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综合考查的命题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林品慧 李新平

  摘 要:综合学习是由语文的课程性质决定的,而综合考查是素养立意原则下语文纸笔测试的必然要求。2022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语文卷坚持素养立意的命题原则,通过素养化立意、情境化测试、活动化组卷、结构化思维、跨领域融合等策略,在综合性试题中考查语文核心素养,在真实情境运用中考查整体迁移能力,在实践任务中考查学科综合素养,在深度学习中考查知识建构能力,在主题活动中考查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考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命题,不仅是语文评价的趋势,也能导引语文教学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
  关键词:素养立意;情境测试;活动组卷;结构思维;跨领域融合
  不论是2019年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2022年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还是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都一致强调要“增强试题的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以“有效考查学生综合素质”。语文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重视综合学习是由语文的课程性质决定的,而综合考查则是素养立意原则下语文纸笔测试的必然要求。2022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语文试卷均能坚持素养立意,依标命题,聚焦综合考查。总体来看,浙江省各地市综合考查命题能力有长足进步,命题呈现“素养化立意、情境化测试、活动化组卷、结构化思维、跨领域融合”等新特点、新趋势、新方法,能够更为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水平。
  一、素养化立意:在综合性试题中考查语文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学业水平考试”中对命题原则提出了明确要求:“坚持素养立意。以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全面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1]而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实践过程、行为思维等不同要素的综合体,是学生面对真实情境、解决问题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综合品质”[2]。坚持素养立意的命题原则,命题者需要在命题时减少针对单一知识点或能力点的简单化、碎片化试题数量,通过综合型题目或任务,在综合测评中达成全面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在近几年综合考查命题取得初步成效的基A上,2022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语文命题组又积极开展探索。这呈现在试卷上,就是各卷均能高质量地设置实践类学习活动或综合性学习活动考查任务,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如舟山/嘉兴卷在第一板块“青春・抗疫篇”中,创设“出一期以‘青春・抗疫’为主题的宣传板报”综合性实践性学习任务,并设计了“修改寄语”“运用诗文”“解说插图”“朗诵寄语”等系列考查任务,意在以“实践”“探究”为驱动,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以及时代热点,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整个题组构成了任务群,融通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考查,将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建构开放的答题任务,多层面、多角度地综合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等素养,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温州卷第一板块“‘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以班级举行“一米一世界”主题展览会的全流程(筹备→展开→预估效果)为依托,提供“筹备说明”“资料夹”等辅助材料,并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该试题设计遵循项目化学习理念,命题者以举行展览会为驱动性任务,将情境、语料、题组整合为一个意义整体(项目化学习考查任务),围绕“设计海报―制作展板―确定标语―邀请嘉宾―预估效果”五项学习活动,命制了一组富有逻辑关联的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把知识、策略、实践路径、反思评价融为一体。由此,学生在阅题、答题的过程中就经历了一次完整的项目学习过程。该组试题中的五项任务综合考查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如语言文字理解辨析运用能力、信息提取整合能力、交际写作与实用文写作能力、评价反思能力等,能引导学生从“文本理解”转向“问题解决”。同时,该组试题还能够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通过了解稻作文明,亲近身边的非遗文化,弘扬节俭美德,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以综合性试题考查学生的学业水平,是素养化立意命题的标志。在坚持素养立意命题原则的前提下,命题者应尽可能设置具有主题性的相对复杂和综合的学习任务(或项目),通过主题化、项目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调动、关联已经学过的多类型知识,使学生以结构化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3]。命题者必须以完整性的目标统筹设计整个题组,使题组能高水平地反映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品质、审美创造、道德品质、探究水平和做事能力。如此,评价者才能依据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核心素养水平。
