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话,让语文课堂富有实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课堂,是一次次“对话”的过程。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也应在“对话”中进行。但笔者发现,有一些课堂对话教学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大。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对话 语文教学 有实效
  
  《语文课程新标准》颁布后,教学思想空前活跃,教学方法的改革层出不穷,作为教育理念的对话,时下已深入人心,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的探索着、践行着。但是,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仍存在很多貌合神离的现象,追根究底原因是教师置文本于不顾,严重偏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没有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作用,没有引领学生步入心灵交汇、情感共鸣、智慧相撞的对话境界。
  那么,如何令课堂对话扎实而有效?
  一、在课堂生成处对话――激发学生自主阅读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将课堂对话设计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身上来,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设计“学程”,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中,教师应多让学生去参与、去操作、去表现、去创造,把“教”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呈现为“学”的过程。
  一位老师在执教杜甫的《绝句》、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课堂结构环环相扣。突然――
  生:老师,人们为什么把李白称为“诗仙”,把杜甫称为“诗圣”,他们俩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立刻来了精神头儿,议论纷纷)
  师:(微微一怔)这位同学,你会思考老师欣赏你!不过,这个问题老师不急于回答,老师相信你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会有所发现的!
  接下来,这位教师首先引导孩子们背出了几首熟知的古诗,然后让孩子们重点朗读了李白的名句“朝辞白帝彩云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杜甫的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同学们,比较一下两位诗人的这些诗句,你会发现什么?
  (孩子们一经点拨,恍然大悟,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
  生:李白的诗充满想象,杜甫的诗多是一些生活中的事物。
  生:李白的诗又是白云又是明月,所以像神仙似的。杜甫的诗写的都是大地上的东西,比如黄鹂,白鹭什么的,所以是诗圣。
  师:大家说得很好。李白的诗歌热情奔放,想象丰富,语言清晰,流转自然,所以被称为“诗仙”。杜甫的诗多是反映当时社会的现状,风格多样,语言精练,所以他被称为“诗圣”。你们瞧,这些都是你们自己发现的,多精彩!
  生:老师,他们俩别的诗也是这样的吗?
  师:那大家可以继续背诵他俩的诗句,还可以查阅有关他们的历史资料。
  在上面的对话教学案例中,是学生先提出,教师把握住课堂上的这一“生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广读、深读交流等环节紧密地结合起来,环环相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进行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生成了情感,生成了语言,也生成了课堂的精彩。
  二、在感悟关键处对话――撞击出智慧的火花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学时,老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切入点”进行教学,像以对话为主的文章,我们要创设情境,教师与学生一起感情朗读,在动情的朗读一次次的对话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带给学生的是心灵的撞击,与文本碰撞后的再思考再表达再提升的生命价值的思考。
  三、在学习混沌处对话――唤起学生内心情感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的存在是因为有学的需要,在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学习需求的情况下,让教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课堂对话,才是有效的教学互动。
  一位老师执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精彩的课堂对话教学片段――
  师:在刚才的阅读过程中,你想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生:台湾青年,你们一心想着大陆青年真了不起!
  生:台湾青年,大地震来了,快跑!
  (课堂上一片哗然,教室里同学们都纷纷议论起来)
  师:这位同学,你希望台湾青年跑到空旷的地方,是吗?
  生:是。
  师:我理解你的心情。谁想死啊?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跑到空旷的地方就安全了,但是,此时此刻面对大陆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等待骨髓移植的小钱,面对自己危险的处境,我相信,在台湾青年的内心深处,一定有另一个声音悄然响起。请大家用心地听一听,你一定还能听到有另一种更强烈、更坚定的声音
  生:说实话,我也害怕,生命给我的也只有一次啊。但我想到还有一个人需要我的骨髓去救命的时候,我就不害怕了。
  (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面对学生出人意料的“另类之音”,执教者没有一语否决,也没有不闻不问,而是果断放弃原来的教学步骤,顺着学生的学情需要进行教学,打破预设,引领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互动交流,感受彼此相互沟通的愉悦,进而迸发出一句句极富个性、极具灵性的对话,此时的对话着眼于跟着学生的学情走,因势善诱,让学生兴趣盎然投入到品读理解感悟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唤起学生内心情感,在课堂上学生真正活了起来、动了起来。
  不能否认,我们的语文课堂对话教学仍面临很多问题,但只要我们切实把学生把教学本分牢牢挂在心上,在课堂生成处对话,在学习混沌处对话,在感悟关键处对话,我们的课堂将再也不是死水一潭,孩子们的思想在阅读对话中释放,智慧在对话中碰撞,个性在阅读对话中张扬,素养在阅读对话中提高,使语文课堂不断焕发生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27004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