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表达性写作训练: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诚

  摘要:表达性写作是一种新兴的心理干预方法,指引导个体通过书写的方式,对已经历的消极事件或积极事件的情感c认识进行真实表达,以帮助其宣泄情绪、调整心理状态。本研究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表达性写作的标准范式进行适当修改,将其应用于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对学生进行为期一学年的表达性写作训练,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实践证明,表达性写作训练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能有效提升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关键词:表达性写作;中职学校;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3)06-0060-04
  一、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第一,学生心理问题多发,形势严峻。
  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全社会的热门议题,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则更为突出。研究表明,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少年的平均水平[1]。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自我评价低,自卑倾向明显,对学校与家庭的认同感较低,人际交往高敏感,学业焦虑,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其中,因学业成绩较差而引发的自卑、厌学、自我评价低、负性情绪尤为突出。有调查显示,新冠疫情后,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一步下降[2]。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面临巨大压力与挑战,形势较为严峻。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未得到足够重视。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在很多中职学校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状况之中[3]。在重专业教学、轻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一方面,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多发,危机事件时有发生,求助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中职学校专业心理教师资源不足,并非所有的中职学校都配备了专职心理教师,且心理课程排课量较少,在已开课的中职学校中,大多一周一节,且仅在某一年级开课,心理教师兼任其他科目教学的现象比较普遍。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学校未得到足够重视,缺乏具体落实。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多数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心理课为主,模式较为单一。日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班主任,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与水平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具有直接影响。多数班主任缺乏心理学专业背景与相关从业经验,难以对班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尽管很多学校都对班主任开展了专项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但以讲座为主,虽然能够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但实操性不够,很多班主任在面对学生的具体问题时依旧会感到束手无策。
  二、表达性写作的实践价值
  针对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有必要探索切实有效、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的心理干预方法,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手段。表达性写作(expressive writing)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一种心理干预方法,指通过书写的方式,引导个体对已经历的消极事件或积极事件的情感与认识进行真实表达,以帮助其宣泄情绪、调整心理状态[4]。目前,表达性写作被证明在对心理问题群体的干预、提升重病群体的身心健康水平,以及减少学生学业消极情绪上有积极作用[5]。相较于传统的心理干预方法,表达性写作操作简便,对使用者要求不高,能够书写即可;较少受环境因素的制约,学校、家庭环境下都可以实施;保密性强,能够有效保护学生的隐私;表达自由可控,有的话可能面对面难以说出,书写表达则更为自由。具体来说,表达性写作应用于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具有如下实践价值。
  第一,有助于宣泄情绪,缓解压力。
  去抑制理论认为,人们在遇到生活中的负性事件而产生消极情绪时,常常倾向于采用回避或压抑的方式。但压抑本身会造成更大的压力,损害身心健康。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明显,自尊心强。在遇到生活中的负性事件时,如人际冲突、考试失利、适应困难等,常常选择自我压抑,不愿向老师和家长寻求帮助。再加之因学业成绩差引发的负性情绪较多,他们更需要合理宣泄情绪、释放压力。表达性写作能够使中职学生重新审视引发消极情绪的事件,释放压抑的情绪,从而缓解压力。另外,表达性写作需要学生独立完成,较为私密,适合特别在意他人评价的“青春期群体”。
  第二,促进认知改变,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个体在进行表达性写作时,往往会反思过去经历的事件,重新审视自己当时的看法和做法,由此引发认知改变。因认知改变,情绪也得到调节,当下一次再面对类似事件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便得到提升。中职学生在面对压力事件时,情绪控制能力较弱,在非理性认识的指引下常冲动行事。表达性写作能够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培养理性思维,进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增强心理弹性,塑造强大内心。
  暴露疗法认为,将个体安全地暴露在引起个体强烈反应的刺激前,个体便能够逐渐减弱对该刺激的反应,直至适应。当个体对自己的创伤经历进行回忆和书写时,就是一种安全的暴露,能够帮助个体提升适应性,减少消极情绪反应。中职学生因学业表现不佳,自我评价较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在面对生活事件时,常常更为敏感。表达性写作能够帮助他们减弱消极情绪反应,增强心理弹性,塑造强大内心。
  第四,提升自我调节能力。
  个体在进行表达性写作,回忆积极事件或消极事件时,通常会探索自身情绪来源,从而制定相应的改善目标,并推动目标达成。这一过程能够提升个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中职学生认知能力相对较弱,容易片面、绝对地看待问题。表达性写作练习能够帮助他们探索引发自身情绪的来源,增进自我认知,提升自我调节能力。
  三、表达性写作的实践
  表达性写作的标准范式由Pennebaker与Beall设计,又称自由式写作范式。这一范式要求参与者对指定主题进行连续3~5天的写作,每天写作15~20 分钟,写作时无须顾及拼写、文体和语法[6]。本研究在保留核心框架下对表达性写作的标准范式进行了适合学情的调整:以周记为写作载体;每天写作改为每周写作;连续3~5天改为一个学年;写作环境由实验室改为家中。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确定载体形式――周记
  直接对全体学生进行表达性写作心理干预,可能会让学生或家长误解,产生抵触心理。楸泶镄孕醋餮罢沂屎系脑靥澹能够有效避免霍桑效应。本研究采用的载体是班级周记。写周记是常用的班级管理方法之一,学生并不陌生,且能够有效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情况,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另外,写周记与表达性写作在形式上具有高度相似性,都是纸笔书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表达性写作就是更具针对性的、有更多应用规则的周记。
