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数位筒”提高一年级计算教学实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孟丽华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100-01
  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合理、灵活地掌握口算方法。为了让学生理解算理,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了一种学具——数位筒。利用数位筒让学生理解算理—说算理—用算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一、教学生做数位筒,认识数位。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而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样使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与数学学科特点形成了矛盾,自然形成了学生在认知方面的障碍。为了化解学生这一矛盾和学习障碍,我在教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的第一课时中,引入了一个形象直观的学具“数位筒”。在课前让学生把两个圆柱形筒粘在一起,并准备20根小棒在课堂上使用。教学的第一环节:让学生数出9根小棒,9根小棒用数字几表示——9,9表示(9)个一;把表示9个一的9根小棒放入准备好的右边的筒中,这时教师告诉学生“表示几个一的数位就是个位,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并让学生边说这一算理,边在右边一侧的筒上标注“个位”。在有9根小棒的个位筒中再添上一根,凑成了10根小棒,表示10个一。我们把10个一还可以说成什么?(一个十)。那么我们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即1个十放入从右边数的第二个筒中。我又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仍入从右边数的第二个筒中,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筒中有几个十?(两个十)教师小结:“表示几个十的数位就是十位,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并让学生在右边数的第二个筒上标注上“十位”。借助数位筒学生很直观地理解了数位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在其中渗透了相邻的数位之间的进率为10的概念。为了进一步的理解两位数每一位上所表示的意义又让学生在数位筒中表示以下几个数:16、12、11、20……,并说说每一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对“数位筒”的认识过程也就是对数位的理解过程,通过学具“数位筒”的引入,帮助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形成了“操作——表象——抽象”的认知过程,很好的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二、借助“数位筒”理解算理与计算方法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能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从而为学生导思获知起到重要作用。在一年级学生在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时会有很大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通过在数位筒中演示运算过程来理解口算的算理,抽象出计算方法。
  (一)借助“数位筒”理解“凑十法”
  在一年级计算教学中,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两个知识点非常重要,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难。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算理,使抽象算理变得浅显易懂。我在教学中充分应用了学具“数位筒”,让学生在前面认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抽象的数学算式用学具演示出来,从而理解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凑十法。例如教学9加几时,我让学生用数位筒操作,并在操作中边动手边说过程。先在个位筒中放入9根小棒,再数出3根小棒放入个位筒中,这时遇到了一个难点:是把3根都放入个位筒中,还是有其它方法进行表示?有的学生说:“当个位上的小棒凑成10根时就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扔入十位筒。”这样,学生把要加的3根小棒分成1和2,把1根和个位筒中的9根凑成10根放入十位筒中,另外的2根放入个位筒。同时也总结出算理:见9想1,把3分成1和2,9加1等于10,10加2等于12。所以9+3=12。
  (二)借助“数位筒”理解“破十法”
  学生在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时会比学习进位加法的方法要困难一些,学生首先要弄明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当被减数不够减时怎么办?为了化解这些知识难点,让学生在数位筒中表示被减数,说说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再说说减数表示什么。那么先算什么?例如:12-9=?在说算理以后,学生很快明白先算2减9,出现了不够减的情况,问学生:“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怎么办呢?”接下来让学生通过在数位筒中摆小棒方法让学生想办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会发现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出现了退位减法的两种计算方法。第一方法:学生将十位筒中一捆小棒拆开减去9根,还剩1根,把剩下的1根放入个位筒中,这样12-9等于3;第二种方法,学生从十位筒中借出7根和个位上的2根凑成9根拿走,将十位筒中剩下的3根放入个位筒中,这样12-9也等于3。
  (三)借助数位筒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在这一教学内容中,教材将34+2和34+20同时出现在一课时中,这样安排便于比较,掌握算法。为了学生更快更熟练的区分这两算式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安排学生用“数位筒”动手操作演示算式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式中两个加数2与20的区别。因为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同,也就是它们的计数单位不同,因此,将2根小棒和两捆小棒放入不同的数位筒中,表示2的两根小棒放入个位筒中,而表示20的两捆小棒放入十位筒中。然后让学生说说运算过程:34+2先算4+2=6,再算6+30=36;34+20先算30+20=50,再算50+4=54。
  通过用“数位筒”让学生动手、动口,使学生很快理解和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减少了不同数位上的两数相加的错误,同时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即计数单位不同不能相加或相减,为后面多位数加减法甚至更高年级的小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做了铺垫,从而也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实施操作活动的内容很多,“数位筒”在一年级计算中的应用只是个人的一次尝试。通过这样的尝试,很好的突出了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化解了教学中的难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与动口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3614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