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明德传学儋州飘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伦娥

  男儿有泪不轻弹。
  几乎从不流泪的40岁大男人钟军裕,那天的眼泪却止不住地往外冒。
  那天,是2011年9月16日,海南省完全中学办学水平督导评估,钟军裕所在的儋州市第一中学获得了950.09分的高分(满分为1000分),顺利晋升为海南省一级甲等学校,正式成为全省为数不多的顶级名校!
  儋州市第一中学为了这个“海南省一级甲等学校”的崇高称号奋斗了11年,11年的汗水,11年的期待,11年的梦想,一朝成真,任是再坚强的男人,也架不住喉头发硬、眼圈发红。
  岂止他,当时在场的全体教职员工300余人,无不热泪盈眶,掌声雷动!一些女老师甚至又哭又笑,抱成一团。
  其实,最高兴与最欣慰的,还是这样几个大男人:范秋明、张建斌、乐炼、汪群。
  他们是长沙市明德中学的老师,2010年2月,他们受命远离故土,到儋州市第一中学担任校长、副校长,当时的重大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儋州一中成为“海南省一级甲等学校”。
  “当时范校长说三年投入8000万元,学校成为一级,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是天方夜谭,没想到才一年多,两个目标都实现了。”校长助理李秀贤告诉记者。
  明德?儋州?一湖南一海南,远隔千山万水,这两所学校,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合作办学,不是很有些争议吗?为什么才短短一年多,学校就有了这么大的变化?
  深秋季节,记者也飞越千山万水,到海南省儋州市一中,寻求答案。
  
  跨海求贤,小旅店苦等三天;实地考察,明德儋州手相牵
  
  两校的合作,始于两年前。
  2009年,也是这样一个霜红枫叶的时节,正在常德参加省示范性中学校长年会的范秋明,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报家门说是海南省儋州市教育局局长甘路明,说是通过网络知道了范秋明,一定要见个面。
  “哦哦。”范秋明打着哈哈,他从不认识甘,想不出远在海南的教育局长找他会有什么事。
  三天的会议结束。
  甘的电话居然又来了,他还在长沙等着。客人远道而来,又苦等三天,不管是为什么,总得见见。湖南人的热情好客劲,范秋明一点都不少。
  在学校办公室接待了他,同来的还有儋州一中和二中的两位副校长。
  原来,人家是诚意上门,请求与明德合作办学的。
  儋州虽古有“南荒”之称,但文化底蕴深厚,900多年前,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贬居儋州,带来中原文化,自此儋州学风渐起,时至今日,“东坡遗风”犹存。谈起儋州,儋州市教育局一行人满怀深情,如数家珍。他们一心想做出些政绩,尤其想办好市里的两所“最高学府”一中和二中,可惜两校的班子都不是太得力,遍访岛内,没有找到合适人选。经过市委市政府同意,两校决定在全国寻求合作。“湖南教育质量好,明德是百年名校,培养出了17位院士,范校长又很有思想,于是……”局领导诚恳地希望与明德合作办学。
  “这……”说实话,范秋明有些犹豫,虽说此时他已担任过14年的省示范性中学校长,对学校建设和管理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先后任校长的两所学校在业内评价也较高,特别是明德中学,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这所创办于1903年的学校,是湖南最早的新式学堂,早在1917年,全国评定十所基础教育的最佳学校,明德就名列榜首。但到异地合作办学,地理环境、政策保证、人员素质、风土人情等,与湖南都不是一回事,文化背景大不同,人脉资源全无,两眼一抹黑,万一办不好,如何向父老乡亲交代?又怎么对得起求贤若渴的儋州兄弟?
  范秋明婉拒。
  甘路明力邀。
  “先到学校看看,再做决定好不?”见推辞不掉,范秋明只得先使个缓兵之计。
  没想到这一“看”,明德与儋州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师生求变心切,我们被感动了。”两年后,谈起当初的选择,范秋明还是无悔当初,他说,尤其是参观了50公里外的“东坡书院”后,书院里的一副对联:“一代文忠,赤壁遗篇,皓月经天,光遮北宋;千秋圣德,桄榔留迹,春风化雨,惠泽南荒。”他感触很深,最终作出抉择,“肯定要吃苦受累的,古往今来,凡办教育成功者,都得要吃苦,要耐得住寂寞。”还有一个最大的动因是,对湖湘文化颇有研究的他,特别讲求校园文化建设的他,希望借此机会,将湖湘教育文化传播出去。
  
