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利用连环画提升学生写作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黄俊

  [摘 要]连环画图文并茂,是学生喜欢的一种阅读素材。教学中,引入连环画阅读,是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补充。而利用好连环画丰富的题材内容、生动的表现形式开展教学,对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是大有裨益的。教师可通过连环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丰富学生的写作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等,助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连环画阅读;作文教学;写作兴趣;想象力;写作形式;写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1-0090-03
  连环画,又叫“小人书”,因其题材、内容多样,图文并茂,兼具艺术性和通俗性而备受学生喜爱。时下,将连环画阅读引入课堂,既是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补充,又可发挥其独有优势,助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一、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首先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语文新课程理念强调,写作教学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丰富写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由于年龄小,小学生对故事感兴趣。因此,利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连环画多以生动的故事为内容。教师可以借助这些素材,引导学生读故事、说故事、写故事,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读故事
  连环画将几十幅或几百幅画面连接在一起,把故事完整地叙述出来。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古往今来的社会风情、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等,都跃然纸上。画面直观形象,可以将原先阅读文字时无法理解的内容显而易见地展示出来。通俗易懂,增强了连环画的吸引力。
  根据各年龄段特点,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连环画读本。教师可以从故事性、篇幅长短、学生年段识字量、认知能力以及与教材的互补性等几个方面加以考虑。例如,学习《纸的发明》一课,可以补充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连环画。通过阅读,学生进一步了解纸的发明的具体的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这套连环画的阅读,学生还进一步了解到中国古代在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方面的杰出成就。在完成课后的选做题关于张衡、祖冲之的资料查找时,教师也可以推荐相关的连环画。连环画的阅读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说故事
  写作是将人的内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表达提出这样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第二学段(3~4年级)“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连环画非常适用于讲故事。学生可以借助图画记住故事内容。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安排有“听故事、故事”,要求学生根据《老鼠嫁女》的8幅连环画讲述故事内容。图文结合,便于形象化记,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达到训练效果。 除了课内训练,课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有选择地安排学生通过阅读连环画,开展说故事的活动。对低中年段的学生,可以安排篇幅较短的连环画;高年段的学生,可以安排篇幅较长的连环画。教师也可以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安排连环画阅读。例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童话故事单元。笔者在教学完整个单元后,要求学生再读一些童话故事,然后在班级开展“童话故事大王”的讲故事比赛。学生阅读兴趣浓厚。不过最引人注目的是,几位手捧连环画阅读的学生。他们中有读《安徒生童话》的,也有读《舒克和贝塔》的。在随后的讲故事比赛中,这几位学生也脱颖而出。课后,他们手中的连环画一时竟成了同学们争相阅读的“香饽饽”。这时,阅读连环画成了班级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三)写故事
  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故事单元,其中有两篇是寓言故事,另两篇是民间故事。简要复述故事、尝试编故事是这一单元的教学要求。在民间故事《枣核》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将连环画《枣核》与课文结合起来供学生阅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课文结尾处写道:“满堂的人慌了起来,跑上前去照顾县官,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连环画读本中将这一句生动地用画面展现出来。结合课前的训练要求,笔者提问:“县官会就此罢休么?”学生跃跃欲试,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笔者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将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因为之前学生借助连环画生动形象的画面,已将人物更加深刻地印在脑海中,在续编故事时,头脑中自然就会出现类似连环画的一幅幅画面,这有助于学生续写故事。在学生讲述之后,笔者引导学生用连环画的形式,将所续编的故事呈现出来。最后,安排几个学生为一小组,讨论怎样将绘画内容表达出来。这种形式的写作,学生兴趣浓厚,写作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二、培养想象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低中高学段关于写的训练中分别要求“写想象中的事物”“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可见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连环画主要凭借细腻多彩的图画,描述了具体生动的形象。阅读连环画,可以逐步培养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一)由画面到文字
