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师轮岗制度的动因思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龙毅

  日前,有媒体报道武汉市教育局将淡化中小学教师校籍,推进区域内教师“轮岗”,义务教育学校50周岁以下男教师、45周岁以下女教师,在同一所学校任教满六年的,原则上要在区内进行交流。消息一出便引来各方评论热潮,有赞许声,但更多的是一种质疑或抨击声。为此,编者结合这些声音,探寻武汉实行区域内教师“轮岗”的动因。
  盘活区域师资,促进教师交流?
  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建设的起点,让每个孩子接受公平的教育,是教育均衡的基本标准和追求。近年来,一些区域加大农村地区教育资源配置,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学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然而,在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使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改善的前提下,部分地区往往单纯将教师流动作为盘活师资的根本点。
  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实行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的要求,武汉市教育局提出教师“轮岗”,无疑是对《纲要》的一种践行。可是,全国许多地区的教育管理部门在施行了“轮岗”制度之后,就其效果而言,却并没有解决问题。因此,人们难免担心,教师轮换岗位制度设计落地之后,可能未必能达到预想的实效。
  对于教师“轮岗”的制度,这自然是一个善意的尝试,淡化教师校籍、强化师资流通,而后所谓“名校的辐射效果”,俨然值得期待。“但即便如此,公众的担忧仍难免滋生,纠结之处有二:就直观感受而论,行政之手随意操纵师资配置,未免有僵硬、刻板、低效之嫌;而从现实后果来看,理想中的良效是否必然发生,其实也很值得怀疑。因为,教师力量尽管重要,却也不是一校水准的唯一决定要素。”有专家如是说。
  同时,有评论者提出两点质疑:首先,教师“轮岗”制度是临时性的举措,还是一项长期工程,在没有成为地方法律法规之前,是教育局局长的热血之举,还是可以固定成一种制度?如果只是局长一时的心血来潮,则应该如何避免“人亡政息”的悲剧?其次,对于教师群体而言,在哪个地方上班已经成为习惯,而各个学校之间在管理制度、福利制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别,谁也有不想去的单位,和“就近入学”相对应谁也想“就近教学”。
  另外,谈及名师的培养与发展,不仅是个体努力的结果,更是有效激励的产物。正如某位专家指出,相对固定的回馈机制,相对可期的晋升机会,才可推动“普通教师”向“知名教师”的转化。“一旦面临六年一度的轮岗,由于对未来不确定,一些教师难免失去‘上升’的动力;而对特定学校而言,‘名师’轮岗导致人才流失也是不公平的,因为它们为此支付了‘培养成本’,却难以得到补偿。”
  均衡优质资源,缓解择校现象?
  每逢开学前,都现“择校热”,为了孩子能进名校,家长托关系、找门路,不惜举家迁移,不惜付高额“赞助费”;孩子们也疲于参加补习班,学“奥数”,练英语,考证书……“择校热”高温不退,已成为教育公平问题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突出表现。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择校”实质上是“择师”。于是,在很多地方,均衡师资资源,便成为缓解“择校热”问题的关键。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于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或许基于此,武汉市淡化教师“校籍”身份,规定中小学教师在同一学校任教满6年,就要在区内各学校间“轮岗”流动,希望通过这样的办法,改变上好学校难,同时遏制择校风。
  乍一看,武汉教师“轮岗”制,是破解愈演愈烈“择校风”、改变多年来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现状的一剂良方。正如有些人认为,家长追逐名校,并非“贪慕虚名”,不为名校校舍多漂亮、设施多先进,恰因为名校集中了名师,可以将孩子培养得比在普通学校及薄弱学校成绩更好、在成长和成才竞争中更占优势。“而淡化教师校籍,促成各类教师资源在不同学校之间的持续流动,对缩小名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教育水平落差,达成教育均衡,无疑会有长效、根本的改善。”
  然而,一项好的制度需要平衡好各方面,才可能长期实行,进而落到实处,而不致沦为形式。须知,“每所学校自有其风气、特色、办学追求,教师也自有其选择权利、个人兴趣、家庭因素和专业发展等权益需要考量。如果不能在整个制度中加以足够考虑,将对学校办学主体、教师个人权利的尊重放在重要位置加以综合考虑,两者皆会有‘被参与’感,消极敷衍而非积极主动,最终影响到改革的落实。”
  教育改革的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教育管理部门通过这种“教师轮岗”改革措施促进区域教育公平本是无可厚非,但不能仅仅着眼于师资力量这种简单的公平。至于教师轮岗能否解决教育资源不公以及教育公平的问题吗?有专家认为,教育资源不公,不仅仅在于名校垄断了“名师”,还在于垄断了许多优秀的教育资源甚至是政策资源,包括学校的地址、学校的硬件、学校的管理方式与管理制度,还包括学校对于种种教育政策的公关能力。譬如,一些名校可以获取比其他学校更多的自主招生和保送名额。恰恰就是这些资源,是教师“轮岗”轮不走的。那么,教育管理部门将择校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择师”,不免显得过于武断。
  (责任编校:白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2046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