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朱敏彦

  【摘要】小学是学生建立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重视集体观念,将班级视为自己的第二个家,调动学生的班级管理积极性。文章提出了多种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的教学策略,以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其树立主人翁意识。
  【关键词】小学德育;班级管理;良好习惯
  作者简介:朱敏彦(1986―),女,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爱德校区。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在班集体中,学生不论是思想还是待人处事、身心发展等各方面都会受到集体意识的影响。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给予学生正确的精神指引。班主任是班集体的主要管理者与引导者,班主任要积极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加强自主管理,使其能够自主开展自我教育,在班集体管理中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提高班级管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班集体成为学生成长的阶梯。
  一、积极创建班级文化,提高班集体凝聚力
  学生是班级的小主人,班级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构建班级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安全感、归属感[1]。
  (一)设计班标,为班级发展出谋划策
  班标是一个集体的标志,是集体荣誉的象征[2]。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共同商量,献计献策,根据班级特色文化设计相应的班级标志。班级的美术骨干可以根据大家的要求进行初步的图案设计,再根据讨论结果进行修改和完善。班级标志的设计凝结着班级学生的智慧。在班级标志的设计过程中,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彼此的想法,同伴间的情感得以升温,有益于形成一个稳定团结又富有活力的优秀团体。
  (二)创设环境,用文化滋润学生心田
  班级是大家的,环境能教育人、影响人,因此,班主任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创设班级环境的活动中,让墙壁会“说话”,将班级文化内涵融于环境之中,使其起到“育人无声”的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比如,组织主题黑板报竞赛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艺术创作装饰班级环境。又如,创建班级图书角,图书不仅能丰富学生认知,还能起到装点环境的作用。又或者在教室走廊、墙壁处悬挂学生的优秀美术作品或者名人名画等,用艺术作品营造育人氛围,用文化滋润学生心灵,使环境真正起到育人作用。
  二、加强班级细节管理,有效促进班集体发展
  班级管理是一门学问,教师要发挥引导的作用,从班级管理入手,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有效促进班集体的发展。
  (一)班级管理,从生活中的细节入手
  教师要严加要求,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加强自我管理。比如,在一年级上学期,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在活动中学会高效地完成任务。如组织安排“排桌椅竞速赛”活动,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八个小组,每一个小组的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排列好桌椅,要求桌椅整整齐齐,桌面整洁干净,队员坐得端端正正。当一组学生进行比赛时,其他学生在旁参观、评判和计时,哪一组学生用时最短、桌椅最齐、学生坐得最端正,就能获评“最佳小组”,并由班主任颁发“排桌椅竞速赛最佳小组奖”。教师从细节入手,用小小的竞赛活动就可以促学生成长,促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班级管理,从减少班级垃圾开始
  值日生的任务是保证教室内外的环境卫生,发现垃圾要及时清扫干净。若是人人都能具有环保意识,那无形中就能减轻值日生的工作量,美化班级整体环境。教师综合了班级学生的意见,发动家长给学生配置“清扫小神器”―一把小扫帚和一袋垃圾袋,学生每天将自己的垃圾放入班级垃圾桶,值日生只要每天记得清空垃圾桶即可,这能够极大地减轻值日生的工作量。督促班级中的每个学生管理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培养其主人翁精神,还能加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帮助学生养成爱劳动、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三)班级管理,从学生的自我管理开始
  小学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教师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开展“整理书包”比赛,让学生重视个人物品的管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做好每件小事,才能实现班级的自主管理。
  三、开展班级分享活动,用活动促学生发展
  在班集体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教师要积极挖掘学生的优点,使班级学生互帮互助,学会分享,共同提高。
  (一)分享精彩故事,增强学生自信
  分享活动能使人心情愉快,增长见识,获得身心发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组织班级学生开展精彩故事分享活动,让学生分别上台分享自己所阅读的书籍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分享活动中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增强自信心。比如,在一次故事分享活动中,学生们就分享了《过年的传说》《龟兔赛跑》《盘古开天辟地》等故事,大家边听故事边讨论,既开阔了视野,又增强了自信心。
  (二)分享学习心得,增进生生情谊
  教师可以开展学习心得分享活动,鼓励优秀学生将自己某一学科的学习心得分享给其他同学,给其他同学以启发和触动,从而带动班级学生共同交流学习心得。学生的分享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也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班集体凝聚力,增进生生情谊。
  对于班级学生的分享活动,教师也可以适当设置荣誉奖项,促使班级学生积极参与。比如设置“讲故事小达人”“最优学习方法奖”“最佳学习习惯分享奖”等,用小小的荣誉奖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肯定,可以促进班集体的良性l展。
  四、组织各类竞赛活动,提高班级核心竞争力
  教师可组织各类班级竞赛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组织的各项竞赛活动,在竞赛中展现自己,超越自己[3]。
  (一)校园童谣比赛,展现团队风采