  二、情境化测试:在真实情境运用中考查整体迁移能力
  张卓玉先生认为:“依据教、学、评一体化要求,命题将坚持这样的原则:无应用情境就无知识测试。不论是客观性测试,还是主观题测试,考点必须‘生长’在产生知识或应用知识的‘土壤’之中。这种命题思想与‘无应用即无学习’的教学原则是一致的。”[4]以情境任务为主要载体,以综合考查为导向,已经成为语文评价的命题趋势。“题目命制的起点不应是孤立的知识,而应是考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方式。”[5]命题者应摒弃一个题目承载一个知识点的考查方式,树立一个情境承载多个知识点或能力点的命题理念。这是情境化、综合化的语文素养测评的自然需求。
  知识的价值在于迁移与运用,“知识迁移的前提是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和充分的内化,而理解和内化往往要借助实践活动与真实运用。因为现实情境纷繁复杂,能够解决问题的知识必定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多方面知识的综合与相融。”[6]
  以某个主题大情境作为整卷线索,将语文知识积累、阅读、写作能力的考查整体纳入语文系列活动中,检测学生在动态、复杂的情境中自觉、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浙江省各地市语文学科命题的自觉行动。例如丽水卷以“畅游‘瓯江山水诗路’”为全卷宏观大情境和主题活动线索,贯穿“山水诗源”“人文诗脉”“天地诗心”“清莹诗境”“延伸诗路”五个板块。每个板块下设置中观活动情境:“瓯江山水诗路”主题短片制作活动、“文学创作研讨”活动、“名士诗文品赏”活动、“名山古迹采风”活动与“赓续诗路,传承诗情”写作活动。学生可在这些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情境中,开展系列体验、探究等实践活动。为有效考查学生语文要素的迁移和运用能力,命题者为具体题目设置了微观情境,例如在板块一中的“学取景”活动中考查学生经典古诗文名句的积累与运用,“学取名”活动中考查学生的名著阅读素养。在这些富有层级与意义的情境中,教、学、评相互勾连、保持一致,为学生的知识整体迁移铺就通路。

  可贵的是,对名著阅读和古诗文阅读等传统考查内容,不少地市卷命题者借助情境创设,在考查方式上作了诸多有意义的创新尝试,开辟了名著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考查的新途径。如丽水卷将名著阅读与散文阅读融合,在“清莹・诗境”板块中设置“散文・联结”任务,开展“神幻成就名山,开端锻造经典”主题阅读活动,以此完成对《西游记》《水浒传》两部名著的考查。学生在答题中经历筛选定位、比对分析、质疑探究、整合重构等思维过程,对名著“开端锻造经典”艺术手法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多元认识。这是名著阅读向内统整的综合考查方式。湖州卷则将名著考查与鲜活的生活联系起来,要求学生选择名著人物或作者,参加农村书屋举行的“‘小我’与‘大我’”主题演讲活动。该题读写结合,考查学生基于主题与资源的思辨性思维,这是名著阅读向外统整的综合考查方式。不论哪种方式,学生都需要整合情境主题、名著资源、活动目的等因素,在综合考查中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拓展思想的广度和深度。
  在古诗文阅读考查中,各卷有如下表现:湖州卷创设了“新四军纪念馆”“农村文化大礼堂”“民宿”等生活情境,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与迁移、运用;金华卷在课外古诗文的意象探究中勾连课内经典古诗文意象,引导学生完成有意义的梳理;温州卷将古诗文名句考查作为文学类作品阅读的积累拓展、读书小论文写作的材料准备、古诗文阅读的探究资源,考查方式灵活多样,真正体现了“积累是为了运用”的学习理念。这些古诗文融合化的考查方式,让古诗文在新的情境与语境中形成新的意义建构,产生新的审美经验。由此,古诗文综合考查就给学生学习带来了新体验。
  三、活动化组卷:在实践任务中考查学科综合素养
  学科素养的核心是运用学科核心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关键能力,即在具体实践任务中完成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用以致学。聚焦综合考查的素养测试,其试卷设置不再是以知识内容为线索,而是以实践活动为线索。在命制语文试卷时,命题者应打破以往“积累、阅读、写作”的知识模块组卷方式,通过创设具体的活忧榫常让学生在活动化的任务中整合相关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相关语文能力,合理解决现实问题,展现素养水平。
  活动化组卷的方式,既可以是全卷整体上围绕某一大概念或某一主题设置序列化的实践活动,构成考查任务群,也可以是整卷由几大主题化的综合性学习、专题学习或项目化学习考查任务构成,每一个实践活动又包含着小型的考查任务群。
  如金华卷以“走进”这一大观念统摄全卷:设置“走进婺里去”“走进云里去”“走进书里去”“走进心里去”四大任务和“梦回明招山 纵笔访群贤”“稻源东方溯 文明万年前”“文学照万象 童心探本源”“诗意通今古 书中天地宽”“岁月有回响 落笔存心田”五项活动。全卷通过系列任务与活动,为抽象的大观念铺就层递的习得过程,让学生在系列任务活动中逐渐认识、理解、迁移“走进”这一大观念。而在最后的写作活动中,命题者又进一步要求学生由“走进”转向“走出”,实现“走进”意义的全程建构。在这些富有逻辑的实践任务中,学生可获得知识能力、道德价值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再如温州卷在“‘一米一世界’主题展览活动、“借助‘预学笔记’学习散文活动”、制作集录探究辛词豪放风格活动”等板块中,探索考查学生“完成一件富有挑战性事件”能力的方式,力图让每一个情境任务的考查都成为学生体验的过程,以富有思维含量与探究价值的任务,引领学生高质量地完成探究。在每一项实践活动中,学生都会经历发现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完整的学习过程,进而体会学科思想,掌握学科方法。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综合考查学生的全面素养,而这也是“做中学”教学思想在考试评价中的体现。
  四、结构化思维:在深度学习中考查知识建构能力
  《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强调,试题命制“要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因此,要坚持素养立意原则,语文试题命制者必须积极命制以整合和建构为主要特征的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命制的试题应指向对学生深度理解和高阶思维的评价。
