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双减”背景下,体育课后练习的价值和践行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潘经臣

  【摘要】目前,我国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仍相对较差,重文化课程而轻体育锻炼的现象依然存在。“双减”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学生文化层面的学业负担,让学生拥有了更为充足的课后时间,这对于体育教学,尤其是学生进行课后练习有极大好处。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体育课后练习的困境,讨论了体育课后练习的实施原则,并建议教师关注运动负荷,保障匹配的强度;营造适切氛围,培养兴趣爱好;引入社区的力量,保障练习所需。
  【关键词】“双减”政策;匹配强度;课后练习;体育课程
  作者简介:潘经臣(1994―),男,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武坚中心小学。
  学生各项素质的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身体素质[1]。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体育教师应该认真反思、总结体育课后练习设置的得失,改进体育课后练习,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高度关注,借助体育课后练习的优化,助推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提升身体素质。
  一、“双减”背景下,体育课后练习的困境
  (一)教师缺乏规划意识
  “双减”政策并非一颁布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学生负担的减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仍旧需要教师作为中转。课后练习是体育课程教学的补充,也是学生增强自身体质、熟悉运动方法的重要桥梁。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程和课后练习内容的设计者,有责任在保障体育课程高效的同时,对课后体育练习进行深入、有效的优化。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以及课后练习的设计存在严重的认知偏差。这些教师由于缺乏对本学科的深入认识,在设计体育课程和课后练习时不注重规划,导致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后练习的内容脱节。比如,仍然有体育教师在布置课后练习任务时,没有结合当前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敷衍了事,一直布置跳绳、踢毽子等较为基础的体育活动,导致课程教学与课后练习处于严重脱节的状态,课后练习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学生认知尚未改变
  虽然“双减”政策已经实施,但部分教师、家长唯分数论的观念根深蒂固,受此影响,一些学生也没有给予体育课后练习充分的重视。再加上体育课后练习无法在纸面上进行检查,即使体育教师优化了体育课后练习,仍有部分学生不会按照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体育课后练习任务,这样既不能让学生对课堂所学进行有效的巩固,也不能让学生得到足够的体育锻炼。为此,教师还需要端正学生对体育课后练习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家校教育合力形同虚设
  “双减”政策落地后,部分家长仍然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于是把孩子完全交给学校,自己不做任何事情。然而,教育绝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的努力。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体育课后练习得不到有效落实的原因还在于家庭、学校对于体育课后练习的认识不统一,部分家长甚至只关心孩子的文化课成绩,觉得体育课后练习不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体育教师利用记录卡、拍视频等方式督促学生完成体育课后练习,但由于家长的配合不到位,学生可能依然不会或者无法保质保量完成w育课后练习。因此,学校应注重家校之间的有效合作,教师需着力创设和谐融通的家校沟通环境,加深家长对于体育课程以及体育课后练习的认识,推动体育课后练习真正发挥作用。
  二、“双减”背景下,体育课后练习的实施原则
  (一)把握好基础,凸显体育课后练习的科学性
  “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变得更加充裕。教师无论是在设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练习,还是在设计促进身体健康发展的练习时,都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始终是教学和练习的内在主体。在设计练习内容时,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最终目的,精心选择具有针对性、适切性和分层性的体育课后练习项目。课堂教学的延伸性练习设计,应当确保学生在家长的监督和保护下,将在课堂中学到的技术动作不断地完善和规范,从而做到熟能生巧,提升自身运动技能。而设计促进身体健康发展的体质健康类课后练习时,教师则需要注重定量原则,以激发学生深度参与兴趣为目标,让学生能够坚持锻炼,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还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体能、体质设置相应的分层练习任务,让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体育锻炼,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有效发展。
  此外,教师设计体育课后练习时,还必须充分考虑时间、环境、季节、天气等诸多因素,只有综合多种因素,才能为学生完成体育课后练习提供最有效的帮助和支撑。比如夏季,天气相对炎热,温度较高,教师应避免学生在烈日下暴晒,因此可以布置居家完成开合跳等健康类体育课后练习任务,这样的练习活动对空间和场地要求不高,使用的器材也相对较少;而进入春秋季,天气相对凉爽,教师就可以多布置让学生在户外跳绳、跑步等相关练习任务。
