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红艳 胡连雷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外出的现象非常普遍,由此引发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由于长期缺少家长的关爱与监管,使学生“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导致学生的心理不能健康、全面地发展。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成长问题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本人拟从班主任工作出发,结合“留守儿童”问题的表现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心理发展不健全,存在心理缺陷。中学时期是孩子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缺乏父母的关爱,就会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这些儿童有的情绪消极、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有的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情绪不稳定等,造成心理发展不健全,存在心理缺陷。
  2、行为障碍,情绪消极,形成不良品行。一些留守孩子由于长时间没有父母的及时监管和教育,出现说谎的习惯,偷东西、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也时有发生,有的还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在家里他们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迷恋网吧等行为,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有的经常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3、学习成绩不理想。由于长期缺乏家长的有效监管与关心,造成部分留守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注意频繁转移,缺乏灵活性,反应迟钝,学习不主动,不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有的学习习惯差,上课随便说话、搞小动作,不能坚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写作业时边写边玩,学习用品随意放置,经常东寻西找,学习无计划、效率低,学习态度消极,考试成绩不够理想,甚至成为“双差生”。
  4、安全问题令人担忧。父母不在家,而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案例时有发生。同时由于长期缺乏家教,孩子对伦理道德观念所知又甚少,正处青春萌动时期的他们因此很难抵抗金钱以及其他不良社会因素的诱惑。
  妥善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有效转移,而且也关系到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这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部门、多方面的共同协作努力,其中,学校教育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二、关爱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学校的核心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实际就成了这些留守儿童最直接的管护人。针对留守儿童的诸多问题,班主任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核心作用,从多方面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
  一是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学校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各方面的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外出务工家长或监护人通报孩子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
  二是要转变观念,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要转变片面认为留守儿童缺乏管教才导致出现学习和行为的偏差的观点,客观正面地对待这些留守儿童,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改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是及时进行家访。要加强留守儿童的家访,与学生家庭形成良好的互动。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家长会,与家长形成更好的沟通。对于一些离学校较远的农村,可以把家长会从以往的学校开到农村去,这样就能更好地保证家长的参与度。
  四是开展各种课余文化活动。要吸引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健康文明的活动,让他们更多的留在学校,并融入集体之中,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自卑感。
  五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指导与教育。可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总之,要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22361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