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静静的白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采涓

  人物小传:
  刘兴章,1950年出生于江苏省新沂市棋盘乡(今棋盘镇)大墩村。1969年通过乡里选派走上教师岗位,任教于棋盘乡大墩小学。之后的40年里,刘老师走遍了棋盘镇的所有乡村小学。退休以后,因镇里的初中缺乏师资,刘老师返回校园,在新沂市芦墩中学任教初二地理,至今。
  刘兴章老师爱生如子,在艰苦的条件下,用爱和一己之力为乡村教育事业培养出两代接班人。一生的执著,情系乡村教育;一生的坚守,扎根乡村教育。刘兴章,苏北平原上,一株朴实沉默的白杨树,风过不语,看枝繁叶茂。
  初秋的早晨微风清新,阳光柔和地照耀,树叶依然翠绿鲜亮。
  去芦墩中学的路,我们走了很久,从市区赶到王楼,又找了一条乡间小路,一路颠簸来到芦墩,为了拜访刘兴章老师。
  一路走来,乡间的田野,村前屋后,最常见的就是白杨树。或成林,或成群,或单株……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他们都是那样挺拔站立,银灰的枝干延伸向蓝天,默默地立于乡野之中,你可以感觉到守卫者的尊严,却又如此的亲切。
  芦墩中学和多数的乡村学校一样,操场边也是一排排白杨。我们到时,正是第三节课,学生在树下上体育课,伞一样的树冠洒下片片树阴。或许是年代久远的原因,白杨树的身躯有些向前方微微倾斜,可是却不弯曲,枝干仍笔直地向蓝天伸展。
  刘老师和我来之前看到的照片上一样,花白的头发,泛白的夹克,一脸慈祥的笑。我对刘老师说:我们在树下说说话吧。刘老师同意了。
  我和刘老师一人找了一把学生的小椅子,就坐在了树下,开始了长谈。十点钟的阳光并不耀眼,阳光从树的缝隙间洒下来,国旗在绿叶间轻轻扬起。
  刘老师的往事,刘老师教书育人的一生,就在这个初秋的上午,回到从前……
  一生的选择
  1968年,18岁的刘兴章,从新沂一中高中毕业。遵从父亲的要求,他回到老家棋盘乡大墩村务农。1969年的春天,因村里师资奇缺,刘兴章通过选派走上教师岗位。
  提及往事,刘老师诚恳地对我说:“一开始,我并不愿意当老师。”刘老师的教师生涯从这句话开始回忆。
  我不解:为什么呢?做一名教师多光荣啊!
  刘老师说:“那时,乡下的村民都唱‘家有半斗粮,不当孩子王’,我最想去工厂当工人。”原来年轻的刘兴章向往机器轰鸣的工厂。穿一身蓝卡其布工作服,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是当时好多年轻人的偶像。
  那个年代师资奇缺,作为革命老区的棋盘乡民风淳朴,受到政治运动的波及很少,高中毕业的刘兴章当然是首选的教师。刘兴章带着情绪走上教师的岗位,每一天都觉得自己灰土土的。星期天,刘兴章父亲回到家,和儿子进行了一番长谈。
  说到父亲,刘老师的神态变得十分恭敬,仿佛父亲就坐在对面。
  父亲对他说:做一名乡村教师,用你的话说是一个教书匠,是很平凡很普通的。可是,你如果把孩子教育好,所谓教书育人却是一件极为了不起的事情。棋盘是我们县最贫穷落后的地方,你想一想,你可以用知识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让他们走出去,学有所成,在远方或回来建设我们的家乡,都是功德无量的。你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也带动了一个家庭、一个村子的变化。那个时候,你会觉得当老师是幸福的,辛苦也是值得的。
  刘兴章的父亲当时在县里当干部,把自己高中毕业的儿子安排进工厂或部队都是可以的,可刘父没有这样做,他把自己优秀的儿子送回自己的家乡最边远的村庄。
  “转变贫穷的现状,改变孩子的一生,做一名老师是幸福的!”这句话,19岁的刘兴章牢牢地记在心间。此后,他的一生,行走在乡村小路,在棋盘村小之间来回奔波,辛勤地播下知识的火种,也洒下青春至暮年的汗水。
  一个人的乡村小路
  没见到刘老师之前,我对他的了解仅限于履历上简洁的两行——
  1969年2月-2000年7月,在棋盘小学任教;
  2000年8月至今,在芦墩中学任教。
  短短的两句话,浓缩了一名乡村老教师的一生。
  后来我才知道,从1969年2月到2000年7月,在31年的时间里,刘兴章老师走过棋盘所有的乡村小路。我想再次用简洁的言语记下刘老师的工作历程,一名人民教师的教育人生。
  1969年2月-1970年10月,在大墩小学教四年级数学;
  1971年2月-1972年2月,在金李小学教四年级数学(同时任教大墩小学戴帽初中英语);
  1972年2月-1975年7月,在大墩小学教五年级语文;
  1975年9月-1976年7月,在筛子小学教五年级数学;
  1976年9月-1980年7月,在金李小学教五年级数学(同时任戴帽初中初一、初二数学);
  1980年9月-1983年7月,在棋盘小学教五年级数学;
  1983年9月-1989年7月,在高李小学教五年级数学;
  1989年9月-1990年7月,在大墩小学教五年级数学;
  1990年9月-1996年7月,被乡里50名村民代表选为七沟小学校长,教五年级数学;
  1996年9月-2000年7月,在大墩小学教五年级数学;
  2000年至今,在芦墩中学教初二地理。
  写完刘老师的工作历程,我长长叹了一口气,这样简短的书写,已感疲倦。难以想象:这40年,一个人的乡村小路是如何走过?
  是的,我明白,仅有对教育的热爱是不够的。一生的执著,一生的坚守,是因为有一颗贴近大地的悲悯的心,这颗心始终不改理想的光辉。
  再次回到刘兴章老师工作的起点。
  1970年,刘兴章渐渐喜欢上了老师这一职业,喜欢上这里淳朴的孩子,他加倍地努力工作。因为工作成绩优秀,他被选到县黄墩教师进修学校,进行英语培训。三个月后,刘兴章被评为“五好战士”,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刘老师又一次面临人生的选择,留在县城或回到乡村。刘老师说他当时没有一丝的犹豫:乡村养育了我,乡村的孩子等着我,我当然要回去。
  培训之后,刘老师来到金李村小,一年后调到泉子小学,在这两所学校,刘老师除了带五年级(毕业班)数学课、体育课之外,还是大墩戴帽初中的英语老师。原来,因初中学校少,师资缺,各个村就在小学开设了初中课程,称之为戴帽初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4565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