  (二)落实好要求,让家长在体育课后练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育学生是学校的事,也是家庭的事。家校之间的深度联系,能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应有的合力。因此,在优化体育课后练习时,教师应该主动出击,改变家长的认知和观念,鼓励家长监督和检查孩子完成体育课后练习的情况。体育教师要始终与家长站在相同的立场和视角优化体育课后练习,激活家长内在的共生意识。为此,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体育课后练习和练习监督方法的培训,也可以通过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对家长进行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鼓励家长积极参与,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并对学生在家中完成练习给予适当而有针对性的指导。此外,体育教师还要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以及钉钉软件,强化家校之间多维度、立体化的沟通,提供相应的在线指导,帮助家长解决在监督和指导学生完成体育课后练习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此外,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内容,体育课后练习也是落实学生品德培养任务的重要载体。体育教师应当认识到,良好的品德绝对不是机械灌输和被动要求的结果,而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结果。教师可以利用体育课后练习的机会,与学生家长一同进行品德教育。比如,教师可以布置知识性的体育课后练习任务,要求学生和家长共同观看一场球赛。此时,家长就可以有意识地针对球赛中的相关场景,对学生进行球类运动知识的介绍,比如赛前是否需要热身,比赛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应该怎样配合,赛场中的文明礼仪有哪些等。在与家长一起观看球赛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了解到相关的比赛知识,同时也能积累文明观赛的知识。

  (三)紧扣关键,更新体育课后练习的评价策略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体育课后练习的评价与反思仍由于缺乏相应的着力点,难以落到实处,且仍较为形式化。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和体育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让家长从原来的指导者、督促者,转变成为批阅者与评价者。比如,教师在布置跳绳的体育课后练习任务时,可以要求家长拍摄小视频上传钉钉群或者微信群中,然后组织群内的其他家长观看并投票,评选出最优质的练习,以激发家长相互学习的意识,让家长共同关注学生完成体育课后练习的整体效果,形成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良性互动循环。
  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及让学生进行同伴间的相互评价。比如体育教师可以在学期伊始,布置评价任务,要求学生为自己拟定一张本学期的“体育锻炼表”。在学生拟定该表时,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明确练习评价的相关要求,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合理地设计自身的训练计划,还能够在讨论中了解优秀的锻炼方法,形成锻炼的意识。
  三、“双减”背景下,体育课后练习的践行策略
  (一)关注运动负荷,保障匹配的强度
  无论是运动技巧的掌握、运动能力的形成,还是身体素质的提升,都需要以一定量的运动作为保障。因此,体育课后练习的优化不仅仅要充分关注练习形式,也要保证合理的运动负荷。为此,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原有的运动能力,分层设置具有针对性的基础运动任务,设置的内容要兼顾学生的柔韧程度、敏捷程度、速度、力量和耐力等诸多元素。此外,教师还应定期对学生所展现出来的运动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根据每个学生在运动后的表现以及身体素质发展的具体情况及时对练习任务进行调整与修改,从而进一步完善体育课后练习的形式,保证合理的运动负荷。
  (二)营造适切氛围,培养兴趣酆
  完成体育课后练习需要适切的氛围和环境,体育文化的构建是保障学生高质量完成体育课后练习以及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重要基础。为此,教师要积极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留出相应的时间与孩子共同锻炼,并告诉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跑步、一起打球,也可以陪伴孩子看体育比赛。这样,不仅家长能够借助运动与孩子形成更加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学生也能在亲子锻炼的过程中感受到运动的乐趣、价值和意义,并逐渐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此外,教师也可以牵头组织成立家庭之间的运动联盟,组织以家庭为单位的对抗赛、友谊赛、团队合作赛等,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助推学生运动习惯和意识的形成。
  (三)引入社区的力量,保障练习所需
  体育课后练习的高效完成,不仅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努力,社区的力量也十分重要。比如有的家长工作十分忙碌,不能与孩子一起参与体育课后练习;还有些家庭由于居住环境的限制,并没有合适的器材和空间进行体育课后练习,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社区力量的介入就可以有效解决问题。将社会第三方力量引入体育教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运动能力,增强体质[2]。因此在积极主动联系学生家长的基础上,学校和教师也要积极主动地与有关社区联系,借助其力量,确保体育课后练习的有效落实。
  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课后练习是体育课堂教学的补充,能够有效地弥补学生在校运动时间不足的问题,能促进学生综合运动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针对当下体育课后练习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问题,主动进行思考与改进,在家校形成教育合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体育课后练习,助推学生综合能力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峰.运用体育游戏,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J].文理导航(下旬),2021(11):65-66.
  [2]张进冬.小学足球教学中运用比赛教学法的思考[J].体育风尚,2020(02):1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45481.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