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新课改的语文教学方法适应性改革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丽

  摘要: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文素养具有关键性作用,受到高度重视。新课改背景下,广大语文教师都在积极探索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方法,将其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养成独立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基于新课改的语文教学方法适应性改革进行探究,旨在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促进语文教学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适应性;改革;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6-0113-04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受教育水平在逐步提高。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对学生的一生影响极为深远。语文学科是极为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直接影响学生的其他学科学习。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将语文技能训练作为重要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要进行深入思考,不断探索科学合理的语文教学方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基于新课改的语文教学方法适应性改革进行探究,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促进语文教学发展。
  语文课程作为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相互作用的课程,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是每个学生的启蒙课程,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其转换为与其自身生活相关的知识结构,以达到激发情感共鸣、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其人格发展的目的。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方法适应性改革的运用,有四个方面的意义。第一,语文教学方法适应性改革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有着旺盛的好奇心,对于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课堂中的各种知识,都有好问为什么的冲动。在语文教学方法的运用中,教师可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引导他们自主学习,组织他们讨论交流,这既能保持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又能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第二,语文教学方法的适应性改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经过适应性改革后的教学方法更加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讨论交流,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激发。第三,语文教学方法的适应性改革能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语文教学需要有效的课堂互动,而经过适应性改革后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互动热情,使学生积极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第四,语文教学方法的适应性改革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而经过改革后的教学方法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1.语文教学方法适应性改革目标不明确
  语文教学方法的应用与信息技术发展、人们视野逐渐开阔有很大关系。在信息化时代,人们从小就会接触很多知识内容,在这种环境下,语文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进行改革,特别是在教学方法上要进行创新。现阶段,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方法适应性改革过程中目标不明确,将语文教学方法适应性改革作为简单的任务来完成,并没有进行深入探究和创新。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的问题是语文教学方法的应用没有明确标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被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导致教师往往采用一些重复的教学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应试技能。此外,一些语文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再加上教师不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2.语文教学方法适应性改革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学校虽然一直强调加强素质教育,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是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语文教学好坏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教师势必会更重视语文考试相关内容的教学,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还会滋生功利化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适应性改革过程中会把提高学生语文考试成绩放在首位,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难得到提升,素质教育目标很难达成,会出现学生语文考试成绩提高了,而语文素养并没有提升的情况,导致语文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1.对语文教学方法适应性改革的认知存在错误
  部分学校对语文教学方法适应性改革的认知存在偏差,把工作重心完全放在教W方法的研究上,一味地追求教学方法的创新,使语文教学方法的适应性改革“单一化”。语文教学的发展仍然以教学质量为主,以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运用为辅。因此,学校应立足于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加完善的规划,这样才不会违背语文教学规律。
  2.在语文教学方法适应性改革中没有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
  部分学校在语文教学方法适应性改革中没有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导致语文教学方法适应性改革目标不明确。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而语言学习重要的是理解,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尤为重要。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方法适应性改革应把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放在首位,不能为了做“表面文章”过多地运用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改革本末倒置。另外,只学习书本知识同样不可取,书本知识哪怕“吃得再透”也会有遗忘的时候,只有多实践、多应用,才能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3.课堂教学与新课改理念不相适应
  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思想与新时期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相一致,与新时期的基础教育相适应。随着新课改的逐步融入,语文课堂教学力求建立起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难以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导致课堂教学与新课改理念不相适应。
  (1)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新课改强调探索性学习,注重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使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活动,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但是,在探究和体验为主的教学中,新课改理念和课堂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冲突。在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是做到“传递知识”的程度,课程内容不能满足新课改要求。虽然有些教师已经把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上,但在课程内容上,仍然无法摆脱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课堂教学多以灌输方式展开。归根结底,这样的课程仍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核心,其思维主导着课堂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新课改背景下的课程设置强调探索性学习,注重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构建充满活力的动态课堂,就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如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等。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同时,还要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踊跃地回答问题。学生通过主动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活跃。然而,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无法掌控课堂秩序,导致课堂管理混乱,不仅无法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还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有效地规范课堂秩序,确保课堂教学顺利实施。
  (3)评估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索性学习,并不是完全为了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是使学生经历探索性学习过程,增强其学习体验,让其养成积极探索、乐于实践的良好习惯,唤醒其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热情。然而,部分教师对课程的评估侧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而忽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4.“应试教育”对语文教学方法适应性改革的影响
  语文考试虽然对语文教学方法的适应性改革具有促进作用,但其弊端仍不可忽视。学生只为追求成绩而学,短期内成绩会有所提高,但语文核心素养得不到有效培养,这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学生主观能动性必然会下降。
  一直以来,学校在语文教学方面投入大量的教学资源,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距教学预期仍有一定的距离。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方法的适应性改革应注重教学的针对性,这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全面考虑,既要考虑教学内容,又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策略。
