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有效提高学生科学核心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熊瑶

  〔摘 要〕 2022年3月25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其中《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课程标准》)的发布,为小学科学课程的变革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课程标准》对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学科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质量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做了重大调整,学科教育的重点已集中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全面发展的人”提出了具体实践要求,旨在培养发展有责任担当、敢于实践创新、具备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的现代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本文就小学科学课教学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 小学科学;核心素养;提高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03-0127-03
  《课程标准》的出台,掀起了科学课程改革的浪潮。科学课程是人类研究自然、发现自然规律的重要课程,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为技术和工程领域提供理论研究的基础,还能够促进科学、技术和工程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发展。而小学科学课程的变革设计,更是为小学生认识和了解自然与社会提供了独特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科学课程教学重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价值观,进而让他们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小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一、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的义务教育科学新课标,更加注重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品格和能力,这也意味着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从学科教育到人的教育、从知识教育到素养教育的转变。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型育人方式和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发展小学生的关键品格和必备能力,促进现代化教育逐渐朝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方向发展。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促进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让小学生在了解必要的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知道基本的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清楚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和促进作用。与此同时,通过发展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还能使小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的科学理论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在“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养发展”“聚焦核心概念,精选课程内容”“合理安排进阶,形成有序结构”“激发学习动机,加强探究实践”“重视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调整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提高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一)设计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属于新课改教育变革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中,采用情境化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其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将科学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另一方面能够将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发挥教学环境和教学主体对科学知识认识的双重作用,而且学生在参与情境、体验情境的过程中,通过完成情境教学中的有关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实际教学的有效性,在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知识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让其感受到科学世界的精妙。不仅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还能感受到参与情境活动的喜悦,提高小W科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科学探究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比如在教学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中“各种各样的运动”这一内容时,便可以就“不同的运动”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大屏幕为学生展示过山车、秋千、赛车、跷跷板和钟表等相关事物的运动,通过让学生置身于视频中的物体运动中,直观感受物体的运动,从而引导学生探究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是如何运动的。在完成对视频中事物运动的方式进行探讨后,便可以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在做运动,并对这些被整理出来的运动物体进行观察和比较,探讨它们的运动形式是否一致。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便能置身于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中,展开科学探究和讨论,在更好地发挥其科学课堂主体地位的同时,确保他们能够将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同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对科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促进其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不断发展。
  (二)进行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鼓励和支持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参与科学实验研究的同时,应注重对小学生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促进小学生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动手动脑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科学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不断提高。而且,以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进一步深化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教师要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思考、探究、猜想和推算实验结果或原理,以便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探索精神和良好的科学素养。确保小学生在一次次的实验碰壁和一次次的思维突破中,其科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比如在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小小工程师》中“制作塔台模型”的实验教学中,教师便可以鼓励小学生参与实验环节,结合上节课学习掌握的制作塔台设计图和标准,完成塔台模型的制作。为了提高小学生实验制作的高效性,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比如:“塔台搭建的正确顺序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底座搭建、侧面搭建再到整体搭建”)在制作塔台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往往会存在连接处不牢固的情况,由此使得塔台搭建存在问题。针对这一实验问题,教师便可鼓励学生就设计图纸进行分析思考,找出其中存在的需要改进的部分,并且思考将两根吸管连接处固定牢固的方法。通过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塔台设计方案进行塔台制作,教师在学生出现科学实验问题时积极引导其思考和探究,能够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三)引导学生创新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尤为重要。教师对科学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创新,能够在发挥小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方法完成科学实验活动,打破传统的科学教学模式束缚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的问题。教师对小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苗头应持鼓励和支持态度,并在其进行科学探究想象时予以正确引导。这不仅能帮助小学生拓展科学思维能力,使其学会运用不同的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科学问题,而且,肯定和鼓励小学生发展创新思维能力,还能增强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和自信心,有利于学生能够始终保持科学知识学习和探究的热情。
  比如在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比较与测量》中“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运用尺子和测量纸带测量物体。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以多样化的方式对课本的长度进行测量,思考除了尺子和测量纸带以外,还可以使用什么方法来测量身边的物体。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创新思维。学生A在利用尺子测量橡皮后,又用橡皮的长度来估计课本的长度。教师针对学生A的创新思维举动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自信心,还能帮助其更好地发展创新思维和科学思维,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知识探究的兴趣,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小学生科学创新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四)组织实践活动
  开展课外实践探索活动,是小学生发现科学、认识科学、走近科学和运用科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带领小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实践,能够让小学生近距离感受生活中的科学,发现学习科学的乐趣,拓宽课堂教学,使得室内教学延伸至室外。应鼓励小学生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科学世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意识和能力,促进小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能力的发展,加深其对课堂基础科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运用能力。
  比如在开展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光》中“光的反射现象”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户外科学探险活动,比如,可通过让学生对校园中的小水坑反射太阳光、水中的倒影、汽车后视镜、灯下看书纸能反射灯光、在镜子能看到自己等现象自行探索,了解和掌握生活中的“光的反射”原理。从而促使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不断发展,在巩固其基础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探究生活中的科学奥秘,不仅能够将教学课堂延伸至户外活动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培养小学生探究科学、勇于发现科学的探索精神,促进小学生的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不断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的现代化教育发展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学更应注重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通过让小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活动等有更深刻的认知,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中的科学,还能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创新、实践操作等能力,为其科学素养的发展提供支持,也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新课标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霞,张荻,胡卫平.核心素养价值取向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8(5):99-104.
  [2]邵朝友,周文叶,崔允t.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国际经验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8(8):14-23.
  [3]郑毓信.从“整合数学”到“整合课程”:“学科视角下的核心素养与整合课程”系列之二[J].小学数学教师,2019(2).
  [4]辛涛,姜宇,林崇德,等.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8(6):3-7.
  [5]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5-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45870.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