源共享,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合力,整体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效果。比如学校可不定期地组织德育专题家长会。必要时,学校教师也应主动联系家长进行家访,成立专门的家长委员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有效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德育方案,形成多方德育合力,提高思想道德教育质量。
  (五)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知识点,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1.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知识点。集历史、人文等知识于一体的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德育价值要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有效拓展教材中的内容,挖掘德育元素[5],在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文本传递的德育价值,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比如通过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拓展学习,可以让学生正视历史,激发爱国情感。
  2.挖掘多学科的德育知识点。德育知识点不仅仅体现在思政课、语文课上,其他学科中也有诸多的德育资源。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所在学校组织开展了多学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点归类专题研究教育活动。两个月时间,各科教师对数学、科学、美术等教材进行了内容分类与总结,在各自的教学内容中渗透相关内容,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由思政课推向了其他学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面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办学条件、德育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短板的情况,教育工作者必须因地制宜,补齐短板,创新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更新理念,创新教育手段,采取多元化方式,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赵玉安.农村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J].神州,2013(12):30-31.
  [2]R言婷.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0):205-206.
  [3]杨雄虎.新时期农村中学德育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08).
  [4]乔志龙,滕驰.浅谈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人本性的复归[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07):135-138.
  [5]梁运佳.教育从家庭起步: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的启示[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19):123-125.
  编辑:彭雪亮

nlc2022111415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42119.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