  1.教师应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使课堂教学适应新课改要求
  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和吸收。教师如果将课堂教学仅局限于书本中,将学生“关”起来学习,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途径,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真实、多彩、生动的生活中学习语文,构建开放、生机勃勃的语文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机械式的灌输教学转变为自主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倡发现和探索,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关注,积极回应,以调动学生发现、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观念,认真研读教材,既要掌握教材的核心内容,又要有所拓展和延伸,以使课堂教学适应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将语文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要找到教材使用的平衡点,切实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教师要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并通过自学、小组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学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充分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2.注重强化学生的整体认知,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解析
  语文教学方法的功能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知识功能,教师通过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和应用知识。二是能力功能,教师通过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三是教育功能,教师通过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有本质性的理解,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四是评价功能,教师通过教学方法的运用,有效对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因此,基于新课改的语文教学方法适应性改革,要在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解析的同时,注重强化学生对语文内容的整体认知,使用丰富的情境来关联相对应的语文知识内容,同时基于语文人文意义的理解,为学生未来各种相关性知识的学习打下牢固的思维基础。
  3.提升思维水准,对语文教学方法适应性改革进行创新
  首先,教师可以进行对比性语文教学方法创新,以此戆镏学生克服语文学习思维定式。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思维定式,这是客观存在。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需要对语文教学方法适应性改革进行创新,通过科学、合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对比设置,提升学生思维水准。在语文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方式是多样化的,而不是单一的。其次,教师要开发具有结构性的语文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构建语文知识体系。结构性语文教学方法能强化语文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语文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语文教学方法应全面体现语文知识的连贯性、整体性与系统性。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发展性学习,实现促进学生整体感知语文知识脉络、系统构建语文知识体系的教学目标。
  4.注重语文兴趣课程的开发,助力语文教学方法适应性改革
  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注重语文兴趣课程的开发,以助力语文教学方法适应性改革。在开发语文兴趣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内容,以提高语文兴趣课程开发的针对性、目的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体现兴趣课程的内涵,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的思维。
  5.运用丰富多样的评价语言,发挥教学评价作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丰富多样的语言,以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并给予积极的评价,语言要中肯,要富有激励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在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使得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可使用“你的发言非常精彩,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你的想法很好,很有新意”等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肯定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精神。学生如果回答错了,教师可使用“别紧张”“再想想”等鼓励性语言,缓解学生紧张情绪。

  6.注重R字教学,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对于语文学科而言,识字教学非常重要,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识字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识字量,为学生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易错字,引导学生对易错字进行总结归纳,构建易错字数据库,将易错字作为识字教学的重点。同时,教师要注重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在识字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形声字识字法、字理识字法、联想识字法、口诀识字法等,以减少易错字,提高学生汉字书写的正确率。
  7.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的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练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的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练习,是语文教学方法适应性改革的重要部分。在写作练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引导性教学方法为主,注重学生课后自主写作练习。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教师要善于总结学生写作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练习辅导。在学生课后自主写作练习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的习惯,以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
  8.构建情境化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内容的认知度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想提升教学质量,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应性改革,就要构建情境化教学氛围。要构建情境化教学氛围,教师就要深入分析语文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在情境化氛围中学习,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语文知识,学习热情会更加高涨。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方法的适应性改革迫在眉睫。因此,语文教师要在对学生认知水平以及语文学习水平进行全面分析的前提下,结合语文教学目标,对教学方法的适应性改革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使教学方法具有层次性、实用性和目的性,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月香.“新师范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教育课程群教学实践研究―――以宁夏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为例[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2(05).
  [2]刘玉婷.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J].天津教育,2022(10).
  [3]范靖.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2(02).
  [4]黎丽琴.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16).
  [5]伦庆涛.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02).
  [6]李志强.“小学语文教学论”学科建设及课程改革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21).
  Exploration of the Adaptability Reform of Chinese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Li Li
  (Yongchang Town Baihong Primary School, Liangzhou District,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00,China)
  Abstract: Chinese is an important basic discipline, which plays a key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and humanistic quality, and has been highly valu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majority of Chinese teachers are actively exploring way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effect, build an efficient Chinese classroom, enable students to develop a good habit of learning Chinese independently,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hinese.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adaptive reform of Chinese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combination with teaching practice, aiming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Chinese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aching.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reform;primaryschoolChinese;teachingmethods;adaptability;reform;teachingeffectiveness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46185.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