  三大目标,“天方夜谭”?如今正逐步实现
  
  其实,创办于1948年的儋州一中,有过自己的辉煌,20世纪90年代初,其办学规模、教育质量,在全省首屈一指,曾是“海南教育四小龙”之一。但是进入90年代后期,由于种种原因,优秀师资大量流失,办学理念、管理机制相对落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停滞,教育教学质量下降,优秀生源也留不住,老百姓和政府领导均意见重重。
  儋州是海南的一个大市,全海南才800多万人口,儋州就超过了100万。
  儋州理所当然是海南的教育大市,却不是教育强市。儋州共有中小学生近20万人,高中学校共有10所,学生人数、学校数量均约占全省的八分之一。在全省近100余所高中学校中,官方认可的具有最高办学水平的省一级甲等学校全省共有11所,但儋州一所都没有。作为儋州最好的中学,从2001年起,儋州一中一次次申请,一次次落空。“换了几任校长,都没什么起色,我们几乎绝望了。”采访中,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对记者这样表示,他们认为,政府也是实在没辙了,才远上湖南寻求与明德的合作。
  2010年2月3日,范秋明率张建斌、曹建新、汪群,正式入驻学校,范秋明亲任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原明德中学校长助理张建斌任执行校长,曹建新(2011年7月,乐炼接任)、汪群任副校长,分别分管教学、后勤基建。
  “都是学校优秀的中层管理人员,曹建新此前一直带高三,是优秀的地理老师;汪群当过总务主任。”范秋明向记者介绍自己的手下爱将。
  当时两校签订的办学目标是:合作办学三年半,校园面貌彻底改变,教学质量大幅攀升,学校晋升为省一级。“投入8000万元,顺利晋升为一级,高考升学率上升20个百分点。”2月3日,范秋明与全体教职工首次见面时,这样高调宣布。“怎么可能?天方夜谭吧?”范秋明在台上宣布,儋州的老师们在下面议论,觉得这个湖南人简直是个疯子,8000万?一级学校?学校几届班子努力了十几年都没实现的梦想,你凭什么?可以说,当时几乎没一个人将这话当真,师生们冷眼旁观,想看这几个湖南人能折腾出什么东西。
  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得最好。一诺千金。儋州人没想到,湘人范秋明们,居然真的能折腾。
  到记者采访时,短短一年零9个月时间,全校居然已开工建设12个大项目,总投资近9000万元,已竣工投入使用的项目9个,已到位资金6000多万元,已投入使用的建筑包括两幢学生公寓、图书馆、教师工作间、初中教学楼、田径运动场、科学馆、艺术馆等,校容校貌彻底改变!“拆了14栋D级危房。”执行校长张建斌说,除这些大项目外,所有的校园道路,原来破旧得像垃圾场的运动场,校园多媒体系统、智能广播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等,全部新建或改建,还有新的学生公寓、食堂,甚至300多套教师安置房也将马上启动。教学质量上,连续两年高考升学率较上年明显提高。
  “感觉学校每天都在变化。”记者主持的座谈会上,高三学生梁丹代表同学们抢着发言。她说,当初考不起海口的一级学校,无奈之下选择一中,“每天早晨迟到的学生有一两百,还读什么书啰?”她当时很有些失落。没想到一个学期之后著名的明德中学就来合作办学了,学校风气、老师责任心大变,“不到一个月,迟到人数就大大减少,也不晓得用了什么办法。”更让她开心的是,连续两届,学校的升学率都有了提高,她对自己来年的高考充满信心。

