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培养语文能力的源头活水,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绝开来,这一点是多么重要。我竭尽全力,使在童年时期的所有年代里,都让周围世界、自然界不断地以鲜明的形象、画面、知觉和表象来滋养学生的意识……”因此,我努力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探索着让生活走近课堂的策略,使学生在生活式的课堂学习中轻松学习,在探究式的生活中学好语文。
  一、设计生活化的课堂导入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的确,有效的课堂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曲的序幕,起到酝酿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若是课堂导入加入生活化的色彩,更能触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合在一起成新字》的时候,我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你们最喜欢的8个小客人,看他们是谁?”(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懒羊羊、暖羊羊、慢羊羊、灰太狼、红太狼,一个一个蹦到大屏幕。)此时,学生们开心极了。接下来,我说:“孩子们,今天这8个客人是请我们来帮忙的。他们想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他们每人头上都有一张蔬菜卡片,每张卡片上面都有一个独体字:日、月、田、力、小、土、白、水。)因为授课对象是一年级的小朋友,而动画片是孩子们生活中的最好伙伴。让动画片里的人物来到学习的课堂,以“帮助小客人找朋友”的生活情景为导线,孩子们的学习劲头就可想而知了。动物们头上带蔬菜卡片这一细节,还可以渗透孩子们“不挑食,多吃蔬菜”的意识,真可谓一举多得。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用心,可以想出更精彩的课堂导入。
  二、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
  语文课堂氛围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好坏。课堂氛围好,学生思维活跃,就能轻松愉快的学习,学习成绩自然就会好;课堂氛围不好,学生学习就没有兴趣,学习成绩就会糟糕。课堂氛围好坏,取决语文课堂艺术的好坏。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握好的课堂艺术。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也是一项很棒的选择。
  要创设良好的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其一,要有正确的角色意识。《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我们要从“知识权威”的讲台上走下来,放下架子,将自己置身于一个促进者、培养者、引路人的角色,以一颗真诚的心去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只有当整个课堂气氛和谐,学生才敢于说心里话,敢于说真话,敢于标新立异。
  在学完《对对歌》的时候,我把孩子们组织到舞蹈教室,围成了四个同心圆,每两个孩子是一对舞蹈搭档。我就站在圆心的位置。然后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要进行一场特色PK赛,我是你们的观众和评论家。你和你的舞蹈搭档编一组对对歌,还可以自己伴舞。我们会评选出几组最有创意的小明星。”明亮的舞蹈教室,漂亮的同心圆站队,可爱的观众评论家,富有创意的表演。这堂课的效果可想而知。
  当然,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可能每次都脱离课本,远离桌椅,但是在教室里,也一样可以营造出生活化的课堂氛围。
  三、创设生活化的对话情景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理念,创导建立在民主、平等前提下,师生双方精神敞开后的互动交流。我认为要做到“师生双方精神敞开”,“互动交流”,创设生活化的对话情景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我在教学一年下册《小树谣》一文时,我让可爱的孩子们扮演小鸟,我自己戴上了小树的头饰扮演成长中的小树。我对孩子们说:“我已经长大了,狂风来了,也吹不倒。你们就在我的枝叶间,筑温暖的巢”。然后让孩子们畅所欲言,扮演小鸟与小树进行对话。有的孩子说:“小树啊小树,我是刚出生的麻雀宝宝,我会让爸爸妈妈在你的枝叶间筑温暖的巢。”有的孩子说:“小树啊小树,我是可爱的百灵鸟,我要为你唱支歌,谢谢你让我的伙伴们有了温暖的巢。”有的孩子说:“小树啊小树,我是机灵可爱的小燕子,我也要像你一样,坚强勇敢的面对困难,接受大自然的挑战。”每当一个孩子扮演的小鸟发言时,我也会以小树的角色语气,对他们进行鼓励、赞美、表扬。孩子们的发言精彩极了,与小树的对话充满了童真。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较之纯理性化的问答,更易拨动学生的心弦,更易开启学生的话匣。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景中,畅所欲言。教学才有血有肉、生机勃勃。
  四、再现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中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而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在教学《丑小鸭》一文时,我让孩子们以小组(每小组8人)为单位,模拟情景。一人扮演鸭妈妈,一人扮演丑小鸭,一人是解说家,其余5人扮演小鸭子。别看他们才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合作的本领可真不小。每个小组的孩子们都深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大家都在琢磨自己的角色,看看怎么才能演绎得更好。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个孩子都参与到了课堂中,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毽子变乖了》一文时,我让孩子们每个人都带来一个键子,和他们一起到操场上来感悟毽子怎么能变乖。我也是像文中描写的那样:在孩子们的喝彩声中,踢几个花样表演给孩子们看。然后让孩子们去练习,在孩子们遇到困惑的时候,适时的分享自己踢毽子的技巧。这时,孩子们通过多感官同时参与,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使语文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现代课堂。
  再现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孩子们的综合素养有了质的提升,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境界。
  五、使用生活化的语言赞美
  赞美与激励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润滑剂,运用得当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经常、及时、充分地赞美学生,能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鼓励学生好学上进、促进学生树立信心。语文课堂中的赞美要赞美具体、赞美事实、赞美学生的努力程度。换而言之,就是要充满生活性。
  比如一个不爱发言的孩子主动发言,我会对她说:“你今天的主动发言,让老师和同学们感受到了你的进步。”比如一个孩子提出来一个与课堂无关的问题时,我会对她说:“你的提问与这节课的学习没有联系,我们可以下课再讨论。但是老师很开心,因为你是一个积极开动脑筋的孩子。”比如一个孩子用了很长的时间练习读课文,却依然读的不十分标准。我会对她说:“老师知道你已经很努力读课文了,我相信只要你天天这样努力,你的朗读能力一定会很棒。”
  我们应该学会欣赏、赞美学生。赞美,是我们的一大法宝,赞美学生的优点,是对学生本人的肯定和最好“馈赠”。
  六、布置生活化的实践型作业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是最开放的学科,应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实践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所以,新课程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应当要成为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成为融合学生课堂学习的生活方式。我喜欢在语文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实践型作业,能促进学生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并通过实践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所以,作业的设计应当形式多样:
  1、观察探究。如学了《春雨的色彩》后,我让孩子们在第一场春雨飘洒的时候,去感受春雨的样子、声音。去观察春雨为树木、小草、小花带来的变化。然后再与小组合作探究,来真正感受春雨的色彩。
  2、课外阅读。如在学完《炎帝的传说》、《尧帝凿井》一文后,我鼓励孩子们通过网络资料、视频、动画等多种方式来补充延伸知识,开拓视野。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收集信息,整理材料的能力。
  3、动手操作。如在教学《寄给青蛙的信》一文时,让同学事先准备好信封信纸。在阅读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在教科书上自己给青蛙写几句话。然后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孩子们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写出自己的心愿、感恩、努力等,然后加上自己的绘画设计,然后装到信封里。回家寻找机会悄悄放在爸爸妈妈的卧室,给爸爸妈妈一个惊喜。这样的一个简单的环节,就会更加拉近了孩子与家长心灵之间的距离。
  通过灵活多样的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这样不仅有趣,还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新课程倡导我们进行语文生活化的教学。我们要把“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这句话牢记心中并付之行动。这样我们就会做到满耳皆汉语,满眼皆汉字,处于汉语、汉字和民族文化的海洋之中。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和学生心灵相通,语文课堂也会和社会生活相融。教育界的同仁们,让我们一起走向生活语文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244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