  (二)制定规则并实施
  对我校(杭州市中策职校)某个班的学生开展为期一学年的表达性写作训练,共计34次。在正式进行表达性写作之前,由班主任告知全体学生每周末回家需要完成一篇周记。周记的内容可在给定的主题中自主选择,写作时无须顾及文体和语法,且内容会被严格保密。如此安排的原因在于:相较于教室,学生在家中更放松,更容易投入进去,表达会更真实,干预效果更好;周末期间完成,时间充分,不易受课后作业影响,可尽情表达;考虑到班级管理的整体性,需要全员参与。不采用实验组与控制组进行对照的方式,而采用前后测对比的方式,对比实施表达性写作前后,班级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的变化;表达性写作的心理干预效果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定期进行表达性写作训练效果更佳,能够延长干预效果,且写作时间越长、次数越多,效果可能越好[7]。
  (三)选择写作主题
  表达性写作通常以问题为主题,即以让参与者产生心理困扰的问题为主题,目的是解决问题。首先,根据青少年生活事件问卷的调查结果,提炼出青少年中最常见的负性生活事件,并结合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对写作主题进行大致归类。本研究将写作主题大致归为以下几类:人际关系、学业压力、家庭问题、情绪情感、重大事件(如亲人去世等)、考试焦虑、躯体疾病、手机使用,供学生自主选择。若学生连续选择某一主题进行持续表达,则该问题可能为其生活中的主要困扰。另外,也可结合班级日常管理或班级公共事件确定主题,例如学生的恋爱问题、手机游戏成瘾问题等。
  (四)反馈与记录
  表达性写作标准范式不要求反馈,因为不恰当的反馈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本研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有与教师进行交流的需要,有些学生会在写作训练过程中提问,想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故本研究采用不反馈与积极反馈两种方式,仅对有反馈需要的学生进行积极反馈,鼓励学生真实表达自我。另外,对每一位学生每周的表达性写作内容进行简单记录,主要包括三个维度:情绪(积极、消极)、认知(理性、非理性)、写作主题的选择。这样一来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情绪变化情况,对于情绪持续低落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及时给予帮助。还可以借此了解班级学生认知的变化,对普遍的非理性认知,可以采用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教育引导。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非理性认知,可采用谈话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教师还可通过学生对写作主题的选择,了解学生的困扰主要集中在哪一方面,从而在现实中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表达性写作训练的效果
  经过一学年的表达性写作训练,取得了如下积极效果。
  第一,班级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提高。
  我校在每学期初会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对比不同学期心理健康筛查结果,实施表达性写作训练后,心理测试(MHT、PHQ9)结果显示,班级心理问题检出率下降,学生负面情绪、适应不良行为均得到改善。各科教师反馈,相较之前,班级整体氛围积极向上。多位家长表示明显感觉到孩子变得更加外向和开朗,对学习和生活更有信心。结合心理筛查数据、各科教师及家长的反馈来看,实施表达性写作训练后,班级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高。
  第二,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中职学生由于学业表现不佳,在学习上较少主动与教师沟通。在实施表达性写作训练之前对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表示“自己没事不会主动找老师,与老师沟通较少”。在实施表达性写作训练后,能够明显观察到班级学生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在扩大和加强,学生逐渐能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包括对学业的看法、目前所遇到的困境、自身家庭问题和情绪情感困扰。这些自我暴露体现了学生对教师的逐渐接纳,师生关系由此更加和谐融洽。
  第三,班级管理轻松有效。
  表达性写作训练不仅提高了班级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还能够帮助班主任发现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例如,有学生的周记中反复提及自己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困境,班主任通过具体指导,帮助该生提高了人际交往水平,成功融入班级。
  总体来看,在本研究中,学生反映出的亲子关系问题、恋爱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较多。此外,在写作训练中,常常发现多位学生表达的内容相似,这可能就是班级学生面临的普遍问题,或对于某一问题、事件的普遍看法和感受。例如在考试前夕,考试焦虑问题被多数学生提及。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研究者开展了一堂心理解压班会课,帮助学生正确面对考试压力,缓解焦虑情绪。
  综上所述,表达性写作训练非常适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使用场景,能够缓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不足与学生寻求帮助需求上升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表达性写作训练,获得个人成长与自我疗愈。从使用方式上来看,表达性写作自由灵活,方便简单,便于实施。以周记为载体,不会给学生带来过多的学业压力。学生问题常常具有普遍性与相互传染性,主题式的表达性写作训练能够聚焦班级某一具体问题,有助于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从隐秘性来说,表达性写作能够充分保护学生个人隐私,学生能主动表达,自我开放的程度更高[8]。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运用表达性写作训练,能够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落地,助推班级建设与管理,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傅小兰,张侃,陈雪峰,陈祉妍. 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2]俞国良,张哲.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特点及对策考虑[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1):12-17.
  [3]俞国良,靳娟娟. 我国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分析:来自调研的证据[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1(2):48-58.
  [4]张信勇. 写作疗伤[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5]应梦珍,胡瑜. 表达性写作的治疗效果研究[J]. 心理学进展,2014,4(4):649-656.
  [6]Pennebaker J W,Beall S K. Confronting a traumatic event: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inhibition and disease.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1986,95(3):274-281.
  [7]郭薇,曹慧,周明洁. 表达性写作应用在学生群体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25(6):1197-1202.
  [8]王永,王振宏. 书写表达及其对身心健康的作用[J]. 心理科学进展,2010(2):314-321.
  编辑/于 洪 终校/黄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45709.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