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英国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做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加良

  我参加了2010年广东省中学校长中英合作培训项目,赴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培训学习,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甚多。这里仅就英国教育国际化的一些做法谈谈看法,供同行参考。
  一、英国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做法
  1997年英国大选5月2日揭晓,时年43岁的布莱尔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布莱尔首相一上任便宣布“教育,教育,教育”(Education, education, education)是其执政的重中之重,大举实施教育改革。其力度之大,在发达国家中堪称少有。
  1999年,英国政府宣布启动“布莱尔首相计划”。该计划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吸引国际学生到英国学习,打造英国教育品牌。第二,扩大政府奖学金,资助有潜力的未来领导人到英国学习。第三,扩大留学生就业的范围,为留学生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第四,简化透明签证程序,方便招收境外学生。借助英语这一世界通用语言的独特优势,“布莱尔首相计划” 积极实施国际教育战略,其核心就是推进英国教育国际化,“打造世界级的教育”(the world class education),确保英国在国际教育中独执牛耳。
  2004年,英国政府“孩童、学校暨家庭部”(Department of Children, Schools and Families,DCSF),在其官方报告书《将世界与世界级教育整合》(Putting the World into World-Class Education)中进一步明白揭示了推进国际教育的方针、原则与愿景:以世界公民作为出发点,了解不同社会的文化与价值,在相互依存的共存共荣关系下贡献自己力量,使得全球经济、社会或环境得以拓展与生生不息。为此,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证其较高的国际化教育程度和良好的国际声誉。
  1. 改革学校课程。首先是增补课程内容,将与国际化相关的核心概念,例如:公民权、多元化、人权、社会正义或环境永续发展等整合到学科学习之中。最为特别的是,将国际化教育与即将在2012年伦敦举办的奥运会相结合,进而宣扬运动家精神与社群凝聚力的价值。
  2. 注重第二语言的学习。规定所有处于第二关键阶段(Key stage:7-11 years old)的小学生都要接受第二语言课程的学习,其它学段的学生也要达成相关学习目标。笔者所参观过的Hampstead School,学生来自78个国家,拥有68种语言;而挂职学校Lamp ton School 则存在40~50种母语。其它学校也大都如此。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是名副其实的“国际性学校”,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孩子们都在同一教室内学习。2010年4月,英国政府决定将汉语列入中学生必修课之一。
  3. 鼓励教师参加培训。为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国际视野与专业素养,英国政府鼓励教师参加国际专业发展课程(Teachers’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IPD),到非洲发展中国家参加发展教育学习营(Teacher in Development Education,TIDE),参加康米纽斯(Comenius)在职语言训练。针对校长领导能力的增强,英国政府于2010年3月特别启动了“国际领导力学习计划”(International Leadership Learning Programme)。此项计划采用申请制度,在为期一年的课程内容中包含七天参访地的实地考察,三场以工作坊形式进行的座谈,辅以网络视讯的互动活动。
  4. 建立国际交流渠道。英国教育部门首先架设了官方“从全球出发”网站(global gateway),作为国际教育交换信息、分享资源的网络平台。学校可通过网站寻找到与他国学校成立国际伙伴关系(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s)的契机,亦可从中即时了解到国际教育的完整信息和最新进展。如果学校希望重点开设全球教育课程(global education),则可加入由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剑桥教育基金会等团体所制定的全球学校伙伴计划(global school partnerships),藉以强化全球教育课程在本校的落实和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正式的学校教育之外,社会教育国际化的努力也被英国政府视为是教育国际化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举例来说,属于欧洲联盟所主持的终身学习计划之一――葛伦特维格计划(the Grundtvig Programme),便是专为成人教育组织提供训练国际课程的补助计划,在职的个人可参加研讨会或相关课程。另外,同属欧洲联盟所主持的终身学习计划――李奥纳多计划(the Leonardo Programme)也提供职场上技能训练课程及见习的补助。这些计划除了提升职场上人力的素质水平外,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不同国家间交流学习的机会,在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场域中,注入了一股富有活力、更具弹性的国际化教育泉源。
  英国政府推进教育国际化的上述做法,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促进了与各国在教育、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重塑了留学生教育强国形象。赴英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由接受外国留学生的世界第4大国上升为第2大国。据最新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有近8.5万名中国学生在英国学习,100多个合作项目在中英大学间展开。另一方面,拉动了留学生创汇市场,促进了英国经济和贸易的增长。据1992~1993学年的数据统计,英国的留学生市场使英国获得了15亿美元的经济收入,是同年煤、电、天然气出口总额的两倍多。如果加上这些留学生的日常开支,英国以教育输出创汇的数字将更为可观。
  二、对英国推进教育国际化的思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国政府推进教育国际化的成功做法,的确值得我们借鉴和推广。因为说到底,教育的输出和引进,既是文化的输出和引进,同时也是经济的输出和引进,对一个国家软硬实力的提升甚为必要。
  首先,政府部门要对本国教育国际化有一个规划设计,从整体上多层次、多渠道推进教育交流和合作。
  其次,各个学校要主动出击,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整合各种社会力量,推进教育国际化,重视教育交流和合作对本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作用和激励作用。
  1. 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以更加自信的开放心态,树立教育国际化的教育观念,包括语言观、知识观、人才观和公民观。犹如国际教育专家一再指出的那样:“今天的公民必须是世界的公民。他必须了解世界,知道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着什么,知道如何用和世界相关的语言解释世界。”
  2. 以国际教育原则推进学校课程改革。课程国际化是教育国际化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核心。学校必须根据国际课程改革的特点与趋势,围绕国际化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做好课程分类,提出不同课程的国际化发展目标,增加课程与教学中的国际内容,开发与开设国际理解教育课程,采用灵活多样的国际化课程形式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带动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3. 发挥侨校优势,加强与侨居国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广东是侨务大省,华侨华人众多、华侨文化深厚。据统计,祖籍广东的华侨华人、港澳同胞超过3000万,占华侨华人总量的六成以上,遍布五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构成了一张覆盖五大洲的宽广网络。在海外,有2万多个侨团、5000多所中文学校、200多家华文媒体,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弘扬传播中华文化、岭南文化的体系。这是广东省的独特优势和宝贵资源。广东省的华侨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大力拓展侨务渠道,发挥广大华侨的人脉优势、智力优势和财力优势,以“传授民族语言,传播中华文化,体现民族风情,展现建设成就”为宗旨,与侨居国学校建立校际友好关系,实现师生互换互访,组织学生参加夏(冬)令营等交流活动。
  4. 以本土化为前提,辩证处理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让中国走向世界”与“让世界了解中国”同为教育国际化命题中本有的题中之义。鲁迅曾说: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因此,我们应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发展策略,把基础教育国际化看作是一种充满挑战性的机遇,只有培养出既有世界眼光又有中国灵魂的创新型人才,才能说从教育国际化挑战中获胜。
  地球是平的,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今天的中国基础教育也许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才刚刚起步。但我们相信,借鉴他国的成功做法,结合本校的办学实际,努力营造既加强国际化教育又注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国际化教育环境,形成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交往和生存的多元的、互补的课程体系,是中国基础教育应有的发展方向。
  责任编辑 潘孟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6861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