  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景阳冈》一文,全文2400字左右。而连环画出版社出版的《课本绘・中国连环画小学生读库》系列中的《武松打虎》一册,用了17幅图画、1000字左右就将这个故事完整地表现了出来。故事耳熟能详,课文读起来还是稍有难度。为增强趣味性,在教学中,笔者尝试将连环画读本和课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描述最精彩,也最为紧张刺激的莫过于武松打虎的片段。连环画用了8幅图画将这一场景展示出来。教材的课后练习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如何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呢?笔者在教学完武松打虎的部分后,再结合8幅画面让学生开展学习。先根据画面,对照课文,找到每幅画相对应的描述语句;再在反复熟读文字的基础上,对照画面,进行尝试性复述;最后,让学生完全脱离图画,展开合理的想象,展开创造性复述,比如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展开想象。在借助图画开展复述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二)由文字到画面
  在《课本绘・中国连环画小学生读库》系列《武松打虎》一册中,并没有将原文所有描述武松打虎的文字呈现出来。但有的语句、文字在表现武松的勇猛、灵活、机智方面不可或缺。例如,课文第6自然段中的句子“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第一句通过对武松动作的正面描写,突出了武松机敏灵活,一个“闪”字,看出武松的临危不乱。第二句通过对老虎的描写,从侧面展现出武松的武艺高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连环画的形式将这两段文字描述的画面展示出来。学生可以是模仿原来连环画的风格进行创作,也可以以自己喜欢的风格来表现。推广开来,可以尝试将连环画和课文对照,由学生自由选择某处文字,然后配上图画。这样,学生对文字的阅读将会融入自己想象的画面。这样的训练,对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三、丰富写作形式
  连环画画面生动直观、表现形式多样、主题内容丰富,极大地丰富了写作素材。为此,教师可以借助连环画本身所具有的诸多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
  (一)看图作文
  笔者一般一周给学生教一节连环画阅读指导课,然后和他们一起创作连环画。这一做法受到了学生的一致欢迎。在学习完王维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笔者出示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唐代诗歌故事》连环画中《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后6幅图画。这6幅图画主要表现的是重阳节到来时,人们扶老携幼,或欢乐相聚,或结伴出行;王维独自一人,目睹眼前一切,怀乡思绪油然而生。在指导学生读图后,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开展合作:根据画面内容,创作与之匹配的文字。不一会儿,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 学生观察画面的重点不同、语言表达能力不同,最后呈现出来的语言也不同。借助画面,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古诗学习与作文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得轻松,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二)图文共创
  利用图文共创的形式开展写作训练,可以排除单纯文字写作的枯燥感。教学中,可以把全班分成若干个组,每组4人,周一到周四每人轮流写一篇。第一个人写好后,根据文章的内容配上相应的图画,然后交给第二个人进行批改、评分。到周五时,每组由组长交到教师手里,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比如学完小古文《守株待兔》,就有学生将一个简短的寓言故事写成了一个4个段落的小故事。每一段文字还配上了一幅图。比起教材中的一幅插图,就丰富一些。这样先从简单的故事写起,文字不多,画面不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虽然学生的作品还显得比较稚嫩,绘画也不够完美,但能让学生真正经历学习的过程。学生通过写作再进行绘画,一来锻炼了写作能力和绘画能力,二来形式活泼,做起来有兴致,一举两得。随着训练的逐步深入,故事的篇幅可以逐u加长,画面的幅数也可以逐渐增多。
  (三)写读后感
  课堂上,每当电子白板屏幕上播放连环画,教室里都格外安静。学生被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吸引、为一位位英雄人物赞叹。故事看完,他们意犹未尽。他们会有一些想法,或是对故事结局,或是对书中人物,且每个人的思考、想法都不尽相同。除了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出这些想法,笔者还经常让学生写一些读后感,并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组内互批,再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进行交流、展示,甚至是展开辩论。例如,学习课文《海的女儿》时,笔者将连环画《海的女儿》带进课堂。因为教材是原文的节选,阅读连环画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全文的阅读。学生读得津津有味。读完之后,他们有话要说,为此笔者布置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和美人鱼说说心里话。在交流中,学生展示了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美人鱼是值得赞赏的,有人认为美人鱼这样做不值得。通过进一步讨论,大家认为:不自私、为他人着想是值得的。这样的训练,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掌握写作方法
  (一)看画面,学观察
  连环画的创作,要求画家具备相应的生活底子,掌握相应的创作素材,并展开充分的想象;需要画家在画面构图、人物造型、肢体语言、表情演绎、环境道具等诸多方面精心设计,组合出一台可看的“戏”。
  阅读优秀的连环画作品,学生能获得观察能力的逐步提高。例如,指导阅读赵宏本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孙悟空回到花果山后,一直惦念唐僧一行,但听说八戒来了,却有不同的表现。此时,画家的笔下是如何通过细微的表情绘画,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的。通过观察画面的细节,获取相关的信息,这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观察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读脚本,学表达
  连环画主要由画面和文字两部分组成。这些文字被称为连环画的脚本。由于篇幅所限,连环画的脚本最基本的要求是要精炼概括,要用凝练的语言去表现画面的内容。好的连环画脚本能够精炼、完整地叙述故事情节。阅读连环画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如何将语言表达做到生动凝练。
  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课文《牛郎织女(一)(二)》共计有3400字左右。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连环画《牛郎织女》脚本文字合计1300字。教学时,引导学生将连环画和课文对照阅读,看看连环画的脚本对原文做了哪些取舍,体会连环画文字的精炼。通过对比,学生发现:脚本对原文合理缩写、适当改写,而又保持原汁原味。据此,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将之前学过的《猎人海力布》做成一本连环画,由你来设计脚本,你将如何去做呢?”学生积极投入,进行创作。一节课不到的时间,一篇篇个性化的脚本新鲜出炉。这样的活动,学生兴趣高,效果好,达到了训练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林阳.小人书 大人物:中国连环画大家群英谱[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
  (责编 韦淑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45967.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