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的问题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提要:教师在教学单元中巧妙的设置问题,对学生学习掌握本教学单元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实现高效课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据问题导学法的基本特点,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在问题设计方面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问题问题导学问题情境学生
  
  问题导学起源于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约翰·杜威的“从做中学”的解决问题的思维途径,即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
  问题导学法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1、以问题为中心,即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展开。2、以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为根本,即把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学习能力,挖掘创新潜能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3、教学中导学是关键,教师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导激发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而不是“填鸭式”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
  以下依据问题导学法的基本特点,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在问题设计方面谈几点认识。
  一、创设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应结合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模式展开。“问题情境”顾名思义,它由问题和情境两个部分组成。情境加问题而有意义,问题因情境而有生气。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气氛中,学生已经有的知识经验与思维方法一时不能同化接纳新知,从而产生一种力求问题而又不能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1、从新旧知的差异引入,设计问题情境。当新旧知识联系比较紧时,可以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为新知埋下伏笔,使学生在“复习”中,学习新知,激起认知冲突。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可出示下列这样一组计算题,让学生计算28÷4、17÷8、15÷7、35÷11,学生认为这是旧知,当他们顺利地算完了前面两题,在计算后面两题时,出现了怎么除也除不完的情况,商的小数部分一些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新情况把他们带入了欲罢不能的问题情境中。
  2、从身边生活实例引入,设计问题情境。抽象的数学源于生活,来自具体,在生活中产生了数学,而最终又应用于生活。关注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要使学生意识到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学习的课堂。
  如在一年级“物体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我在他们初步认识了物体的各种形状后,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身心特点,布置学生回去观察自己家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状的,并与家长探讨这些物体可不可以做成其他形状的,为什么?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很高,并且得到了多种不同的答案,如硬币是矮圆柱容易存放,茶杯做成圆柱体既美观又节约材料等。这样学生们通过实践及身边的物体进一步认识了这些物体,并且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以操作活动引入,设计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促进理解,而进行操作演示,这样可以从中引发矛盾,促进思维。观察是智力活动的基础,认知始于观察,只有通过观察才能有认识的能力,分析的能力,以及归纳的能力。动手操作是产生疑问、解决问题的过程。动手操作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好方法。
  4、从研究者的思维角度引入,设计问题情境。学生的模拟研究活动体现为探究的兴趣与过程,保持和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利用科学研究来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并进行数学学习,要设法把发现提出问题的角色让给学生,教师不要包办;同时要注意不拘泥于前人经验,而是要根据教学目标有选择地加以利用。
  二、依据良好的问题导学策略设计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的问题化是现代教学的特征之一,“数学教学应当从问题开始”,让学习者“通过问题解决进行学习”。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水平、年龄特征,依据教学内容的目标提示,选择良好的问题导学策略,设计适合的问题内容、适当的问题难度,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1、选择学生熟悉的问题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数学问题导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激发和调动起来了,是学习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解决导学的需要,从而使问题导学的学习得以顺利实施。
  2、抓住知识的关键点拓展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解决问题水平的高低。其中思维的概括性、问题性、逻辑性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抓住每一个环节,下功夫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问题导学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载体。
  3、以知识技能为目标设计问题,强化学生的技能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水平是问题导学学习的重要保障。在学生面临新问题时,这种“已有的”知识、技能就是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技能的“推动器”。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强化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使问题导学的学习扎实、深刻,实现真正的学习目标。
  4、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设计问题,锻炼学生的心理品质。教师必须遵循学生心理保健的原则,通过调整教学手段、创设趣闻情境等方法减轻和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当然适当的培养学生的“受挫”心理承受力也是必要的,教师要随时洞察学生的解决问题状态,适时、适当的给遇到困难的学生,提供恰到好处的、必要的帮助。使他们既有心理锻炼的经历,又不产生过渡的心理疲倦和心理障碍。健康的心理能有效的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提问是数学教师每节课都使用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有效地设置问题,将教学各环节,知识各部分连接起来,让学生有方向、有动力、有创新地在“做中学”,是打造数学高效课堂,实现优效教育环境必不可少的有效策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师永恒的追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1369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