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问题,主要从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素质,面向市场培育人才,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校企联合办学等方面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提高就业率;双师型;校企联合
  
  随着社会对专业人才和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大,高校的扩大招生,高职学生人数逐年增多,毕业生质量和就业工作不仅关系高职院校的发展前途也对学生和用人单位发展造成很大影响。由于目前不少院校教材陈旧无法适应企业新的工作情况、毕业生动手能力弱,造成高职毕业生推荐工作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仅是学生、学院甚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亟待广大高校老师和领导积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一、深化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
  (一)把握机遇,加快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办好高职院校,深化高职院校内部的教学改革从而实现毕业学生高就业是关键。按照“够、精、宽” 的原则,即文化知识够用、专业基础知识精通、专业知识宽广的原则,统筹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浓缩基础课程,强化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开设,推广各类讲座来拓宽专业覆盖面。以满足企业用人需求、提高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为导向,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
  (二)立足需求,促进教学深化
  要突破传统教学大纲和理念的束缚,确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量出而入”――通过对社会需求调查和到用人企业的实地摸底,根据具体工作岗位的专业就业技能要求,调整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克服大而全、泛而虚、不切实际的学院式教学弊端;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和理念更新,强化学生实际工作技能,并筹措资金建设实验室、实习工厂及现代化教学设施。教学计划做到与市场适应,适应企业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要求,实现“理论、实践、技能、设计” 四位一体、相互依托、相互渗透,开创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的整体培养模式。
  (三)加大投入,建设实践基地
  同时学校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岗位综合能力培养。学校要视专业建设的相关要求,建立完善的校内实验体系和多媒体电化教学系统,保证实验课的开课率和效果,实现基础型、综合型、设计型和提高型的多层次实验体系。学校要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建立与其相适应的校内实训工厂,满足学生专业技能集中训练的要求。市场需要的是学历+技能型的人才,围绕技能多做文章,多加强实习,多创造条件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学校还要与企业紧密结合,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将学生岗前实训与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就业的对接,提高学生就业率。
  (四)精理论,重实践
  要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素质,培养精理论、重实践、高技能、会设计的人才。精理论就是“精选、精讲、精练”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在保证“必需、够用、管用” 的原则下,删除那些陈旧的理论公式推导,吸收一些代表现代水平的新观点、新理论、新科学、新技术、新方法等内容。
  二、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
  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的同时对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择业要求进行有序引导。在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树立服务社会,发挥才能的正确择业观念是就业指导教育的核心。在整个就业指导工作过程中,学校应把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的教育结合起来。如邀请资深的人力资源专家、负责毕业生就业的部门领导及企业的负责人及时给毕业生讲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一方面,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大学毕业生就业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买方市场”。另一方面,让他们知道,目前部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边远地区的一些艰苦行业和一些中小城镇的集体、私营、股份制企业缺乏人才,到基层、西部、农村去就业则有着广阔的前景。并通过多种途径教育他们要根据社会需要选择职业,使他们原有的一些就业观念得到转变。
  第一,转变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第二,转变择业盲目攀高的观念。第三,转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毕业生应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做到一专多能,以便随时选择各种行业和岗位,拓宽就业渠道。第四,树立“骑驴找马”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第五,树立竞争意识和积极的自荐意识,敢于竞争,不怕挫折,不怕吃苦。第六,调整心态,眼光长远,脚踏实地,着眼未来。毕业生在看待一份工作好与坏的时候,不能只看工资高低、待遇好坏,更要看这份工作是否适合自己,是否能够促进自己的发展。
  三、强化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综合就业能力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操作水平较高的人才,而且是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应激能力、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等能力较强的综合性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全体教职员工要通力合作,同心同德,致力于打造高素质综合素质的学生,以使其综合就业能力得到提高。一是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二是要正确处理专业课与公共课、理论课与实践课、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等等之间的关系。要通过科学论证,将公共课特别是“两课”、就业指导课开够开足,以保证高职生的“营养平衡”,切实扭转“一腿长、一腿短”的不良局面。要改变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将教学课堂搬到车间、地头、医院、码头,让高职生身临工作其境,亲身体验和学习从业技巧,增长从业才干。要拓宽校外活动空间,加速高职生的“社会化”过程。三是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校风,给高职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品位,从而提高其综合就业能力。
  四、打造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一要努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真正的实践教学水平。“双师型”教师,是指职业学校的教师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或技师。“双师型”教师既懂得职业理论知识,又有相关实践经历,是职业学校教师的一大特色。“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现有教师队伍里培养,给他们提供到企业实习锻炼的机会;另一种是从企业引进专、兼职教师,他们有企业里的实际工作经历,在讲授专业课、实践课的时候,往往很容易就能够进入岗位角色,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因此,要鼓励学校内部教师到企业中实践锻炼。但也不能没有实质性的措施,让部分教师挂上“双师型”教师的旗号,来糊弄学生。同时,还要加强从企业引进专、兼职教师的力度,来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要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各学校都制定并保证实施较严密的规章制度。要严把学生上课纪律关,严把学生考试关,这两个关把好了,学生的学风自然就会端正多了。学生有了端正的学风,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学精了,自然也就容易就业。
  五、探索校企联合办学的教育模式
  职业技术教育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企业发展又会促进人才的需求,会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二者是一个共生共荣体。所以,企业和高职院校要进行合作,这也是办学的途径之一。其中,“订单式”教育模式就是很切合实际,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订单式”是指企业根据岗位需求与学校签定用人协议,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选拔学生、确定培养目标、制定课程计划、实施教学过程的合作教育模式。“零适应期”指的是以学生就业岗位需求的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目标,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企业需要什么,教师就传授什么,学生就练会什么。这样,学生在毕业时就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不用“适应”,直接进入“角色”,适应期为零。
  六、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前途的导向教育
  对学生进行职业前途的导向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自己的个性,确定自己未来的就业目标。随着金融危机的过去,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率有所提高,但整体就业格局还是比较严峻的。所以在大学生入学第一个学期就应该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规划以及步入社会之后的职业规划、爱情规划和生活规划。另外还可以举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专业情况和就业形势综合规划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活以及就业之后的总体规划,通过规划让学生对自身和社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行之有效的,我校09级的工程造价专业的一个学生在其职业生涯规划中详细规划了自己大学三年的学习目标,工作三年之后的阶段目标、工作十年之后的目标。其在大学期间也在脚踏实地的践行着自己的规划,由于其优秀的表现,大三伊始就被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提前预定并提前进入实习阶段,又由于其突出的工作能力,已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所以说职业生涯教育,作为一种工具、一种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及时端正就业观,尽快明确人生的发展方向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在大二下学期,我们学校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虽然只有短短的8个学时,但通过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也是豁然开朗,无论是心理方面还是知识方面提前为毕业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对他们今后就业是十分有利的。
  总之,作为一所高职院校的各级领导要通过面向社会了解企业需求,立足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拓宽办学思路加大校企联手力度,强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机会等途径,保证学生学有所专、学为所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为今后职业发展的基础,为学生赢得未来,为学院赢得声誉。
  
  参考文献:
  [1]王明伦.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研究[J]、职教论坛,2002,(12).
  [2]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0336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