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体育问题化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司令 王妙香

  摘 要:体育课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在小学体育课中以问题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提高课堂实效性,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为了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落地问题化教学,本研究具体阐述了小学体育问题化教学的概念界定、构成要素,提出了“问题设计链条化、问题创设情境化、问题实践探究化、问题解决长程化、问题拓展创新化”五个实施策略,并以《双人合作跳短绳》一课为例作具体说明。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育课;问题化教学;问题链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3)01-0026-04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一部分教师缺乏问题意识,以单一讲授灌输方式开展教学,课堂上为达到速成的知识掌握效果,教师在提问后缺少给学生探索答案的时间与空间。同时,存在着问题深度的浅层化现象,课堂上充斥着诸如“是不是、对不对”等无效的问题互动,导致学生思维僵化,抑制了学生思维持续性发展,难以启发学生深度思考,影响了学习效果。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坚持问题导向,强调注重教学方式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解决体育与健康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1]。开展体育问题化教学是提高体育课堂实效的内在诉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开展问题化教学,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从儿童视角进行单元、课时教学设计,以“四何”问题为基点,围绕单元基本问题设置学习支架,通过建构“问题链”,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立足体育学科活动,引导学生抓住问题本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一、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体育问题化教学概念界定
  本研究的小学体育问题化教学是指聚焦单元核心问题,将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链状子问题贯穿于教学之中,开展基于身体练习的实践探索,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促进优良品格养成的学习过程。小学体育问题化教学强调聚焦核心问题,实现“简单而通透”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动作的原理与练习的目的,帮助学生学会技能;关注深度问题,创设“好思且乐动”的氛围,在“勤练”中“会学”;探索情境问题,帮助学生亲历“发现、发生、发展”的完整过程,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练、赛、评”一体化。
  二、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体育问题化教学要素与策略
  在体育问题化教学研究实践中,根据问题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过程,总结了体育问题化教学的五构成要素,即问题的设计、创设、探索、解决与运用、拓展与延伸等。为提高教学中设计与实施的有效性,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即问题的设计链条化、创设情境化、实践探究化、解决长程化、拓展创新化。
  本文将结合水平一(二年级)《双人合作跳短绳》一课,具体阐述问题化教学策略,本课的教学设计如表1。
  (一)问题的设计策略:问题设计链条化
  问题设计链条化是指从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及原理出发,充分把握教材中单元、课时的重难点,以整体性、结构化视角聚焦单元核心问题,通过构建问题链,帮助学生搭建解决问题的支架,通过问题与问题之间所呈现的螺旋上升关系,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例如,在《双人合作跳短绳》一课所在的“发展跳绳能力的游戏”单元中,依据此要求设计了问题链,以问题引领,选择课时内容(图1)。
  在课时问题设计中,聚焦核心问题,依据循序渐进、由分解到完整的教学原则,根据体育运动结构与原理,分别设计若干子问题,以子问题为引领,设计相应的练习环节,指向并服务于解决课时核心问题。
  本课例中,教师建构问题链如图2,以问题为引领,设置课上的练习手段。
  (二)问题的提出策略:问题创设情境化
  麦卡锡提出4MAT模式,采用“四何”问题分类法,即“是何、为何、如何、若何”[2]。问题化教学设计中,聚焦“四何”问题,强调问题与知识、认知的关联度,在符合学生认知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发展性的眼光,用有层次性、结构化、可持续性的“四何问题”贯穿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问题链的建构,达到知识的有效掌握、迁移,实现知识间的连续建构。
  在本课例中,设计了四个如何问题与一个若何问题,通过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表2)。
  基于小学生的年龄和身体特点,教师还应充分考虑将问题的深度与问题的提出方式有效融合,积极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例如以语言、实物、音乐、角色代入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参与问题情境探索与挑战的积极性。
  本课例中,以“如何问题”进行教学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活动。以“若何问题”进行提问“还有哪些双人合作跳短绳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实践创新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例如:在“双人十字跳”环节中,教师与一名学生共同进行展示,教师特地采用错误的示范,以不同步的“双人十字跳”,创设问题情境:
  师:请同学们观察老师与同伴能否完成双人同时起跳、同时落地?