  国庆期间,学校组织了“歌颂祖国童谣朗诵”比赛活动。活动中,班干部积极行动,文娱委员组织队员,确定朗诵的童谣,学习委员设计童谣朗诵中的队形变化,有音乐特长的学生积极挑选背景音乐和背景特效,体育委员对大家进行列队训练,要求朗诵时动作要整齐划一,精神面貌要积极向上,全班学生用饱满的情绪迎接童谣比赛的到来。经过全班学生一系列的组织、策划和排练,在校园童谣比赛中,学生们用童谣朗诵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也展现了团队的风采。
  (二)系红领巾比赛,在挑战中锻炼自己
  系红领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很多一年级的学生不会系红领巾。为此,教师针对班级的这一普遍问题展开“系红领巾比赛”活动,用比赛促学生进步。教师先进行了海选,每个学生都参加系红领巾比赛,在规定时间内系得较为整齐的学生获得进入半决赛的资格,进入半决赛的学生最终角逐出优胜者,成为“系红领巾小能手”,教师颁发荣誉证书。系红领巾比赛,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是通过此活动,学生在挑战中锻炼了自己,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也逐渐养成了上学系红领巾、爱护红领巾的好习惯。
  (三)校园体育运动会,团结一致争荣誉
  在校园体育运动会上,全班学生穿上统一的班服,英姿飒爽地迈入会场,展现新时代青少年的精神风貌。在体育运动比赛中,学生们积极为参赛的班级运动员呐喊助威,后勤小组准备好毛巾和饮料,积极做好后勤工作,报道小组奋笔疾书,当场写下运动报道。全班同学团结一致争荣誉,用自己的力量为班级争光添彩。
  五、进行德育活动,提高学生思想觉悟
  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养成优良的品质。
  (一)组织慈善义卖,培养学生的助人品质
  教师发动“校园义卖”活动,让学生带来家中多余的物品进行义卖,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使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学生们将家中的毛绒玩具、图书、文具用品还有自己创作的美术作品等都展示在“地摊”或者“柜台”上,积极吆喝,推销自己的商品,并将义卖的资金捐赠给班级中家庭困难的学生。通过举办义卖活动,学生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懂得了帮助同伴的重要性。义卖活动,培养了学生多做善事好事的良好品质。
  (二)争做好人好事,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教师组织学雷锋活动,鼓励班上学生互帮互助,将“学雷锋做好事”的思想渗透学生内心深处。对于班上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在班级中建立了学习互助小组,指派班干部和成绩优秀的学生当“小老师”,耐心辅导,帮助同伴取得进步。通过组织学雷锋活动,学生们争做好人好事,在活动中收获了帮助他人的乐趣。
  六、开展主题拓展实践,增强学生劳动技能
  实践活动不仅能增长学生见识,更能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学生的劳动技能。
  (一)“秋之韵”主题拓展活动
  在班级组织的秋游活动中,学生们换上运动鞋,远足到乡村田野。在乡村田野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认识了田野里的庄稼、金黄的稻穗、绿绿的丝瓜和小河边的芦苇,还认识了呱呱叫的青蛙、草丛里的蚱蜢等,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馈赠。在稻田中,大家看到开着收割机收割稻子的劳作者,感受到了诗中所写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游活动中,教师还给学生讲述了“一粒米的故事”,使学生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来之不易,养成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思想。
  (二)“夏之趣”主题拓展活动
  夏季,枝繁叶茂,繁花似锦。教师组织班级学生进行“夏之趣”主题拓展活动,带学生到大自然中感受家乡的美景。夏季是麦子、蚕豆、油菜成熟的季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拔油菜杆子,收大豆,在晒场上翻晒麦子。学生们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学会了运麦子,以及剥蚕豆、挖蒜头等劳动技能。劳动实践锻炼人,学生们不怕辛苦,在实践中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
  七、积极寻找学生优点,巩固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习得的,教师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寻找班级学生的闪光点,增强学生自信心,并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形成互学互助的良好氛围。
  (一)“跳绳”小先生
  在古语中,先生指的是受尊敬的智慧之人。每个学生都有优点,鼓励学生将优点放大,对同伴进行辐射,自己当同伴的“小老师”“小先生”,就能够使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4]。比如,班级中不少学生都掌握跳绳技能,教师就在班级中组织了“跳绳小先生”活动,引导班级学生掌握跳绳技能,并在竞赛活动中不断提升运动能力,使热爱运动、互助互学在班级中蔚然成风。
  (二)“古诗词”小先生
  教学时,教师发现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古诗词,但是个别学生对古诗词不感兴趣,掌握的古诗词较少。对此,教师组织开展了“古诗词小先生”活动,通过朗诵活动使班级学生充分了解古诗词的魅力,从而爱上古诗词。之后,教师开展每一周打卡两首古诗词的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班级学生养成了热爱古诗词的良好学习习惯。
  总之,班级管理要从细节入手,要从小事抓起。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多种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德育认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集体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和生活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尹彦平.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渗透德育的对策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36):131-132.
  [2]丁玲.如何做好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J].甘肃教育,2021(21):38-40.
  [3]Z汝玺.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实施激励教育的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31):163-164.
  [4]杨灵丽.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探究[J].读写算,2021(31):25-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45474.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