  “我一直想用多媒体上课。”青年教师陈美娟,1998年从华中师大毕业后来校,很想有些作为,但原来全校才两间多媒体教室,用多媒体得全校排队轮着来,但她上5个班的地理,“未必有的班用多媒体,有的不用?”无奈之下,她只好一支粉笔一本书,传统教法搞到底。“跟外面的学校差距好大。”她感慨。但现在不一样了,尽管许多人都要重新学习,但大家很起劲,毕竟,303名专任教师里,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占多数,达187人。“老师们求变心切啊。”28岁的青年教师高浩然说,当初听说要合作办学,许多老师人心惶惶,“未必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啊?”有人这样说。但与此同时,年轻教师们跃跃欲试,充满期待。果不其然,仅仅几个月,效果就明显出来了;仅仅一年多,“省一级甲等学校”的梦想就顺利实现。
  
  效“东坡传学”,“九死南荒吾不悔”
  
  有什么诀窍?未必你有三头六臂?这么多钱,哪里来?校风校纪,为什么短时间就大不一样?还有教学质量,是怎么迅速提高的?就像当初一些老师满肚子疑惑一样,记者也不断地这样提问。
  几天的采访下来,记者觉得好像找到了答案,又好像没全明白。
  “紧紧依靠当地政府,充分尊重每个老师,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范秋明说起来好像很简单。
  细细研读合作办学以来所办的8期校报,翻开他们的工作日志,挖掘他们的办学故事,记者发现,其实,太不简单,太不容易了。虽说不像当年东坡先生在儋州传学,要立志“九死南荒”,但几位办学人及其团队背后的支持、付出,还是令人唏嘘感叹。
  在此之前,张建斌们从来没想到自己会与儋州结下如此深重的缘分,从读书到工作20多年,他基本就没离开过家,当时儿子正上高中,正是急需这个特级教师父亲指点陪伴的时候;而曹建新,被派时,孩子刚上幼儿园,大家都羡慕他是“娇妻幼子热炕头”;汪群是三人中的老大哥,儿子虽说研究生毕业不用他操太多心了,但其80多岁的老父老母,刚从老家华容接来同住,“老人离乡背井来陪儿子,儿子却又要走……去年12月老人过世,我都没在跟前。”说这话时,大男人汪群,甚至眼圈发红。
  但是一声令下,三人二话不说,打起背包就出发。
  其实,身为明德和儋州两校的校长,范秋明压力更大。不仅仅是儋州的那三大目标,光是让三名朝夕相处的兄弟抛家别舍异地工作,他就觉得对不起他们的家人。“他们的老婆孩子再多哭几次,说不定我就会放弃了。”事后他说,但好在兄弟们及家人都识大体,眼泪流了不少,出发时还是一个不落。
  “正月初六就来了,几天后我到机场送他们的老婆孩子,大家都哭了,我心里也酸酸的。”李秀贤是整个过程的见证者,当初是他去接校长们,家属们第一次来,又是他送。他说,他很感动,人家这么老远来帮助我们办学,为了谁?
  “有人说我是为了钱。”范秋明不认可这一说法。在湖南,长沙的教育投入最到位,作为省会的百年名校,他不差钱,如果说为了钱,他派出三名骨干全天候在儋州工作,并允诺三人每个月回长沙探亲一次,自己更是无数次飞赴海南,最长的时间在儋州住了半个月,还先后请来市教育局的几位局长,请来省里的教学名师讲学,请来湖南的书法名家把脉校园文化建设……算算,光是来回路费,得多少?
  “关键是学校面貌大变,这点我最开心。”范秋明说。其实,身患糖尿病每天得注射胰岛素的他,眼睛有严重毛病走到哪中药带到哪的他,一年多十几次飞赴儋州,最长的一次住了半个月,又是为了谁?
  范秋明说,其实他们也没什么特别的办法,关键是诚心和努力。没有钱,他们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市委市政府,一个一个部门找,听说省财政厅和市委市政府有意为儋州教育投资,他们专程赶去汇报,“这些人还有点干事的样子。”财政厅负责人用当地话与儋州一中的副校长吴壮佑商讨,最后3000万元地债资金顺利到位;海南省教育厅厅长胡光辉在“合作”10个月后专程到校调研,惊异于学校的变化,给予投入500万元;市委市政府更是全力支持“合作”,计划三年投入4000万元,目前已到位2500万元……再加上校安工程、学校自筹等,经费不就基本解决了!师资问题,“合作”才一个月,青年教师培训学校就成立了,范秋明上了第一课,以后又相继从湖南请来3批共26名专家讲学和辅导,组织明德的名师团队多次来校开展诊断性听课和示范上课,组织青年教师多次外出学习,“成长很快”,老师们一致认为。抓教学质量,几十名优秀初中毕业生被择优选编入“明德班”,三年学费、课本费、住宿费全免,其中10名优秀者还远赴长沙明德中学交流学习,生活费、往返路费都由学校提供;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曹建新下了晚自习还在班级里组织答疑。抓校风校纪,几名校领导、高三年级组长,每天早晨7点,准时到校门口迎接学生。“哪看过这样的阵势啊。”年轻的高浩然说,抓校风空前严厉,但对师生的关爱,新班子也是空前地让人温暖——组建不到一个月,正好过春节,新班子借钱给全校老师人手1000元的大红包;生源爆满,排练厅改建的宿舍有些闷热,新班子二话不说,第二天就买来两台新空调、一台抽风机……
  “一年多的变化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采访中,师生们异口同声,他们共同的担心是:三年后怎么办?
  “‘十二五’发展规划都做好了,并通过了教代会,‘名校园、名校长、名教师、名学科、名学生’的‘五名’工程也正在组织实施中,校园文化建设和体艺特色正在逐步形成。”范秋明对学校未来充满信心,他说,成为海南省一流名校、海南省西部的教育明珠,儋州一中,指日可待。
  现任儋州市教育局局长周春声,对未来的看好更是溢于言表:“儋州一中已经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优质教育资源还将继续做大做强。”
  采访手记
  爱吃螃蟹
  