  (师生示范后)
  师:我们完成了吗?
  生:没有(十分兴奋,跃跃欲试)。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帮忙,怎么做到双人同时起跳呢?练习后把你们讨论的小妙招分享给同伴们。
  (学生练习后)
  生1:我们手牵着手,同时起跳。
  生2:我们两个人同时喊“1、2、3跳”,就成功了。
  师:同学们真聪明,通过身体语言、发出“1、2、3跳”等信号能够达成两人同步起跳的结果,多练习后会更默契。

  (三)问题的探索策略:问题实践探究化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因此,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与解决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在身体练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应以问题驱动,帮助学生在身体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同时,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过程性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练习的过程中,既保证课堂的运动密度与强度,又能帮助学生在练习中l展基本运动技能与体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课例中,教师设计指向开展身体实践探究的问题,以问题驱动学生开展身体练习实践,学生双人一组开展练习,通过多次的尝试、试错,探索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在双人同步起跳”环节中: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讨论出了如何双人同步起跳,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双人同步的连续跳跃呢?请同学们想想各种办法,并在练习中检验,找出最好的办法。
  (练习与讨论后)
  生1:我们两人跟着老师播放的背景音乐一起跳跃,就能同步了。
  生2:我们两人起跳前互相示意,跳跃时一起喊“1、2,1、2”,就能同步。
  师:同学们太棒了,想出了各种不同的办法,还在实践中检验了办法的可行性。
  (四)问题的解决与运用策略:问题解决长程化
  问题的解决长程化是指在问题设计过程中,具有长程化意识,考虑学生是否经历:问题的提出―探索―解决―运用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开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合作探索、竞赛、相互评价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基础知识与技能得到巩固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形成健康行为与良好的体育品德,实现培养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的目标。
  在课例的四个练习内容中,学生均经历了问题的提出、探索、解决的完整过程(图3)。
  本课例的五个环节练习中,学生均经历了问题的提出到解决的完整过程,从中学会了“节奏一致,默契配合”,掌握双人跳的方法。实现了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与体育品格,实现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图4)。
  (五)问题的拓展与延伸:问题拓展创新化
  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的运动能力主要体现在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掌握与运用。为帮助学生学会并运用已有的动作技能,教师应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因此,这里的“问题拓展创新化”是指在学生现有的知识与技能及现有的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资源,教师以“若何问题”进行提问,设计迁移式的问题,如“还有哪些方法?还能创造出哪几种练习方式”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继续开拓创新练习的办法。
  例如,在“自主创编”环节中:
  师:双人一带一跳合作跳短绳的动作要领是什么?
  生:节奏稳定、一致,手脚配合协调。
  师:除了一带一跳,同学们还能创编哪些合作跳短绳的练习办法?请大胆地思考。
  (练习与讨论后)
  生1:可以双人各持绳的一端同时跳。
  生2:双人各持绳的一端同时跳,还能在跳跃中尝试着进出绳。
  生3:我们还可以三人、四人一组合作跳绳。
  师:同学们想象力真丰富,通过多样性的练习,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跳绳的技巧,希望同学们将创新精神拓展到学习与生活中。
  三、结语
  小学体育问题化教学强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这对转变课堂教与学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问题化教学是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如何针对不同的课型开展有效问题设计,如何处理师生围绕问题交流互动与保持课堂的练习密度与强度之间的矛盾等仍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王陆,彭W.2015-2019年中小学课堂高阶问题特征图谱[J].电化教育研究,2020(10).
  [3]于素梅.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建构[J].体育学刊,2017,24(04).
  [4]赵富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生成维度[J].体育文化导刊,2019(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45783.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