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尚丽晖

  摘 要:“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集体备课要处理好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能不能上好关键要看学生有没有充分地被调动起来,参与到课堂之中,学会从语言变化与发展的轨迹中感知社会生活的变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与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是不是贯穿整个课堂。
  关键词:集体备课 自主探究
  
  新教材实施的巨大难度,它包括时间跨度大,内容多而复杂的问题;教学时间少而教学任务繁重的冲突;课程标准要求太高而课程教材版本多样且与课程标准不完全配套的矛盾;探究性课要求高而实际条件又无法开展的矛盾;教辅资料少而教材需要理解多的矛盾等。这些新教材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惑都让每一个老师在实际教学中举步维艰。因此,上述困惑必须解决,而解决的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方法就是强化和改善集体备课。
  怎样进行集体备课,正确处理好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也一直是所有老师共同讨论的话题,但是现在的集体备课又大多流于形式,比如备课组将新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了同年级的各位任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交给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将其装订成册,集体备课等同于各任课教师备课的“教案之和”。这种方法,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但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没有了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更谈不上教师心灵的碰撞和共同智慧的结晶,集体备课有形无实。还比如备课组为了快速完成集体备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由各位任课教师分头“在线查找”,他们将各大教育网页中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进行“成功下载”,没有取舍,不加选择,装订成册后谓之“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把这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定为“梳理探究”模块中的“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它不在高考考纲之中,所以很多老师不愿意上,因此网上的现成资源不好收集,这就避免我们的备课成为“网络拼盘”。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能不能上好关键要看学生有没有充分地被调动起来,参与到课堂之中,学会从语言变化与发展的轨迹中感知社会生活的变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与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是不是贯穿整个课堂。
  我们先挑选经验丰富的教师,将思路打开:这一课不是考察学生的新词新语到底掌握了多少,也不是探究学生对流行文化有多深的研究,而是以此为基点,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之间的关系,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
  同时采取“师徒结对”的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让新同志来当“中心发言人”,谈一谈具体的思路:
  第一步,走近新词新语,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每组同学事先去搜集、整理、分类、注解。让学生自主活动,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和评比。
  第二步,有一些词语正在隐退或被取代,学生交流、讨论词语隐退或被取代的原因。
  第三步,了解新词新语产生的途径。
  第四步,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对于此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搜集现在流行的新词新语,并且探究它们来自哪里,流行范围有多大,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在课堂中小组交流自己的探究成果。
  然后再集中讨论,发动全组成员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讨论的时候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我们的学生大多都没有条件去搜集资料,这就必然会使我们的课堂走向被动。于是就有老师提议,我们可以帮学生划定搜寻的范围,比如日常生活中说到的,课本里的,市场交易中遇到的等方面,不但锻炼他们的搜集能力,还能锻炼他们的观察力。还有老师提议,我们老师自己手头也应该找一些有趣的资料,即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拓展他们的知识,使得课堂更丰富,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会让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厚。又有老师说,我们的课堂可以向更广的方向延伸,不要让学生停留在课本上,或是上课只图了热闹,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关系,写一篇小论文或随感随笔。
  讨论结束之后,我们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教案,然后又由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一位新教师分别进行了实践。大家听完之后进行了对比,又对课堂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对课堂设计的环节根据个人的特点和自己学生的特点分别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以集体评价的方式发现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的专业水平,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收益也不少,老师们的关系更加的融洽,教学热情也更高涨。这堂课不但受到了组内的好评,也成为了高一备课组的经典课堂范例。我们在集体备课中尝到了甜头。
  总之,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但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如何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值得每位教师认真地去思考。
  作者单位:灵武一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657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