  试题综合化,意味着思维的综合化,表明测试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可能要在多个文本、多样背景、不同领域中运用多种思维方式,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通过理解、分析、综合等手段,从繁杂的文本或情境中提炼出彼此关联的知识或信息,将零散的知识或信息重组建构,形成一个新的“意义整体”,然后将学习内容本身所具有的关联和结构进行再联系、再建构,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经验。
  例如在衢州卷第一题组中,试题提供三首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童诗作为主题阅读文本,借助绘画想象、设问想象、体验联想三个可视化思维方式与路径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能力与考查的内容、任务进行深度联结,并在联结中完成个体建构,最后以“给同伴提写诗建议”任务,要求学生可视化地输出个性化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经由结构化的思维过程,将零散的知识或信息建构成一个新的“意义整体”。
  再如温州卷“探究辛词豪放风格”题组,以“探究辛弃疾豪放风格特色”为驱动任务,用“集录”的方式,将课内外关于辛弃疾的多个作品与其生平关键节点打通重构,形成资源库,再设置“走近词人”“联读辛词”“探究词风”的任务链,共同构成一个学习单元。阅读材料和完成考查任务形成了富有逻辑的探究过程,这能让学生在历经识记、理解、分析、归纳、评价等思维活动后,对辛词的豪放风格特色形成深度认识。在结构化的思维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度研读语料、分析词人形象、理解辛词的特色,进而围绕词人的“人生经历”与其词作的“豪放风格”,自主建构有意义的个性化结论。这种结构化的学习与考查,有赖于大概念的统摄,有赖于考查内容与考查方式的双重综合,契合“从碎片化、点状式测试走向整体性、结构化测试”的命题改革方向。

  五、跨领域融合:在主题活动中考查综合解决问题能力
  作为实践性的综合课程,不论是教学还是评价,语文学科都要加强课程、测试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7],从而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考,达到知行合一。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要能够真正考查和评价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综合素养。《课程标准》提出:“在命题材料和社会生活实际之间找到结合点,引导学生围绕话题或现象,深入思考探究,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展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8]要实现这一要求,跨领域测试就成为语文评价的有益尝试。
  如前所述,温州卷“‘一米一世界’主题展览会”题组,紧扣项目化学习要素,以真实的语文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跨领域的信息组织,呼应着语文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考查需要。该题组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将情境、文本、题组在主题引领下整合为一个意义整体,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推进“现实问题的解决”,将静态的语言知识考查转化为动态的语言实践过程。这是评测素养立意的典型体现。绍兴卷“中国・绿色之路”板块以“‘无废城市’建设”为话题,跨领域选择系列材料,组成联系紧密的信息源,在具体题目中设置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跨学科学习情境,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一般规律设置考查任务,指向信息提取整理、信息推断、运用文本知识评析案例、运用文本知识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等诸多能力。其在全面考查学生厘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运用信息、合理表达等语文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变革、关注国家发展,以此实现评价育人的目的。
  抓住社会生活中常见但又值得深思的真实场景,创设新颖、有趣、内涵丰富的跨学科情境,设计多样的跨学科问题或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其综合运用多领域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是聚焦综合考查、测评语文核心素养的又一新路径。
  总之,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综合性、整体性、结构化的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评价任务群,从而综合考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将是语文命题的趋势。
  参考文献: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9,51.
  [2]郑国民,李宇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12.
  [3]章新其.走向素养立意的中考语文命题[J].语文建设,2022(4):53-57.
  [4]张卓玉.素养立意,教考一体――谈新课标背景下的考试命题改革[J].华夏教师教育,2022(6):39-40.
  [5]李欣荣.基于情境的测评:千呼万唤,犹抱琵琶――对2021年语文高考几道题的探讨[J].语文建设,2021(7):21-25.
  [6]章新其.指向综合学习的浙江中考语文命题[J].语文建设,2020(11):62-66.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S].北京:北京范大学出版社,202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45488.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