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举例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春波

  好的举例,能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对事物间的本质联系有完整的认识,便于理解、巩固知识。在地理学科中运用举例的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举例要有针对性、典型性。要选择最能表现事物本质属性的典型例子,从中可以“略见一斑”。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山地垂直自然带”这一内容,老师可以先列举初中学过的关于横断山区、察隅地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及《世界地理》中关于阿尔卑斯山脉南北坡植被分布特点的知识,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本节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珠穆朗玛峰附近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学生就不难理解:珠峰南坡,由于朝阳,水热条件比北坡好,自山麓到山顶的垂直自然带依次为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及针叶林、高山灌木林、高山草甸、中荒漠、荒漠、积雪冰川,这一垂直自然带又好似自亚热带向极地出现的自然带。而北坡,因山麓地势高,气候寒冷,水热条件不如南坡,因此自山麓到山顶依次为草甸草原、寒荒漠、积雪与冰川。珠峰南北坡自然带垂直分布的截然不同充分说明山地高度的变化,坡向影响着水热条件的垂直差异,而水热差又影响土壤、植被的垂直差异,直至影响整个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差异。通过列举已学过的知识,再来学习新课不仅便于学生掌握新知识,又利于巩固和加深已学的知识。
  第二,举例要有科学性。科学性即举例要准确、恰当,概念要明确,论据要充足。如在讲“日地距离与季节变化的关系”时学生易产生误解,因此必须强调:(1)近日点时全球所得热量大于远日点。若以近日点时所得热量为100%,那么远日点时所得热量为94%。(2)近日点时,北半球得到热能总量的30%,是冬季;南半球得到70%,是夏季,但是南半球的夏季更明显;(3)远日点时,全球所得94%的热量仍按比例分配,北半球得65.8%,是夏季;南半球仅得28.2%,是冬季;日地距离远,没有使北半球成为冬季,而使南半球的冬季更为明显。科学的举例,不仅增强了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第三,举例要有艺术性。举例的艺术性即要做到形象、生动,感染学生的心灵。如在讲“洋流”时,可以巧设疑难,寓教于趣。先叙述哥伦布为了寻找东方的中国、印度,没把今天地图上的西印度群岛当作“印度群岛”这一事例,哥伦布为了尽早把自己的发现报告给西班牙国王,就把情况写在皮纸上,放进椰子壳,用胶料封住,扔进海里。可是直至三百多年后,才有人偶然在大西洋比斯开湾的海滩沙子里发现了它。在学生专注听讲的时候,老师设问:哥伦布的愿望并没有实现,但椰子壳是怎样来到海滩上的呢?在学生思考自学的基础上,老师解释。这样,洋流的定义、成因及其影响的讲解就变得有趣味,也易理解。
  总之,地理学科中的举例要典型、准确、深入浅出、妙趣横生,以利于表达好教学内容。为此,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对学生的深入了解,要善于组织教材,运用相关资料,达到分析综合、提纲挈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从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责任编辑 付淑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109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