  到外省采访本省学校跨省办学,在20多年的记者生涯中,这是第一次。
  此前一些日子,在湖南省的示范性中学督导评估中,同为新任的“省政府督学”,记者与范秋明校长有了较多的接触,第一次听说明德跨省到海南,与儋州一中合作办学,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好奇加怀疑,促成了记者的这次前后达5天的专程采访。
  其实,认识范秋明,应该早在12年前。那时才30多岁的他,做了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仅仅用政府给的50万元启动资金,用一年的时间,异地建成了一所占地400亩、总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新校。
  那时,他是宁乡一中的校长,年仅38岁。
  从那以后,湖南各高中学校纷纷异地重建,至今至少达40所。
  他的这种“胆大妄为”,政府和坊间当时议论纷纷。
  12年过去,肯定之声占了上风。
  他自己说,当时“在全省第一个吃了个大螃蟹”。
  此后这样的“螃蟹”他经常吃。
  2006年6月,身为宁乡县教育局长的他,主动要求担任明德中学校长。
  100多万人口大县的教育局长不当,硬要当校长,又一次“吃螃蟹”。
  与儋州合作办学,更是。
  他说,其实当初他也拿不准,是《规划纲要》给了他信心,《纲要》第43条明确指出:“各地可从实际出发,开展公办学校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试验,探索多种形式,提高办学水平。”他说,明德中学在全国都有影响,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推广,将其“磨血育人”的办学精神发扬光大,一代代的办学者义不容辞。如果说,与儋州合作,是再次大胆“吃螃蟹”的话,这样的“螃蟹”,他愿意吃。
  事实证明,双方受益。从明德来说,也锻炼了一批干部,开阔了办学思路。
  尽管这个过程,艰难。
  他的理想是做一个有理想的教育家,为此,他愿意冒险“吃螃蟹”。
  其实,真正的螃蟹他一口都不敢吃,因为糖尿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0555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