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直面留守儿童 引领健康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罗庆燕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经济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城镇化进程迅猛,由于城市空间拓展,人口和出行增加,这就为农村闲置的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实现他们的淘金梦,这便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者工作半年以上,由父或母一方、祖辈、亲戚朋友、同辈监护的未成年人。由于留守儿童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引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到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
  一、留守儿童的状况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还有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父母长期在外,缺乏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即使打电话,关注焦点是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成绩,很少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直接影响到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特别是0―14岁是人生行为习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外出务工,而城镇教育费用较高,由于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错过了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对孩子影响极大。
  2、监督弱化,学校教育独立难支
  农村基础教育比较薄弱,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而且农村学校只侧重在校时段的教学管理。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的教育寄望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应试观念比较重,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有的班级人数较多,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力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在学习上、生活上难以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有问题的留守儿童难以管理。再加上留守儿童特殊群体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有的学校人数比例小,没引起重视;有的学校虽人数比例较大,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有的学校在教育管理无效时,干脆放任不管,听之任之,只要在校不出问题,一推了之,更有甚者鼓励“问题儿童”结束学校生活,眼不见心不烦,致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严重脱节。
  3、社会对留守儿童影响大、关注少,未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防控体系和机制。调研发现,当前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仍是空白,即使有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如:学校尚未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尚未进行政策性的思考等。正如上文所言,农村社会教育力量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
  三、对留守儿童教师应有的态度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我们作为老师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我们小学学生人数不多,而留守儿童的比例高达12%,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去弥补他们所缺少的父母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就是他们学习、成长的家。
  我有一位学生,其父母外出打工,家里还有年老的奶奶要他照顾,他原本每天上学都很早,而且成绩还不错,可是有一段时间我发现他作业潦草,还很经常请假。一开始我找他谈话他总是不说,后来我通过家访才了解到他因家庭情况不好,下了课要去种田、除草,碰到墟日还要去买米。他还说自己也想出去打工挣钱了,想帮父母分担家庭的困难。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居然要扛起生活的重担!此后,我主动跟他交流、谈心、鼓励他,告诉他要珍惜现在难得的学习机会好好学习,对父母的理解要转为学习的动力,同时让同学们给他帮忙,慢慢的他的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还打电话给他的父母,让他们经常打电话给孩子,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我相信,有了父母给予精神上的鼓励,有了老师的温暖关怀和帮助,孩子一定会对学习和生活树起信心的。
  总之,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好下一代,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但主阵地是学校,教师是关键,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去关心、爱护、教育、帮助这一弱势群体,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22373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