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语文课堂中问题的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艳萍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问题意识的教学理念,也是一种问题为线索的课堂模式,它为学生的自主化学习方式的形成提供了一种发展平台。
  整个问题导学过程中,问题的提炼尤为关键。一要精简,太多的问题连续抛出易引起学生思维的疲劳和惰性;二要概括,要牵一发而动全身,过于零碎的问题会造成低效课堂;三要适度,太难或太容易了,都不利于课堂行为的顺利实施。
  设计最精巧的问题,应为学生打通一个入口低平、空间高大的学习通道。进入时门槛低,保底不封顶,所有学生抬脚就能进去,从中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课堂的参与度高了。每个学生就不再是课程的旁观者,就会兴趣无穷的主动探究,而探究是无穷无尽的,这就会形成进一步对教学资源的深度挖掘,这种良性循环的课堂生态系统,一直是我们每位教师梦寐以求的。
  下面,我就以自己的一节作文指导课《泪落无声》为例,说说我对课堂问题设计的几点体会。
  课上,我共设置了四个大问题贯穿全堂:1.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流泪?2.你心中最感人流泪故事是哪个?2.你能借鉴名著表达技巧来修饰自己的文章吗?4.你可以写三个好句子作为你文中的亮点吗?这四个问题之间具有渐进性,目标直指下节课的作文训练。而每个问题本身又都有无限拔高性,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在问题空间中,弹跳高度都会是无穷的。
  第一个问题: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流泪?这是个人人几乎脱口而出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学生相当活跃。痛苦、悲伤、高兴、思念、离别……甚至是剥洋葱、挨打……各个层面的回答都有。抢答了一阵之后,教室里静了下来,又有几个同学若有所思地说:孤独时、读悲剧时、委屈时……我看得出,他们欢呼雀跃地跑入学习通道后,先是满心欢喜地摘了低处的果实咀嚼,继而个子高的又跳起来摘高处的果子尝了。
  第二个问题:你心中最感人流泪故事是哪个?又是将门槛放到最低,人人肯定有流泪的生活体验,只需敢讲的勇气。一个女同学先站起来,说姥姥去世时自己流泪了,并回忆了与姥姥相处的日子。讲述很生动,好多同学都眼圈红了。于是话匣子打开了,同学们纷纷讲述自己与朋友分别,妈妈生病、小狗死亡、与家人闹矛盾等很多感人落泪的故事。这其中,我听出来,同样是站在一个点上出发,有的同学只跨出了一小步,只讲出了什么时候、因为什么自己流泪了。有的学生却直奔终点了,他们能把当时场景、心理、动作诸多细节全描述出来,我颇为及时地做了肯定,告诉学生流泪只是一刹那间的动作,文学需要像那些同学那样铺陈渲染才会感人,很多学生点头表示赞同。就这样不同学习空间的学生互为榜样,互相带动,共同收获,很好地实现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模式。
  第三个问题提出前,我先给学生发放了《三国演义》中“孔明挥泪斩马谡”和《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资料,让学生就其中落泪情节的词汇运用和描写手法,反复揣摩批注。之后,我建议,大家能不能从中借鉴一些写作技巧来用到自己文章中呢?学生的回答中,深浅不同看法均有。浅表的看法有:写泪,不一定非用泪字,可以用大恸、掩面而泣、动容……深一些的看法:应写出当时人物的表情、动作、还有所处环境。更深一些的看法则是:不同性格的人,哭泣时的神态不一样,泪水能折射出人物的心理、文化素质及品格来。我发现,进入学习通道后,真的思维有多广,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
  第四个问题是关于写出作文“亮点”。我和学生商量,咱们一人写三个好句子,用来吸引读者眼球,看谁魅力大。学生争相创作,几分钟后班内交流时,我惊诧于学生的诗人气质了!“那一滴滴的泪水,淌过脸颊,倒影出一幅幅伤感的画面”“风过无痕,泪落无声,伤心的过往,触动了我善感的心弦” ……好句子层出不穷,做文章的开头结尾都可以。班上一个学习能力较差的孩子,平时写作从来都是三言五语,这次她写了五个字“珍贵的眼泪”,我告诉她,这便是个好题目!这个问题解决中,学生或者拥有了首尾点题句,或者仅有了题目,程度不同,但都为作文开了个好头。
  课堂上设置的四个大问题,每个学生都能答上,而每一个暗含的做好的可能又是无限的,学生在明确方向自主走路的情况下,尽自己的能力,能走多远走多远,每个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全部挖掘出来,他们自愿自主地进入作文写作的下一步。
  生本理念下的“问题导学”课堂上,教师看似轻松,只须抛出问题,学生活动即可,而我认为,课堂上的“闲庭胜步”,却是对课下功夫的更大挑战。每位教师只有深入挖掘教材,细致专研教法,透彻研究学情,才能设计出“低度入口,深度挖掘”的有价值问题,进而让这些问题统领课堂,成为课堂坚实的框架结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22626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