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面对纯美的心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蕾

  1983年8月,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刚好一年,我来到广东省教育厅,在当时的“《广东教育》编辑部”工作。一切都是新鲜的,我决心要做个好编辑。后来才知道,不光做编辑,还要做记者,挑战随之而来。
  1985年春天,我第一次独自下乡,到大埔县百侯乡采访一位民办幼儿教师。春寒料峭,细雨霏霏。当我顶着寒风从兴宁小机场寻到梅县市委招待所时,已是夜晚10点。第二天与梅县教育处接上头,第三天到得大埔县,第四天才踏上崎岖山路,奔向百侯乡。山道弯弯,重峦叠嶂的山野飘浮着清新的空气,也将周围的贫瘠投入眼帘。我想象着我的采访对象,在这远离城市文明的地方,她怎么给幼小的蛮孩子启蒙?
  简陋的校舍在我的预想之中,而采访对象杨小伟却令我耳目一新。原以为围着她的是赤脚流涕满地瞎跑的孩子,看到的却是一群花朵般的精灵;原以为她不过是因为工作勤恳而成绩突出罢了,却不曾想她从里到外都透着柔美、善良和崇高。她的周围,洒满智慧的欢歌。
  我被深深打动了。当我回到广州灯下疾书我的第一篇人物通迅时,那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一直环绕着我,催动着我。可惜笔力不逮,没有很好地表现出这个人物独有的神韵。此后,在多年的采访中,我接触到许多像杨小伟一样的老师,他们心地光明,坦荡无私,对自己的事业忠贞不二,倾注了全身心的力量和情感。他们以自己的纯洁,塑造着更多的纯洁;以自己的美丽,使这阳光下的事业更加灿烂。面对这些纯美的心灵,不由你不敬佩,不讴歌。
  此后的20多年,我不断地迎接工作中的各种挑战,走遍广东大部分县、区,目睹了广东基础教育翻天覆地的变化,采访笔记本也积累了80多本,成为一生工作的收藏。现在的采访条件与当年已不可同日而语,从广州到百侯再也不会那么艰难。但我永远铭记甚至留恋当年的艰难――在大埔县教育局食堂那2角钱一餐的饭菜胜过现在所有的美味佳肴。我体味出杨小伟们所做一切的深远意义,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宣传工作者,我感到肩头的责任。
  回首在广东教育杂志社的工作历程,从编辑到主任到副总编辑,再到总编辑,是《广东教育》扶掖我成长。无论在什么岗位,专注和坚持的态度让我心无旁骛。对自己有满意,还有许多不满意,但能为教育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心中慰然。
  《广东教育》创刊60年,在广东教育界的影响人所共知。当年的编辑部已成为广东教育杂志社,拥有8种刊物,还办有《广东教育年鉴》、南方教育网。发展和嬗变中的艰难、辛劳、快慰、兴奋等等,这是杂志社所有人都在经历的。《广东教育》的历程,也就是我们大家的人生历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25811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