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核心素养的水平二足球运控球单元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孙剑阳 谢燕飞

  摘 要:足球项目是小学阶段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立足核心素养,创设“学、练、赛、评”一体化的单元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分析与解决足球比赛问题,真正让学生掌握结构化的知识与技能,形成高阶体育思维,习得运动技能。
  关键词:核心素养;足球运控球单元教学;水平二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23)01-0060-0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大概念、大单元、大主题为载体架起连接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的桥梁,课程改革的核心依旧是高质量课堂教学[1]。以体育课程为例,潘建芬教授进行了大单元教学设计初探,阐明大单元教学设计是贯穿学期、年级、水平或学段的大单元“线”的设计[2]。就小学阶段体育教学足球项目而言,教师需将素质提升与兴趣培养相结合,站在更高的视角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集中整合、分配,以加强教学整体性(图1)、系统性和有效性。
  一、教学目标有指向
  学习运控球单元目的不在于运球绕桩,而是以该主题单元为载体提高“认知―分析―选择―决策”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图2)。
  (一)认知:为什么运控球
  敢于控球、不逼迫自己传球是运控球单元教学的基本理念。在足球场上,学生需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度确保球的安全。同时足球也是串联队友彼此联系的纽带,故需确保己方掌握控球权,也就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
  (二)分析:带球去哪
  独立地思考,寻找空当。在保持运控球的基础上,带球去往何处是学生乃至部分教师都不曾考虑过的问题,比赛场上没有障碍物,只有瞬息变化的对手和稍纵即逝的空当,通过迅速思考反应判断发现场上空当是运球去哪的重要理念。
  (三)选择:选择什么技术
  自信地选择运用技术。学生在保持球权发现空当的基础上,第一时间选择最合理的运球技术达到占据最佳空当的目的,是获得比赛胜利的关键。
  (四)执行:实际技能运用
  勇敢地执行,占据空当。基于上述发现与思考,学生通过多次尝试和碰壁将运球至对方空当并尝试向前推进超越对方防线。通过自我验证对于运球技能的理解获得游戏胜利、占据比赛先机,最终积累成为成功经验。
  二、模块主题全覆盖该单元以运控球形式作为划分依据,共设四大模块(图3)十二个教学主题。
  通过上述形式的单元课程主题划分,在水平二阶段学生通过三、四年级两个学年的学习,基本可以达到全面学习足球运控球技术,提升足球运球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有进阶
  足球运控球单元教学(表1)是改变机械学习,转向深度学习、挑战学习的基础保障。学生通过单元学习可以达到以下四个维度的进阶提升。
  1.运球意识。遵循“保持控球―识别优势―从优势中获利”的逻辑顺序,思考由单一到复杂,决策由保守到冒险。
  2.身体活动。遵循W生踝关节
  “背伸(正脚背运球)―外翻(脚内侧运球)―内翻(外脚背运球)”,控制身体、控制足球难度由易到难。
  3 .技术掌握。遵循“贴身带球(保持控球)―带球跑(获利)―带球变向(躲避防守)―带球转身(另辟蹊径)”,运控球观察范围,范围由小到大,控球距离由近到远,习得技术难度由易到难。
  4.技能运用。每学期的运控球课程主题由三项运控球形式的6节课构成(四年级下册在原有学习积累的基础上侧重比赛对抗及技能综合运用,故设置两个主题),综合学习提升运控球技术能力。
  四、情境真实有乐趣
  (一)创设真实情境
  构建足球单元课程,其目的在于以大任务(大问题)驱动目标、知识点生成(表2),通过预设活动直指课程所学主题,通过体验技术使用场景及技能合理性运用,让学生在尝试与探究过程中自我探索习得该技术的运用时机及注意事项。
  (二)依托足球游戏
  足球的本质是游戏,让学生在“玩耍”的状态下进行校园足球课程学习,通过全身心参与符合足球运动底层逻辑的足球游戏,在真实的比赛情境中,学习全面的知识内容,最终通过难度递进的游戏和比赛,达到提升足球水平享受足球乐趣的目的。
  以三年级下册《内脚背贴身带球课程》为例,本课要求学生在游戏中运用贴身带球展现出一定的连续性并快速占领场上空当,发展灵敏性、协调性等体能。为此本课的比赛环节设计了游戏:“抢车位”(表3)。游戏规则要求:男生女生各20人,在九宫格(20×30米)内每人运控一球,哨声开始后不得在原地停留,哨声结束时所有学生将球踩停,单一格内人数少的学生获得胜利。这个游戏中,既解决了体育课参与人数众多的问题,又同时利用人多球多场的“优势”提升了学生处理复杂场景下运控球快速判断与决策的能力。
  五、多种评价有依据
  以专项游戏为“始”,以足球比赛为“终”。首先根据每节课的学习主题划分为若干进阶维度,其次以学生课堂学习情况与表现作为依据评价标准进行量化评价,形成以下可以量化的评价机制(表4):技术练习(技术评价)―游戏表现(意识评价)―比赛表现(比赛评价)―综合评定(素养评价)。定量评价以客观测试、教师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以学生自评互评、比赛表现评价为主,目的在于学生通过观察他人卓越的表现情况,提升自我的运球意识及鉴赏眼光。
  六、课后反思有支架
  在学习过程中项目核心素养养成尚且处于游离状态,例如足球技术测试满分、游戏表现优异、比赛能力突出的学生不一定具备与其优异成绩相匹配的高素养,即有经验无体验,有能力无德行。为此需要教师给予学生课后反思支架,这有利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知识、技能、问题、情境、学习、练习、比赛、评价等结构化、进阶式的教学设计和组织。
  1.描述课堂场景:回顾课堂情境,有助于学生加深技能运用场景印象。
  2.总结游戏攻略:反思游戏过程,形成自己独到的游戏理解,有助于学生加深技能运用的印象。
  3.自评互评比赛得失:回顾技能运用场景,同时用欣赏的眼光发现比赛中自己和同伴的闪光点。所有的赛后评价都是指向技术和战术的评价,然而其背后都是对自我和队友的体育精神的评价,给予胜者掌声和祝贺,给予败者鼓励和安慰,是凸显胜者胜不骄败者败不馁的素养体现。
  体育课堂足球不是竞技足球,而是趣味足球、游戏足球、教育足球,通过学习《足球运控球单元课程》,学生在锻炼身体素质、发展专项技能的基础上,懂得并遵守足球比赛规则,从“看热闹”逐步提升为“看门道”,养成运动习惯,培养足球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雁飞.大单元教学是体育教学深度变革的必然[J].体育教学,2021,41(10).
  [2]潘建芬.大单元教学设计初探――以体育课程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18,26(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45775.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