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育的有为与无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节仁

  教育的问题实在是太多太多,而且看似极其复杂、难以解决。我们为教育做的不可谓不多,然而,别说人们质疑诺大一个中国居然出不了一个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只一个“高分低能”就让中国教育十分尴尬。我们不能不承认目前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失败的。
  老子有句名言:“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的“无为”主张,一直都没有得到中国人的重视,这和中国人其实没有领悟“无为”的实质、精髓有关系,被中国人当作一种“消极”的世界观而事实上被抛弃。真是可惜,我试用“无为”主张来浅读一下中国的教育。
  我们常常以为教育是万能的,其实教育真不是万能的。人的很多能力,是无师自通的,比如我们常说“社会教人”就是这个道理,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经历,你让学生走进社会,去经历,去历练,就能形成一些能力。
  我们更错误地以为只有学校教育才是教育。事实上人的很多能力,是不必由学校来传授的,家庭、社会都有相应的教育功能,而且会做得比学校教育更好。可学校却不遗余力地妨碍甚至剥夺学生获得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教育,又不相信学生能够正确地“自我教育”。单一的学校教育使我们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品格都极端片面、狭窄,“高分低能”“有才无德”就是这样炼成的。
  如果我们能够遵从老子的教导,懂得“无为”,至少我们也应该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那么,我们在教育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就会大大减少甚至消除。
  据报道,4月13日晚上7时30分左右,胜利油田第一中学13岁初三女生莹莹(化名)从家中五楼跳下,14日早上7时许,因经抢救无效,莹莹永远离开了人间。莹莹父母称孩子跳楼与学校要求学生剪短发有直接关系,胜利油田第一中学甄校长表示留短发是校园文化,发生这样的事儿学校不承担责任……
  类似的悲剧一再发生,问题只在于这样一种教育行为,它站在学校德育万能的角度,进行严格的养成教育,用一种审美标准来要求学生,忽视和扼杀学生的个性化追求。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我并不主张完全无所作为,学校德育可以做很多工作,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除此之外,可以无为矣。如果学校不采取管制措施,不强迫女学生剪短发,还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吗?
  我们再看近期发生的另一个悲剧。据报道,4月8日19点20分左右,江西省新余市渝水一中晚自习期间,高一(10)班学习委员廖某因维持课堂纪律与同班男生李某发生口角,李某用水果刀往廖某身上捅一刀,随后逃离现场。20分钟后,廖某抢救无效死亡。
  还原事件经过,可能李某属于那种不能专注于学习的同学,影响了班上的纪律,廖某出于班干的职责进行了干涉。这种现象,每天在全国的中小学校频繁地发生着,所幸这种悲剧还只是个别。如果学校在学习时间安排上,没有统一的晚自习,没有双休日的所谓的补课,那些在学习上没有优势的同学,不至于被捆绑在学校,不至于那么无聊,就不可能发生这样的悲剧。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休息理所当然,所以,休息的时间就不应该用来学习。而可以用来学习的时间,也不能全部被学校占领。无为,从时间的角度看,就是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时间。我们常常担心学生不能正确地利用自由时间,但你以为学生只会把时间用来做坏事吗?你以为学生都不会妥善安排好这些时间吗?
  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会不会全部学生都恰当地利用好时间,这倒不一定。但喜欢读书的同学,一定会用来多读书,有其他爱好或者理想的同学,也一定会利用好这个时间来圆自己的梦。那些所谓没有理想的同学,把他赶到学校来不但对其学习没有益处,反而对其身心发展是有害的。
  想想看,我们的教育做了多少不该做的事情,我们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无为”呢?
  (作者单位:江西临川二中)
  责任编辑 邹韵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4833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