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给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加点“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旸

  摘要: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在课堂教学上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创设,可以为数学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这正是我们所要追求探索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一切为了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问题创设;新课程理念;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44-02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在课堂教学上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创设,除了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为枯燥的数学教学增色外,还可以为数学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这也正是我们所要追求探索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然而,教材上问题的设置毕竟要求具有普遍性、通俗性,因此也变得具有局限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这几年的数学课堂教学,让我有机会一点点尝试出只要用心给问题创设加点“料”,其实数学课可以更美的。结合苏科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具体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种问题创设方法与思考。
  一、学科渗透式的问题创设
  以往的数学教学,就数学知识论数学,使得学科变得相对独立。学科渗透式的问题创设,在于把其他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于数学的学习当中,从而形成学科渗透。增加了学习数学的趣味性的同时,又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助于学生文理学科的搭配学习。案例1: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3章、第1节《确定与不确定》问题创设: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古人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贵财富,成语就是其中之一。(1)这里有四句成语“水中捞月”、“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瓮中捉鳖”,各位同学是否知道每句成语的意思呢?四句成语所讲述的故事,是不是一定都能发生呢?哪些是一定能够发生的?哪些是一定不会发生的?哪些是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的?(2)用你这节课的所学知识,说说他们都属于哪种事件?设计意图:教材中本章标题为《感受概率》,重点在“感受”。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实例和试验游戏,体会概率与过去所学的很多确定性科学的不同,认识概率的思维方式和随机观念。本课研究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目的是使学生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事先能够确定的,是必然事件或不可能事件;而生活中还有很多事件的发生我们事先不能够确定,是随机事件。要想解决四句成语所讲述的故事是否事先能够判断发生与否,首先就要知道四句成语所表达的含义,这就需要借助语文知识。添加以上问题创设,实现了学科渗透、文理并用,把数学客观化的问题,变得生动、形象、有吸引力。这也符合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学生的发展观——感受、思考、积累、整合。
  二、循循善诱式的问题创设
  循循善诱式的问题创设,是根据所需要的教学内容,适当创设合理情景。为使学生掌握教学的重点,设立环环相扣的问题,通过循循善诱的引导,把问题逐步推向高潮。从而使学生递进式的掌握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案例2: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第1课时《数轴(1)》问题创设:学校门口有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米和5米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米和4.5米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景。(1)如何将马路、汽车站、柳树、杨树、槐树和电线杆确切的表示出来?(2)在画这些物体时是否有先后顺序?(3)你认为应该先画哪一物体?(4)如何将其余物体适当的表示?设计意图:以上这个问题的创设,不仅解决了如何画数轴的问题,还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轴的好处,可以触类旁通的解决类似的各种问题。马路、汽车站、柳树、杨树、槐树和电线杆并非杂乱无章的分布。若以其中一个物体为基准,其余各物体均可顺利表示出来。先确定马路的位置是作图的关键,画一条直线表示马路,为画数轴是一条水平的直线打下基础。地理中的东西表示一对相反意义的量,在直线上从左到右表示从西向东的方向,为画数轴上的正方向和表示正负数打下基础。确定基准点马路的位置,为画数轴上的原点打基础。规定一个单位的长度表示1米,依次表示出距离汽车站东3米和5米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米和4.5米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为适当地取单位长度打下基础。
  三、生活感知式的问题创设
  生活感知式的问题创设,是基于学生本身的生活经验和体会,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来研究数学。不仅解决了数学本身的知识性问题,又解决了生活当中的技能性问题,体现出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充分体现出数学的生活化和应用价值。案例3: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第1课《圆(1)》问题创设1: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方式上学、放学,有的同学是徒步而来,有的同学是骑自行车,有的同学是开电瓶车,还有的是乘坐公交车。(1)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车轮是什么形状?为什么要做成这种形状?(2)能将车轮改成其他形状吗?如车轮为正方形、三角形或者椭圆形等,会发生怎样的状况?问题创设2:有一个圆形靶,将其中的10环拿出来,请同学们对这10环的一圈进行射击,体会击落点和这个圆圈之间的位置。设计意图:圆形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图形,学生对圆形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因此不必大费周折的在问题创设上绕弯子。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很容易说出车轮的形状是圆形。并且还能感受到,对于圆形的车轮,只要路面平整,车子就不会上、下颠簸,人坐在车上就感到平稳、舒适。从而很容易的得出圆的集合定义,即“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射击是大型运动会常见的比赛项目,创设这样的问题能够在娱乐的同时完成数学实验,从而得到“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点到圆心的距离和圆的半径的关系”。寓教于乐,更好的体现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让学生参与,以学生发展为本。生活的感知,使学生更容易有直观的感受和体会。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产生“为什么是这样?”的思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不仅为本节课研究圆的概念开了个好头,也为接下来深入探索圆的相关性质埋下伏笔。
  四、组织活动式的问题创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550147.htm