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祝福:长文短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程轶

  读小说是学语文非常重要的一环。鲁迅的小说很难读,因为现在的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之间有隔阂,要理解祥林嫂这样一个人物有困难,如何让学生把握人物形象,引领学生走近鲁迅,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观看了苏州十中袁佳、海口市琼山华侨中学龙敏两位老师关于《祝福》的教学录像。两位老师的课堂各具特色,但都抓住了教学的切入点,突破了教学常规,用一课时完成了教学任务,并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果相当理想。笔者深有感触:昔日常常被视作“重头戏”,追求讲深讲透的传统名篇,未尝不可大胆取舍,化繁就简,长文短教,教出特色,教出新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分析鉴赏能力。
  由此,笔者想到,在高中语文新教材中,长篇幅的课文明显增加,面对课时未变,容量增大的现状,我们一线教师常常依葫芦画瓢,按教参上的方案讲授,效果不好;教完后,学生对课文印象不深,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均大打折扣。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篇幅较长的课文,如何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必须深思的问题。结合笔者在《祝福》教学实践中做过的尝试,小结如下。
  一、做好预习,精心筛选目标
  《祝福》虽长,但小说故事情节并不复杂,线索清楚,层次清晰。阅读小说,应从小说的基本要素入手,从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来探索小说的主题思想。因此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时,应重点要求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情节结构。为此,笔者设计了编写《祥林嫂年谱》这样的练习。通过这个练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很快把握住小说的情节结构,熟悉课文内容,还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节省了教学时间。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追求简洁的心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即应充分体现“简洁”的原则,选取较小的切入点,使自己的讲课有章有法,“以小见大”,突出重点,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祝福》一文,语言质朴、构思巧妙、内容丰富、思想精深。如果按照传统教法,务求讲“全”讲“深”,则必须花上三至四课时。教师要突破常规,面向高一学生,做到长文短教,首先要学会“忍痛割爱”,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取舍,精选一至二个教学目标,有条不紊、详略得当地研读,教出新意,使学生真正能接受自己的讲析。
  根据以上要求,笔者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二点:概括祥林嫂人物形象;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教师应在围绕教学目标,在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的同时,灵活处理教材,浓缩课文内容,加大研读重点语段的力度,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达到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设计,既突出课文的重点难点,又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消除了学生研读课文的心理障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能认定教学目标,集中力量,各个击破,有针对性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事实证明,合理、简洁的教学目标,是教学取得成功的第一步。
  二、抓住重点,善于提出问题
  语文是很有“灵性”的一门学科,其“灵性”主要体现在作家创作文本时留下了许多的“不确定性”和“空白”,召唤读者去破译这些“密码”,从而完成对作品意义的建构。 要让学生在很短时间内准确地破译“密码”,需要教师因势利导。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一书中指出:“知识丰富的教师讲课,好像直接诉诸学生的智慧和心灵……他不是把真理当成说教,而是跟学生一起讨论,向学生提供他们思考的问题,请他们一起动脑筋解决问题,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好像有一种默契,双方的思想能水乳交融。”对于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尽最大的可能引入最新的观点,提出鲜活的问题,诱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力求形成自己的看法,达到“自我教育”的理想境界。
  在《祝福》教学中,探究祥林嫂被旧社会所吞噬的社会根源,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探求祥林嫂的死因,教师必须紧扣课文内容,设计出既切中要害又深入浅出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继而在自己的点拨之下得到可信的共同结论。为此,笔者向他们提出了第一个问题:《祝福》主要表现的是谁的悲惨经历?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祥林嫂的悲剧。接着笔者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你认为祥林嫂的悲剧主要悲在哪里?问题一经提出,学生反映强烈,很多学生不假思索便给出了答案:死了两位丈夫,加上阿毛又被狼叼走了。学生的理解果然偏颇,但笔者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让学生暴露问题,这正是笔者预设的教学环节。于是笔者让他们在课文中找依据,支撑自己的观点,并做进一步引导:哪些人与祥林嫂之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待学生找出鲁四老爷、四婶、婆婆、大伯、卫老婆子、柳妈等人后,又提出一个问题:祥林嫂对她自己的死有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讨论十分热烈,学生的共识初步形成。趁热打铁,笔者投影了鲁迅先生的挚友许寿裳先生有关《祝福》的一段精辟的论断:“(《祝福》)描写一个旧社会中的女牺牲者,极其深刻,使知人世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及此,结论终于浮出水面:祥林嫂本人对她自己的死也负有很大责任,归根到底,是封建礼教将可怜的祥林嫂逼上了绝路。小说反封建的深刻主题,也就不难为学生所理解了。
  三、两点思考,期待引起共鸣
  1.当学生的学习顾问。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教师不要把学生当成被灌输的对象,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不要陷入机械繁琐的训练,“把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个性、灵气都给打掉了”(于漪老师语);而应当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当好学生的学习顾问,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将语文学习变成一个自主探究、积极创造的过程,让学生通过体验、感悟来获得语文素养。
  2.不断学习新理念。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下,授课时总想要面面俱到,唯恐遗漏知识点。其实,学生到了高中,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鉴赏分析能力,要规避传统教学方式的负面影响,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增强专业素养,提高文本解读能力,提升教学组织能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做到“长文短教”,提高教学的效率,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优化教学的过程,创设一定的情境,使他们在真善美的陶冶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促成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程轶 济南 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 2501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169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