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存状态(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夏蕾

  冷漠的高三,五味瓶里独独忘了放糖,我一直彷徨思考,一个人的生存状态到底应该怎样。
  每天都是相同的路线,也许那个老人是唯一富有生趣的风景。每一个阴冷的早晨,我都会看见他的身影。他端坐在只铺了一块布的地面上,穿着满是补丁的棉衣,瘦削的脸上镌刻着岁月留下的皱纹。粗糙的手指在二胡的弦索上来回游走,如泣如诉,唱着千年的凄凉。他的面前放着一个虽然破旧但很干净的碗,里面有几枚硬币。令人诧异的是他没有写一张纸来描绘自己的“悲惨”经历,没有发出哀怨的乞讨声,没有看到一个人就拉着不放,死活要钱,他就那么端坐着,认真地拉着二胡。我总觉得他不像一个乞丐,更像一个为了生存而拼搏的有职业的人,一个没有失去尊严、值得尊敬的劳动者。
  我想,每个人的生存状态都不尽相同。有的人为了名利可以不惜丧失人格,还沾沾自喜;有的人即使生活在苦难之中,仍不改初衷,恪守人格,靠着自己的双手,打造属于自己的天下。两相比较,后者值得尊敬。
  我仿佛看到佝偻着身躯在田里劳作的农民,正如唐诗里写的那样:锄禾日当午。可是当满地的金黄呈现在眼前,风吹过一排排金黄的波浪时,农人脸上分明荡漾着幸福的笑容。实际上,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他们没有整日生活在空调房间里的高管过得舒适,但是他们用双手创造了一个季节的繁华,用汗水浇灌了劳作的苦果,这已足够令人敬佩叹服。
  我突然间发现,收获固然重要,但懂得享受过程意义更大。高三的生存状态便是苦闷,繁重的课业负担、巨大的升学压力已将我们折磨得痛苦不堪。但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有打造天堂的力量;只有磨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努力和奋斗的状态,就是历练的状态;历练的状态,就是成长的状态;成长的状态,就是无憾的状态。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的世界,不管是繁花似锦,还是芳草萋萋,那都是成长的风景,我们又何必太在意花的大小、草的多少和长的快慢呢?
  终于,我停止了彷徨,听着老者二胡的乐声,毅然冲向高三的战场,我本就需要这样的生存状态,在努力和奋斗中笑看过眼云烟。
  本文透射出的不是“说教”的“呆气”,而是“顿悟”的“灵气”。有人说:“没有读过高三,学习生涯是残缺的。”高三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压力可见一斑。既然负担和压力无法回避,那么身在高三的莘莘学子又该如何突围呢?对此,作者没有“请”出心理专家、励志专家进行理论指导,而“请”出了上学途遇的老人和田间劳作的农人进行现身说法。老人关注的是二胡“拉”得怎样,而不是碗里的钱“讨”了多少,所以他活得不失尊严;农人关注的是活计“干”得怎样,而不是收成自己能“分”得多少,所以他们脸上常常“荡漾着幸福的笑容”。身处高三苦闷生存状态中的“我”,从对老人和农人的生存状态的观照中获得了“顿悟”,不再将自己“囚禁”于对“成功”的孜孜以求上,而将自己“放飞”于对“成长”的体验感受上,因而“我”也从“五味瓶里独独忘了放糖”的生存状态调整到了“笑看过眼云烟”的状态。其实,从事理分析的角度审视,老人、农人和“我”三者的生存状态之间,构成了推理上的“类比”关系。正是这层内脉上的“类比”关系,使得行文既兴之所至,“闲庭信步”,得散文“自然”之趣;又“水到渠成”,妙化无痕,合情理“必然”之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3246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