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老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肖向梅 肖海鹰 鲁奇 李琼

  摘要:老区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亲情关怀缺失,学习成绩较差,心理发展不健全,行为习惯较差等。解决这些问题,要弥补亲情缺失,施以家庭温暖;建立家长学校,实现科学监护;促进亲情交流,减少心理障碍;开展多种活动,加强自我教育。
  关键词:老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1-0096-02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我国农村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还将继续,留守儿童现象将会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而老区,地处偏远山区,经济落后,社会文化事业不发达,劳动力外出现象更为普遍,由此引发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就更为突出。对这些孩子如何施以恰当的教育,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教育研究领域中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老区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全国妇联调查统计,目前我国有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占全部农村儿童的28,29%,而老区还远远高于这个比例。我们曾在老区一所学校做过统计,这个拥有l 200多名学生的学校,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多达700多人。这些留守儿童,有的是由爷爷奶奶照顾,有的是由外公外婆照顾,有的是寄养在亲戚家,父母一年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由于缺少父母的亲情关怀和正常监护,再加上委托监护人监护不力或能力有限,导致他们在生活、学习、心理和情感等方面产生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亲情关怀缺失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老区留守儿童大部分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他们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是,由于他们父母长年在外务工,因此无法感受到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与呵护,不能像其他儿童那样得到应有的亲情关怀。由于这种亲情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偏差,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2 学习成绩较差
  老区留守儿童大多是交给爷爷、奶奶或亲戚照顾,由于监护人或者由于年龄大、文化水平低,或者由于要承担沉重的家庭内外事务。时间精力有限,对孩子的学习几乎起不到任何监督作用,因此,不少孩子学习习惯不好,不能完成家庭作业,逃学和辍学等情况时有发生。抽样调查发现,在校就读的老区留守儿童中约有48%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40%的学生成绩中等偏下,10%的学生成绩较好,仅有2%的学生成绩优秀。
  3 心理发展不健全
  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关爱和引导,但由于远离父母,缺少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再加上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不够,从而导致不少留守儿童性格内向、情感淡漠、情绪低迷、心理承受力差、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有较强的孤独感。个别留守儿童内心封闭、不合群,存在抑郁自卑的心理,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4 行为习惯较差
  留守儿童多数是由爷爷、奶奶照顾,在隔代监护下,老人对孙辈的溺爱有加,往往重养轻教,忽视了留守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而父母由于愧疚心理也往往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在孩子教育问题上也是重物质、轻精神,因而容易使留守儿童造成道德缺失,形成一些不良习惯。主要表现在:缺乏自控、不服管教、放任自流、我行我素;不尊敬长辈、不诚实守信、狭隘自私;有的孩子迷恋游戏机。上网成瘾;有些孩子沾染上了赌博、小偷小摸等恶习,严重者甚至有违法乱纪行为。
  二、老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形成的原因
  1 社会因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产生老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原因。农村城市化的进展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产生,使人口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相关教育制度使农民工很难将子女带在身边就学。加之,农民工虽然在城市工作,但收入不高,居无定所,无法承担子女在城市入学的高额费用。因此,城乡壁垒不拆,老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就必将长期不能得到解决。
  2 政策性因素
  政策滞后于社会发展是产生老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老区留守儿童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出现的,是社会发展必然出现的现象。面对这一状况,虽然中央及各级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相关政策,但从总体上看这些政策远远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3 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教育的缺失、错位、不完整是产生老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原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对孩子的性格、品德、价值观的形成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老区留守儿童而言,聆听父母的谆谆教导,感受严父慈母的家庭氛围,无疑是种奢望。欠缺的家庭教育,使孩子的身心发展必然受到影响。
  4 学校教育因素
  目前在老区,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硬件设施滞后,师资力量缺乏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农村学校除了讲授文化课的智育教师外,思想品德教育、美术、音乐、英语、体育等方面的教师比较缺乏;专门的心理教师基本没有,也很少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同时,由于老区教师教学负担过重,一些教师几乎没有精力与学生进行课外交流和谈心。这种缺少特殊性、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老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解决老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对策
  1 弥补亲情缺失,施以家庭温暖
  针对孩子亲情的缺失,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笔者认为,可以让留守学生与父母均在身边的平时相处较为亲密的同学结对子。每当双休日,让留守儿童住进同学家中,吃家庭饭,享家庭之乐;学校在事前也应与这些同学的父母交流,征得他们的同意,在有些方面提出建议。这样,同学的父母视他们如自己的孩子,给他们洗衣服,为他们检查作业,同他们聊天,与他们一块结伴游玩,度过两天真正的家庭生活,让留守儿童享受家庭温暖,感受父母般的亲情。同时,让问题比较突出的留守儿童与老师结对子。老师对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关心,在精神上关爱,在学习上关注,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既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亲情,又使他们易于接受教育。
  2 建立家长学校。实现科学监护
  留守儿童因家庭的不完整或缺失,再加上监护人监护不力,导致学习成绩较差,对成长也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应适时对家长或监护人进行教育方式、方法的培训指导,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笔者认为,应建立家长学校,把留守学生的监护人请到学校,定期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给他们讲留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发展需求,从理论高度给他们以教育指导。同时,引导监护人之间相互交流,让他们与老师交流,与学生交流,让这些监护人懂得照顾孩子的知识,学会教育孩子的方法,做个称职的“父母”,使家庭缺失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此外,学校要每学期召开学生家长会或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议,反馈交流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向家长提出家教方面的建议和意见。这样,可以加强各方面的沟通,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3 促进亲情交流,减少心理障碍
  信息社会,通讯高度发达,虽然远隔千里亦可近在咫尺。学校应对留守学生建立档案,对其父母务工所在地通信地址和联系方式进行登记,方便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的及时沟通。班主任应将留守学生近期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及时通报给家长,并针对这些情况向家长提出具体建议,让家长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进行对话,可以有效地及时解决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留守学生也要提出要求,让他们每周至少与父母通一次话,汇报情况,征求意见。要求他们每月给父母写一封信,表达心里的真实感受,对父母在外辛苦务工供自己上学表示感激。也要求家长及时回信,把在外务工的真实感受和处境告诉孩子,如缺少文化的苦恼、体力劳动的艰辛,等等。通过这种交流,减少孩子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振作精神,努力学习。
  4 开展多种活动,加强自我教育
  学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如书法、绘画、演讲、体育比赛、诗歌朗诵以及社会实践等多种课内外活动,使留守学生的艺术才能得到发挥,特长得以展示,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拼搏,克服困难,磨炼意志,增强集体主义精神,消除孤独感、自卑感,从而不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树立自信心,确立人生新的奋斗目标。同时,树立留守学生中的模范典型,让学生从身边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榜样身上汲取力量,校正方向、检点行为、加强自律。班级应成立学习小组,对成绩差些的留守学生进行帮扶,让他们缩小差距,找回自信。总之,要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责任编辑:邰学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863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